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高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复旦自主招生,引发连锁“PK”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6-4-21 16:27:00
 
      记者 吴 焰 实习生 罗朝文 田永刚

  任何关于高考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复旦、交大从3月3日向社会公布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到4月15日同时宣布预录取名单,两校的改革如同巨石击水,激起层层波浪,引发各种话题。

  如果把高考比作教育的指挥棒,现在,复旦也在挥舞着10%的指挥棒。

  她希望“指挥”出怎样的曲章?而整个社会这支“乐队”又将随之产生何种变化呢?

  自主PK公平

  ——大学自主选拔人才的理念会不会冲击传统的公平观?

  公平——几乎来自所有高校之外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两个字上。

  “一面定终身,公平吗?”“考官们有主观性差异,何以保证公平?”“只在上海本地招,对外地生源公平吗?”“比谁会沟通,公平吗?”……

  没人否认现行高考制度应该改革。然而,自主招生形式出现时,众多疑虑和揣测却纷至沓来。

  自主招生会PK掉公平性吗?家中有两位考生、而且同时参加这次复旦自主招生的家长江国基,对于两个概念的起伏不断的看法极具典型性。

  “一开始,我格外关注公平问题。”他研究了很多遍方案,特别是面试的每一个环节,就想找出有没有任何不公平的可能。他私下盘算:就算自己不去托关系,至少也得提防着别人有无可能玩猫腻。

  他最后发现:“玩猫腻的代价会极为高昂。”

  150名“考官”,提前1小时抽签分组,接触此前同样抽签分组的考生材料;每组考官皆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对于每位考生的命运只拥有1?5投票权。

  “不敢说绝对做不了手脚,但做手脚的可能性实在太小。”

  倒是另一个可能导致“不公平”结果的情况,让江国基觉得“最不好说”:每个考官的认识与价值取向有主观差异,对人才的识别能力也有高低之分,大家见仁见智。“主观判断越多,越容易掩盖许多不公平现象滋生,而这无从追究。录取哪名考生,难道不也是一种偶然与运气吗?”

  复旦高教研究所副所长、此次面试考官之一的熊庆年坦陈:为了使考官不出现客观失误,复旦对全体面试官进行“考”前培训,“我想,5个考官同时投票,大多数考官同时走眼的可能性毕竟很小。”

  江国基的一个孩子一路过关斩将,“金榜题名”;另一个孩子却止步于面试之前。虽然为落榜孩子惋惜,但亲历所有环节后,江国基坦言:“自主招生未必不公平。”

  熊庆年却不由得叹息一声:“为了得到这种社会认可,复旦其实作出了相当多的妥协。”

  高教研究所负责向改革领导小组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据他透露,最早提供的建议材料中,基本不涉及程序公平、公正问题。“欧美自主招生已有多年了,而且自主性更大,也没听说不公嘛。”不过,他注意到,学校领导对“公平”高度重视,方案设计中从一开始就强化“公平性”。“严密得都有点繁琐,繁琐得……似乎损害了‘自主’的质量。”他小心地选择了一下字眼,又立即补充:“当然,若非如此,来自社会的压力可能更大。”

  遗憾最大的,是给予考官了解考生的时间太短。为了力保每个环节都不授人口实,避免提前打招呼、托关系现象出现,面试当天早上8点才对全体考官临时抽签分组。到9点从监考人员处取得考生全套申请材料,中间有一个小时的了解过程。“一个小时看10份材料,时间哪够?与一些考生沟通时,针对性就弱了些。”由于考官是当场抽签临时组合的,考官之间又不允许对同一学生进行讨论,难免造成不同考官对同一考生提问重复的现象。

  “能不能给自主招生的环境放宽松些?”在复旦自主招生总结会上,与会面试官一致呼吁。

  江国基也反思:作为家长,是不是对自主招生的“公平”认识太机械、太传统?大学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育人理念,提出自己的选人标准,正是树立了“自我负责”的意识。

  “检验自主招生是否公平,其实不在于考官的临时抽签,更关键的,在于如何使录取者与被录取考生,甚至考生与他们的推荐学校、推荐人之间形成一道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利益捆绑机制’,使握有录取权的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江国基如是说。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不要迷信预估分数线 填志愿大主意要自己拿
  •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未来十大热门专业预测
  • 专家“会诊”高考填报志愿易犯五大错误
  • 名校复习进行时:考试临近需排除杂念
  • 南京大学:坐镇北京“指挥”考生填志愿
  • 教育部升学指导测试 高考生测出适合专业
  • 高考之后的博弈:你的志愿选择由谁作主
  • 志愿填报:高分考生为何不敢填北大
  • 志愿填报不当痛失录取机会 避免低级失误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