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昨天表示,当局近年大幅提高大专院校学额,目前已为六成适龄青年提供专上教育,学额较18年前增加三倍。
不过,香港教育界人士批评,这些学额大部分是副学士学位,但近年副学士课程的素质不一,结果往往制造另一批在学历上未受社会普遍接受的学生,浪费社会资源。
副学士学位(Associate's Degree)是源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学位等级,该课程等同于四年制大学的首两年课程。香港2000年开始引进副学士学位,等级等同于高级文凭(Higher Diploma)。副学士毕业生须考获优异成绩才有资格升读本地大学的学位课程。
香港时事评论员黄华辉说:“在刚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没有相应的措施去配合改善副学士制度问题。归根究底,政府需要在教育素质方面着手,否则每年只会制造一批又一批无心向学的学生,最终还要给他们很多培训或展能就业,社会付出的代价更沉重。”
与此同时,香港民主党立法会议员杨森昨天也关注,由1994年以来,受公帑资助的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一直维持在1万4500个,同时港府又不断透过优才计划增加大陆生来港数目,严重削弱了香港本地学生的竞争机会,以致香港升读大学比例低于邻近国家,担心会影响香港知识型经济发展。
但港府教育局局长孙明扬回应时指出,现在香港各类大学及副学士课程的学额,已比18年前增加三倍,而且香港除了受资助学位课程,也有多种方式提供专上教育机会。至于新加坡、英美等国的升读大学比率由两成三至八成二不等,是因为不同国家地区的计算方法不同,香港与它们难以直接比较。引入海外学生来港读书,则可以增强香港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