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校园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性教育成高校必修课:名正言顺载不动许多愁
来源:QQ校园论坛     2011-9-27 11:44:00
 

愁师资——“低端”不合格,“高端”无处寻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孩子将越来越不匮乏性知识,性教育如何传递“性道德”更紧要。

如何把握尺度?不仅令当年的授课者无策,至今仍是未解之题。

今年8月,被媒体报道为“北京首部性教材”的《成长的脚步》问世,其中关于“我从哪里来”章节,该书写道:“爸爸阴囊里的睾丸可以产生精子,他们的样子像个小蝌蚪,活动能力特别强……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

如此描述,外界哗然。有家长斥此为“黄色小书”,也有人称这是“时代进步”。

不止于大众,专业领域的意见也有较大分歧。关于此书,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在博客上称,“向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展示性交细节的图片和文字,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就像我们不可以在孩子小学阶段给孩子学习高等数学一样。”但社会学家李银河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点也不超前,这是一种相当不容易的进步。”

“专业的性教育专家、教材编写者等青少年性教育顶层设计者,尚且没有达成共识,这让一线教师怎么办?”在蔡泳看来,大方向未定,底层教师无所适从。

教材与师资力量的匮乏,成为一个连带问题。

9月,当教育部强调要在高校里开展包括性教育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就有人指出,在高校里再开设此类课程未免有些迟。事实上,蔡泳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也得到同样的反馈。原来,防艾教育曾在大学里也开展过,在课程结束后的反馈中,大学生们表示,课程内容虽然不错,但感觉已经有点晚了,如果在更早的时候了解到这些知识更好。

相对而言,大学有实力比较雄厚的心理学科作为此类课程师资的补充,而中小学的师资则显得捉襟见肘。观察人士指出,中小学承担性教育课程的教师,多为卫生保健老师,他们普遍年纪较大,或是兼课的、或是濒临退休,这一代沟,让老师感觉授课时尴尬,学生接受程度也不好。当然,这也与卫生老师在学校普遍地位低,收入有限,难以吸引高学历者入职有关。

另一方面,虽然性教育课程不是主课,但对教师的要求其实很高,而且以后会越来越高。“归根结底,性教育课程不是性知识的传递——要知道现在由于网络传播,孩子们接触此类知识的渠道很多,因此课程应关注性道德传递,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等。”蔡泳直言,性知识,属于认知领域,对于个体而言,知识改变是容易的;而性道德属于行为领域,要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行为不易。由此,就需要讲授性教育课程的老师有相当强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引导学生。

学术圈也认为,合格的性教育老师,应是介于青少年心理学、行为学、医学、教育学等领域的通才。

愁路径——“他山之石”借鉴有限

青少年性教育是世界难题,国外“开放”多年,一些国家的性教育确实起步比我们早,但结果却未必好。

尽管纷争不断,但专业人士有个最大的共识:性教育开展是刻不容缓的。

蔡泳指出,以艾滋病为主的性传播疾病中,已经从多年前的以血液传播为主,发展到如今的以性传播为主,普通人受感染的风险将越来越高。“有一种观点认为,性教育没有必要,人们长大了就自然知道。但不可否认的是,存在着这样一批青少年,他们是在弯路中、在错误中懂得了这些知识,代价是惨重的。”

在张海燕看来,性教育最终要超越性知识,着眼于人格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全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体系,成长为合适的男性与女性。“指引孩子成为合适的男性与女性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恋爱中,有些大学生失恋了能够自我调节,但也有些人会将失恋上升为做人失败,进而走上绝路。”眼下,频繁在学校上演的青少年为情所困,继而发生自杀、伤害等恶性事件,与性教育尚不健全密切有关。

回到原点,还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纷争中,有人把眼睛投向海外,试图从国外青少年性教育中“取经”。

记者了解到,西方较为成熟的青少年性教育,是以个人培养、健康宣教、室外运动三个方面为推手。户外运动包括野营、攀岩、划船、越野、自行车拉练,甚至还有开车,常见于中学。国外的一个基本教育理念是:七年级开始是学生第二性状逐渐成熟的阶段,学校可以用一种体能锻炼的方式排解学生的青春期躁动。在健康教育方面,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以及性关系所连带的责任,也会教授如何吸引异性以及避免怀孕的方法。

当然,对性知识的“开放”也带来青少年性行为、以及性疾病陷入失控状态。采访中,澳洲一位中学教师告诉记者,目前澳洲采取“恩威并施”的方法,即告诉学生性常识,但同时制作了许多访谈类记录片,以当事人的角度述说各自的悲惨遭遇,以此达到威慑学生的作用。

“把各种可能导致的可怕后果,以及可采取的预防手段都告诉青少年,也是减少高危行为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在与国外医学同行的交流中,蔡泳观察到,一些国家的性教育确实起步比我们早,但是结果未必好,比如,少女怀孕以及性传播疾病数量不断飙升。荷兰和英国虽然在这方面已堪称“模范”,但至今仍在为青少年性教育问题而头痛。“说国外性教育比我们好,是好在环境宽松、大家接受程度高、教育者没有压力,至于教育的成效,不用评价过高。”

在专业人士看来,性教育是个极其庞大的课题,并非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就能把青少年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树立本土性价值观尤为重要。但,我国关于性的研究始终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成熟的学科,以至于性教育时而被指过于“隐晦模糊”,时而被指“简单粗暴”,蹒跚赶路难免跌跌撞撞。

<<上一页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