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青年报社等联合主办的“纪念恢复高考30年大型调查”启动,通过报纸、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征集到来自全国近4万名公众的意见,同时对江苏、甘肃等6省近20所高中的551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公众如何看待“而立之年”的高考制度?对高考改革又有怎样的期许?调查结果或许可以窥豹一斑。
6月27日,“纪念恢复高考30年大型调查”结果公布。调查结果显示,73.3%的公众认为现行高考制度大体上是公平的,可以为社会筛选出可造就的人才。
在促进高考公平问题上,公众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对“统一”的期盼。35.2%的人认为“全国统一试卷”有助高考公平,30.4%的人认为“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能促进高考公平。
近九成人 高考改变了命运
调查中,89.6%的人承认自己的命运因高考而改变。65%的人认为,自己当年不参加高考的话,没有别的出路;57.6%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考生认为,自己的命运通过高考发生彻底改变;而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考生中,持这一观点的仅占16.2%。命运的改变同时体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别,在被高考“彻底改变命运”的人当中,农村考生的比例占了69.1%,远远高于城镇考生的30.9%。

近八成教师 高考改革应谨慎
近10多年来,高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考试标准化、考试时间从7月改到6月、试点高校自主招生、网上公开录取等。调查显示,在这些改革中,最获公众肯定的是“网上公开录取”和“考试时间从7月改到6月”,分别有71.7%和63.2%的人认为这两项改革比较成功,比例远高于其他改革措施。对于高校自主招生,25.1%的人认为有利于高校自主选拔人才,38.2%则认为虽然有利于发现特殊人才,但应该有限制地推行,另有36.7%认为会增加考试成本。
调查中,79.2%的教师认为高考改革应慎重,不应过于频繁。

近一半人 应增加高考之外的途径
82.3%的被调查者认为,与10年前相比,现在大学生的身份已经贬值。但30年来,高考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压力也在逐年增大。调查显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高考之外,人们没有太多选择:44.8%的人认为高考之外的成功途径“不太多”,25.5%的人认为“很少”甚至“没有”。
在“贬值”的背景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并逐渐认同职业教育。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对于高考失利学生,有15.1%的教师会推荐其读高职、技校,排在“复读”、“自学考试”之后居第三位。其中,恢复高考第一个10年培养出来的教师中,会推荐学生念高职、技校的仅占9.2%,第二个10年是14.4%,到第三个10年已上升到20.9%。作为对学生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群,教师观念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袁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