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地方教育法规 >> 高等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调查显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引起师范生关注
来源:新华网     2007-9-26 14:34:0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一举措引起师范专业师生的关注:在免费教育政策的背景下,各项措施如何细化?面对教育新政,学校、师范生、基层政府又该如何应对?

  部分师范生最担忧自身发展问题

  西南大学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9.9%的同学认为这样的政策出台能够增强师范专业的招生竞争力。另外一项调查中,72.0%的同学认为此举能够让更多优秀的贫困生上得起好大学,促进教育公平。这表明,有相当多的同学对此项政策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这一政策会促进更多优秀人才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此基础上,一些师范专业学生反映,他们最大的顾虑是自身发展问题。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51.5%的学生最大的顾虑是服务期结束后的就业再分配问题,尤其是对于鱼跃“农”门的广大农村学子来说,他们更加关心自身在无任何社会背景情况下的再分配。27.9%的学生担心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在支教的三年中对于新知识与前沿信息的获取相对较少,即使服务期结束后能回到发达地区工作,却因为跟不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术而影响自身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同学表示担心支教后的考研问题,希望考研时可以享受适当的优惠政策。针对自身发展的问题,大学生们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在支教的三年中能与学校保持联系,在假期时接受在职的培训。

  调查发现,较大比例的师范学生担忧婚嫁问题和地方政府对师范生的重视程度问题。68.8%的学生认为在偏远艰苦的农村地区支教,会影响自身的婚嫁。其中认为会影响婚嫁的女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2.4%,男生占16.4 %。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支教是国家提供的有优惠政策的短期行为,当地政府和学校有可能因偏见而对支教者不予重视。    

  基层求职 师范生更青睐家乡

  多数学生希望回家乡支教,支教时间不超过两年。调研显示,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回原籍或家乡附近的农村去支教,直接服务家乡回报家乡。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也与同学们顾虑当地方言与风俗习惯有关。很多同学担心在其他地方的农村,会因为语言和各种风俗习惯的差异而带来不便。加之师范高校以女生居多,在考虑农村的条件与治安时,女生对自身的安全与独自生活的困难有更多的顾虑,因而更加期盼在农村支教期间各种保护与照顾政策能够齐全、到位。部分同学则希望自己选择支教地点。

  关于支教的时间,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调研中有41.18%的同学赞成两年,仅有12.61%的同学赞成三年或更长。

  近些年来,教师尤其是在农村工作的基层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成为社会上的共识。这也是一直以来农村师资缺乏乃至很多师范毕业生放弃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调查得知,有38.84%的学生在支教期满之后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同时希望国家能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而这一部分同学多以城镇的同学为主。来自农村的同学较多都愿意由国家分配工作,希望国家能继续对以后自己从事的教育职业给予保证,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投身教育,实现自己就读师范高校时所树立的理想。

  专家建议,稳定原有教师保有量,适当调整高校教学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8699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超过60%者对工作不满意,部分教师有跳槽意向,有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针对教师群体中存在的压力较大、工作倦怠、心理亚健康等现象,有关教育专家分析认为,近年来师范类毕业生出现就业难,而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情况却越来越突出。我国在推行新政策,提高教师地位、引导更多青年投身教育事业的同时,还需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教师减负,提高现有师资保有量,否则,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教师“青黄不接”的现象。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多位教授及学者建议:

  首先,应届的毕业生应分配到农村地区,这既有利于当地教育质量的提升,对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也同样是一条出路。去农村地区服务,将会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以及自身能力的锻炼带来诸多好处。同时,专家也指出,学生到基层支教时要做好吃苦奉献的思想准备,不能对当地的学校要求太高。

  此外,这样的政策在给六所直属师范院校学生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对这些高校提出了挑战。因为学校过去主要是培养高中老师,而现在还包括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老师不仅要教好高中,同样也要教好小学。 因此,学校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及课程设计,重新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教师教育。

 

  原载:新华网重庆频道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