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每年一道固定的风景线,高考永远都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在曾经百里甚至万里挑一的现象正在逐渐退去之时,如何抢夺到最优质的生源,开始成为全国各大高校的必修课。就在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内地一流院校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学纷纷向优质生伸出橄榄枝之际,美国名校也借助“超级留学生”这一平台介入了中国优质高中生的生源争夺站。
美国名校突临中国
“超级留学生”是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弘成教育联手美国30所名校的举办的一场选拔大赛,旨在按照美国大学的选拔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100名优秀的高中生,力争将他们送入美国名校。在选拔过程中,美国名校的考官将集体面试,以对考生能有更全面和真切的考量。
“超级留学生”选拔大赛的举办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赴美留学的火爆——根据2010年的统计,中国赴美留学生大约为12.8万人,其中高中生赴美的已经超过一半。预计2011年赴美留学的人数将达到15万人,高中生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与赴美留学人数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下降,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6万余人,比2009年1020万的考生数减少74万人,同比下降约7%。从2011年的数据看,北京、湖南、福建等多个省市的高考报名人数都出现了5%-10%的下降。
一方面,高考报名人数的下降主要是适龄人口的减少,另一方面,留学作为一个渠道,也开始加速“截流”高中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最近两年来,金融危机降低了出国留学的门槛,很多家长都在绞尽脑汁让孩子出国上大学。据悉,仅2010年北京市就有超过1000名高三学生收到美国等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美国名校风格挑战中国传统教育
“超级留学生”是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弘成教育联手包括耶鲁大学、麻省理工等在内的30所美国名校举办的一场优质高中生选拔大赛。
尽管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和国内名校存在差异,甚至录取条件比国内还苛刻,但这仍然阻挡不了中国高中生申请就读美国名校的热情。
“赴美留学除了具备扎实的学术能力、独特的个人魅力,还需要勇于常人的毅力。”弘成教育机构CEO黄波说。
此前,黄波刚刚结束访问美国名校之旅返回北京。“美国的很多院校反映中国留学生的素质在下降,主要是成绩和能力的不匹配,中国留学生善于学习课本知识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成为一些美国院校的普遍印象。如果这一现象不得到改观,中国留学生的赴美留学门槛将会抬高,或者即使成功赴美留学也将很难适应美国式的学习氛围”,黄波表示。
黄波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留学服务市场看,过度包装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家长抱着侥幸心理,希望通过“包装”来弥补孩子在社会活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以达到顺利赴美留学的目的。但黄波提醒家长,一定要把教育和教育投资分开看,千万不要抱着有钱就能把孩子送出去的想法,出国留学不仅是一种投资或者消费行为,更基本和核心的目的是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包装”不仅无关孩子真实能力的提升,并且由于美国院校也反对“包装”,家长在“包装”上的投资也极有可能打了水漂。
出于对美国耶鲁、麻省理工和哥伦比亚等著名高校录取方式的深入了解,黄波希望通过“超级留学生”这一平台,为中国高中生和美国名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美国的名校将学生的个性化与独特能力作为重要的录取尺度而中国学生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欠缺,使众多的中国学子在通往美国名校的道路上就早早殒落。”黄波强调。
作为北京大学生物系当时的第一个赴美留学生,美国麦克劳希尔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张岩也指出,信息的掌握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不仅是信息的量,还有信息的有效性。由于留学服务市场的信息当前存在一定的误区,“分数论”和“文书论”让一些学生和家长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这些方面,而与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形成一定的“脱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高中生的留学计划。
“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在人才评价标准上面也有差异,国内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一种标准化,全面发展的基础比较扎实,而赴美留学更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与能力。”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路云泉告诉记者。
洋高校危及国内名校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日前在台湾和大陆作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子女留学方面两岸家长首选美国。调查结果显示,有52.7%的大陆家长和81.5%的台湾家长表示,会选择美国作为孩子留学的目的地。
众所周知,美国拥有全球最好的教育资源,这和美国社会最崇尚独立和创业精神不无相关,相信这也是吸引中国高中生赴美留学的关键因素所在。
“美国名校一直都是我向往的地方,我希望自己能够在一个新的和开放的文化社会里去锻炼和磨练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精英。”上海华师附中吴同学说。
“我的英语成绩在班上一直都名列前茅,听力也常拿满分。我特别害怕自己一直以读书为主,会最终导致社会的其他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而逐步丧失。”就读苏州一中的许同学说。 “我觉得自己是挺独立的一个人,特别想去美国的名校感受那种氛围,这对我将来处理生活或工作方面的问题都会有所帮助。”
不管是国内高校,还是美国名校,这种正面的交锋都会让最实惠的利益落在高中生身上。相对而言,面对国外名校及海外高校一波波强烈的冲击,国内的名校是否应该反思自己究竟在哪方面出了问题。此外,在向往左还是向右的十字路口,相信,每个高中生都有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