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积极就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我省城镇就业工作呈现出新的积极的发展态势。
一、城镇新增就业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新高
2007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5.9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增长4.4%。新增就业规模与2003年相比,扩大59.1%,为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的最高水平(图1)。今年1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继续保

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增就业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3.5万人,增长22.3%。
二、城镇新登记失业人数出现拐点,呈现下降态势
2007年,全省城镇新登记失业人数为62.2万人,比上年减少3.6万人,减5.5%。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29.3万人,减少3.2万人,减9.8%。新登记失业人数出现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图2),其中新登记就业转失业人员人数出现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图3)。
三、登记失业人员结构趋好,女性和长期失业者所占比重创1999年以来最低



2007年末,全省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8万人,其中女性15.4万人,占44.3%;长期失业人员8.8万人,占25.2%。与上年相比,女性和长期失业者所占比重分别下降1.3和3个百分点,所占比重创1999年以来最低。今年一季度,城镇失业人员结构继续向好的方面调整,女性和长期失业人员所占比重又分别下降了0.9和1个百分点,降到3月末的43.4%和24.2%。
四、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登记失业率降至2001年以来最低

2007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降至2001年以来最低。到今年一季度末,又降了2个百分点,降至4.1%。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城镇失业人员通过个体私营经济和灵活形式就业的稳定性相对较差。2007年,全省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为60.3万人,其中通过国有企业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占11.8%,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通过私营企业就业的占22.5%,上升4.1个百分点;通过个体经济就业的占16.3%,上升0.3个百分点;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形式就业的占27.2%。非国有经济领域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主渠道。但从城镇新登记失业人员构成看,这些领域由就业转失业人员所占比例又相对较高,其中私营企业占19.1%,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3.8%,上升0.2个百分点;个体经济组织16.7%,上升2.6个百分点;社区公益性岗位及灵活形式就业18.5%,上升2个百分点,就业稳定性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