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针对同一个问题,笔者也采访了业内人士――上海纪元微科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周钟杰,他说对于三岔口如何选择,选择的关键在于三点,一是当时的市场因素,市场整体的就业情况,对于你所学习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二是个人因素,你是否作好了准备,是否具备了竞争的条件,所能寻找的工作是否和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目标相关联;三是继续学习是否能使你今后职业生涯获得一个飞跃。分析了这三方面的因素,也许如何选择已经不是问题。
除了留学,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是科研性人才,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学历越高越好。笔者采访了上海外服新通国际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麻亚炜,她认为是报考研究生还是就业,在选择的时候,还应该参照当时的市场就业情况,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考研
小姚是系里的尖子生,也是大家公认的“自修狂人”,每个学期总能拿到好几项奖学金。因此,她也早早抱定了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取本校研究生的念头。她的理想是读几年研究生,然后能留校当一名老师。大三下半学期就开始着手准备,每天在自修教室一呆就是呆到晚上12点,回寝室后还会在床上继续看会儿书。
“有时候真觉得考研路漫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坚持下去。特别当看到寝室里那些往昔的好姐妹都开始找工作、投简历、讨论面试经的时候,而自己又插不上话,好像一个局外人,这时候就觉得特别孤独。后来一个学长鼓励我,考研路是寂寞漫长的,能坚持下来的,不一定会取得胜利,但肯定会有收获。”
后来,小姚就一直埋头于书本堆里,什么高数、线性代数、马克思哲学等,这些大一大二学的东西必须再重新拾起。“还有专业课,虽然这是我平时的强项,对此也一直挺自信,但几年的东西积累下来,量实在是很大,有些也遗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特意去旁听了几节学弟学妹们的课,帮助自己边回忆边整理,效果果然不错。”
最终,小姚在自己的努力下如愿以偿,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现在回忆当初考研时,觉得自己的选择还是正确的,一方面实现了自己的初步理想;另一方面,现在本科生找工作实在是不容易啊,看到同寝室的几个姐妹费尽了千辛万苦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也很替她们着急。不知道自己今后毕业出来就业形势会如何。”
留学
“如果经济条件许可,能到国外留学当然是件好事。”不少HR都纷纷表示,能够接触不同的文化和理念,对相关专业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是有利的。
“很多人会觉得,出国留学不同于考研,专业课成绩不用很过硬,把英语学好就行。其实不然,一些国外的名牌大学都很看重申请者本科时期的成绩,特别是专业课成绩。比如GPA就是学校衡量你大学所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再者,要拿到‘通行证’――托福、GRE、雅思等PASS也并非易事,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因此,小梁的大学四年过得并不比考研的同学轻松。“相比较在中国读研,出国留学首先在程序上就繁琐了很多,其次花费也比较高。在中国读研究生,学费总共2万-3万元;而我申请的那所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学费是1万美元一年,成本相差悬殊。但我最终选择出国,当时还是考虑了很多因素的:第一,更好地学习语言。第二,专业教育更强大。众所周知,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遥遥领先的,而说到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我想西方的一些学校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学术氛围都更适合研究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