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大学以每年超过60%的本地生源比例,高居部属院校本地生源比例排行榜首位。
浙江大学本科招生办马英梅老师说:“我们的本地比例是很高,但有其特殊情况,浙大是由4所高校合并而成”。合并前除原浙江大学之外,其他3所高校主要吸纳的是浙江本地生源。
马英梅表示,合并之前,原浙江大学本地生源的比例在1/3上下。但浙大是浙江省惟一的部属院校,浙江又是高考生源大省,况且浙江经济发达,对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对浙大产生了巨大的招生压力。
马英梅透露,正因为如此,学校跟浙江省之间出现了分歧。浙江省一直要求浙大提高本省的招生比例,而浙大却想逐年减小这一比例。“这让浙江省很生气,对我们意见很大。考虑实际情况,省里的意见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非常体谅。作为浙江省这片土地上的高校,也确实需要为本地区多作贡献”。
南京大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该校2004年至2006年的招生计划名额中,江苏生源都占到了50%以上。
该校本科招生办主任赵鸣表示,部省共建是主要原因。“南京大学是教育部与江苏省部省共建的高校,江苏省给我们的支持很大,由此产生的压力也很大。我们当然愿意在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增加招生名额,但江苏省与我校的共建协议中,有一条就明确要求增加对本地的招生。”
赵鸣表示,即使达到了现在的比例,江苏省仍然不是很满意,“按照江苏省的要求,比例要超过60%,但我们在尽量控制。不过比例明显减小的话,江苏省肯定会有意见。”
某高校的招生办主任就表示,今年年初他们接到过所在省的内部文件,明确要求“增加本地招生数量”。
该主任表示,一所高校得到地区支持力度越大,受到增加本地生源的压力也越大。“东部的高校普遍得到了所在省市区财力、物力的支持,如拨款、拨地等,所以得想方设法增加本地招生规模。而中西部的高校由于地方政府能提供的支持有限,所以受到的压力也小些”。
此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原司长瞿振元曾撰文表示,大家都希望上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校,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复旦、上海交大等等,所以这些学校招生在全国要有一个合理的地域分布。“一般来讲,这些学校在当地招得多一点,向外地招得少一点。这当然有很多历史的原因,也包括这个学校本身吃这个地方的饭,喝这个地方的水,用这个地方的电,烧这个地方的气,很多因素都千丝万缕。”
一些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也曾反复强调,部属院校有责任为所在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不在来源计划之列的生源指标主要流向高校所在地
各部属院校公布的招生计划在执行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各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分地区招生计划相加总数小于计划总数;实际招生人数超过计划总数。
对于第一种情况,如浙江大学2006年一共计划招收5400人,但是笔者根据该校本科招生网公布的《浙江大学2006年招生计划》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的计划人数相加总计仅为4044人。再如南京大学2006年计划招收3200人,而《南京大学2006年招生计划》公布的人数相加总计为2380人。其他一些高校,情况基本如此,所占比例也大体一致。
也就是说,许多高校大致有占计划总数1/4规模的生源不会出现在分地区招生计划上。对此马英梅老师解释,这部分生源主要由保送生、艺术特长生、少数民族学生、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组成,“这部分生源是不占招生来源计划的”。
赵鸣也表示,南京大学2006年度招生章程明文规定:“保送生、国防生、第二学士学位生、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新疆班和西藏班、华侨和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录取按教育部的规定和我校招生办法执行。”这部分生源排除在分地区招生计划之外。
对于第二种情况,湖南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汪卫斌表示,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有1%的预留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汪卫斌表示,高考填报志愿总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一个地区的某个分数,按照往年的情况能上某所大学,但由于该年报的人数太多,水涨船高,导致上线人数大大超过了计划,如果不录取太可惜了,所以要用预留的计划来予以调整”。
但笔者考察部分部属高校的分地区实际招生情况却发现,不在来源计划之列的生源却主要流向了高校所在地区。计划中本地招生数占计划招生总额的比例,总会小于本地实际招生数占实际招生总额的比例,这种情况,在全国各部属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
如上海某高校2004年度公布的招生计划总额是1000人左右,计划在上海招生500人,本地生源比例为50%上下。然而,该校2004年在上海实际招生人数却为659人,超出原计划人数的32%。虽然实际招生总数也有所增长,但却使该校实际本地生源比例超过了60%。
前不久被喻为“破冰之举”的复旦大学高校自主招生试点,计划招收的300人(实际预录290人)都是从上海本地生源中产生的,约占复旦大学2006年度招生人数的10%。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在新浪网高考访谈中表示,这些生源也不在复旦大学2006年公布的本科招生来源计划之列。
部属院校本地生源比例究竟为多少比较合适,对此,几个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都提到,在今年年初教育部召开的直属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上,教育部一官员在公开场合提出的比例是3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