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习革命--三种意识唤醒沉睡的HERO
光保持了堂吉柯德式充满理想和激情的状态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好的学习观念和方法,那么你离目标很可能南辕北辙。 高三学生有三种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应该明确培养的。一是温故知新意识,二是线索纲要意识,三是整合归纳意识。
同学们知道,高三复习,目标有三:一是激活与唤醒。即按照考试大纲对整个高中所学习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经验策略再次复习及巩固;二是提取与运用。即通过专题训练及综合训练,提取运用整个的相关知识技能、经验策略,进一步形成和提高良好的解题能力;三是适应与强化。通过科学有效的强化训练、适应性训练和模拟性训练,形成准高考感或高考状态,高考中,能有效提取相关知识技能与经验策略,自动化地解答高考试题。
第一,温故知新意识。一些同学进入高三,特别是第一轮考点(或知识点)专题复习,听老师讲课,认为是“炒冷饭”,收获不多。上课则是昏昏欲睡,老师讲老师的,我做我的。殊不知,“重复是学习之母”,有意义的重复,是对过去知识技能、经验策略的有效唤醒和激活,能够打通已有知识技能、经验策略与当下解题方法之间的通道。而且老师所讲,有理线串纲,有归纳概括,有提炼加工,有拓展延伸,能够巩固、完善、丰富、发展和更新同学们已获得的知识结构及已形成的经验结构。有名考生,将老师复习所讲的内容与自己过去的听课笔记及学习心得有机结合,分析后发现,老师复习所讲的,自己有三分之一过去不懂,三分之一现已模糊,能够直接用来做题的所剩不多,他说:“通过老师复习讲解,无论知识还是思路,都比过去明晰多了。”
因此,进入高三,同学们要树立温故知新意识,静心、耐心、细心地听老师梳理知识,讲解考点,分析思路,辨析问题,指导方略。要对老师所讲的进行思维深加工和精加工,弥补自己的不足。切忌听时了然,听后茫然,做题昏然。
关于课本,有的认为过去学过,复习意义不大,结果“葬身”课外资料与习题汇编而浑然不觉。某省理科状元说得好:“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其实,知识点在课本里,高考,只是整合课本知识,通过新的试题材料设计试题情境,所以解答试题需要运用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而且,有的试题直接取材于课本,如语文的名篇名句、文学常识、文言虚词考查等。高三复习,首先要扎进课本,激活、唤醒和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经验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复习搞懂过去未曾搞懂的地方,形成过去未曾形成的经验技能,扫除知识盲点。其次要走出课本,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重在整理归纳课本中的知识原理,重新生成或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能灵活熟练地运用相关知识解答试题。
第二,线索纲要意识。经常听到同学说:“不知老师怎么了,听他讲复习课,容量又大,速度又快,甚至一节课要拉好几个章节。”有的老师又说:“这节课是不是讲得太细太慢?如此下去,进度成问题!”出现这种矛盾,主要是同学们把复习课与新课混为一谈,缺乏线索纲要意识。所以,同学们要明确:无论听老师讲,还是自己看,都要以考纲为纲,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红线串起知识的珍珠,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纲举才能目张,防止陷入杂乱无章的知识荒草中。
第三,整合归纳意识。根据不同需要,按照一定主题或线索,归纳整合各科知识,将各科知识体系结构重新改造与建构,形成专题知识或专题材料,不能让课本中的知识“原生态”地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中。要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将各知识点或材料有机串联整合在一起。如历史学科,假如以“中国的对外关系”为主题,就可将中国历朝历代的对外关系的知识或材料如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玄奘印度取经、郑和下西洋及今天中国的对外关系等整合到一起,从中去分析异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