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综合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一流的教育绝不是只办好几所名校
来源: 浙江在线     2007-1-27 13:42:00
 
   在黑龙江通北,一位15岁的初中生,用菜刀对母亲连砍46刀。起因是,一向严厉的母亲,那天从儿子口袋里翻出了一盒香烟和一些钱,狠抽儿子两个耳光后继续拳脚相加。( 1 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辽宁一名15岁少女辍学后,介绍多名同龄少女与中年男子“上床”,她自己则从中谋利,每回她都躲在卫生间里“等着收钱”,每笔“生意”可获200至 800元不等。( 1 月23日 《法律与生活》)

  而在江西景德镇发生的一起少年群体事件,更是复杂:他们是孩子,他们是学生,他们十一位,他们十几岁,他们却“玩”进了江河冰水里,似自杀而非自杀,不像救人又是救人,两人却由此永远失去了花季的生命—— 1 月10日傍晚,缘起于一位小女生声称要“跳河自杀”,引来一串学友,“联袂”上演了这场悲剧; 11名孩子中,职业中学7 人普通中学4 人, 1 位男生10位女生,最大17岁最小13岁。( 1 月23日 《南方都市报》)

  这些新闻,从不同侧面印证“残酷青春”。涂抹在这些青春期群像背后的天空没有阳光灿烂,“他们游离在校园与社会、家庭间的缝隙中,孤独而迷惘”。与其说这是“残酷青春”的现实,不如说是“残酷教育”的结果;看孩子似乎“颠三倒四”,其实是成年人世界“五败六伤”。

  这些“青春残酷”的孩子,是我们的“麦田守望者”吗?美国作家塞林格在他的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第一人称叙述小主人公被学校开除后游荡的经历,故事触动了多少人的心灵。一个青春期少年,心理特征矛盾百出,敏感好奇、焦躁不安、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玩世不恭、冲动发泄、放纵刺激……那个“残酷青春”够残酷的了,可他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的童心,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守望者”这一“个体雕塑”的背景天空,是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塞林格倾听到了青春期孩子内心最深处那寂静的轰鸣,可我们有谁能够听到那“与无声处”的惊雷之声?

  如今,成人施加于孩子的是什么样的“教育世界”?理论上是要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实际上被弄成了“天天学习,好好考上”,甚至成了“天天学习,玩命考上”。否则就是来自家长的“硬暴力”——“拳脚相加”;或者是“软暴力”——冷漠相待。那些家庭有点特殊、孩子成绩一般般——说白了就是考不上大学的,便是“不可教也”,得到了“不是抛弃的抛弃”的命运。“不爱学习,是职业中学学生的通病。”这是职业中学校长说的话,其潜台词就是职校学生成了抛弃的对象。这是孩子的错吗?不,这是大人的错,这是教育的错,而且是大错!

  世上本无差生,教的人坏了,于是有了差生。当我们把名校学生宠儿化,而把职校学生边缘化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在骨子底里抛弃了信念、乱伦了目标、失去了公平,从而批量生产了“差生”,对差生的抛弃,无异于“斩首变凌迟”。“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过的至理名言,其实他不仅仅是对教师说的,也是对家长说的,更是对整个社会说的。

  是非判断的一个底线是:不要让坏事变得更坏。提醒关心我们的“麦田守望者”,就是要让坏事停住,然后渐渐变好。“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这是常识,而“一流的教育”,绝不是只办好三两所名校,而是教育培养好我们的每一位学生。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