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借势与借力:报网如何互动
来源:千龙新闻网     2007-6-15 15:27:00
 

      报纸的长处在于权威性强,短处是无法及时互动;网站的长处在于快速、鲜活的互动,而短处在于权威性有所欠缺。报网紧密互动革新了报网双方的新闻形态,形成了权威性和互动性的互补。目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内报纸和网络的互动主要是《广州日报》《信息时报》与大洋网的互动。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几类互动的方式。

  互为内容来源,各自加工运作

  报纸新闻来源于网上,从而具备了鲜明的网络特色,不仅语言带上了网络烙印,在信息交互上也得到大大增强。这种角度新颖、形式活泼的网上话题,逐渐成为报纸一个重要新闻来源。与此同时,网站对于《广州日报》新闻的转载也不再满足于复制粘贴,而开始在网上对《广州日报》的新闻进行二次加工,用多媒体形式大大提高新闻产品的可读性和互动性。

  2006年9月,广州市出现登革热病情。《广州日报》9月3日刊登《防登革热指引》,大洋网同一天推出专题页面。在专题中,网站对《广州日报》的新闻进行精加工,将“防蚊指引”“传播图示”“预防图示”等几个版面进行多媒体化加工。平面的新闻报道在一天时间内就变成多媒体报道,网友打开页面,轻移鼠标,就会弹出相应提示信息,等于轻松读完《广州日报》好几版的报道。这种报道形态的转变正是报网紧密互动的一个典范。该专题在挂出前三天,日均访问量就已达到3000多次。

  通过报网紧密互动,报纸新闻来源于网络,带上了强烈互动色彩;网络的新闻来源于报纸,用多媒体化的方式重新传播报纸新闻。在这一过程中,双方报道形态发生转变,取得最佳报道效果。

  言论相互促进,强化深度

  很多记者编辑希望知道采编的新闻引起怎样的反响;同时,许多读者希望将看到新闻后的想法表达出来。在报纸、网站、读者间互动的信息通路中,网站扮演着一种中介和言论集散地的作用。

  2006年初,《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对“新读书无用论”进行了较多关注。大洋网编辑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这种论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出现强烈失落感;同时,这种论调在南方尤有市场与广东文化中的重商传统紧密相关。为此,网站发动网友进行讨论。短时间内主题贴就人气暴涨。3月7日,大洋网参加《广州日报》编前会的副总监向与会领导介绍了网上这一热点言论,领导当即决定在次日选登网友言论。3月8日,《广州日报》在A3版显要位置刊登《大洋网友看“新读书无用论”》的报道,将网友言论摘录精编。当天,大洋论坛编辑发布网友言论登上《广州日报》的消息贴,这一消息对于参与讨论的网友无疑是一种鼓励,当天网友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再度升温,许多网友重新审视各种观点,发表了更为中肯、更多样化的言论。

  这样的报网言论互动在日常工作中还有很多,并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其基本运作机制是:通过信息在报网间互相援引,不断形成增效,使舆论对于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入,并步入理性轨道。

  全国及广州两会期间,大洋网为网友发表见解提供了一系列接口。除早前已经开放的新闻评论端口外,还提供两种入口供网友使用:一种是在专题中编辑有意识选取热点话题供网友讨论,另一种是在论坛中开设“两会专区”。在会议期间,一些民生问题引起网友热切关注,包括医疗、住房、教育等问题。这些言论经选取递交至报社夜编,由夜编选择加工后见报。在此过程中,各种言论不停变换传播平台,同时吸引了更多读者和网友参与讨论。一些网友的言论风趣幽默,颇有见地,引起很大反响,转载至报纸后,又使原本较枯燥的时政新闻具备了较强可读性。见报后,再次到网上“回炉”,从而激发更多人参与讨论。

  大型报道联合采访

  报网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使大型报道中的报网联合采访具有了必要性。

  2006年5月27日,印尼中爪哇省日惹附近发生里氏5.9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广州日报》赴印尼采访记者队伍中有大洋网记者林业鸿。这次活动成为报网联手报道大型新闻事件,完全共享报道素材,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报道的一次练兵。

  在印尼近一周时间中,大洋网记者每天发回大量图片及视频素材,《广州日报》记者则侧重文字报道,双方也相互供稿。通过这种形式,大洋网多媒体专题得到足够素材支持,内容非常充实。另外,在此次采访中,报道形式得到进一步改进:以往网站记者采访的流程很像报纸记者:采访——写稿——编辑——上网。这样的报道形式时效性差,很难体现网络快速传播的特性。这次采访大胆创新:6月5日晚9点,大洋网用电话连线形式采访了在印尼震灾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以及中国国际救援队医务官管晓萍、《广州日报》记者邱敏。救灾一线人员直接用音频形式向网站介绍印尼抗震救灾的最新情况。

  瑞典哥德堡号返穗是广州2006年最大的一次文化盛事。报网记者一行三人赴欧洲“探访欧洲航海文明”,5月4日,《广州日报》刊登整版“复活的古帆船”,稿件撰写者是大洋网记者陈向军。寻访组回国后,7月17日,记者来到“大洋面对面”访谈节目,与网友交流海洋文明探索之旅的点点滴滴,受到网友热烈欢迎;8月份,大洋网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拍摄的视频资料经过重新加工后,以“《广州日报》-大洋网”名义发布在地铁视频中。

  在报网联动中,“一次采访,多次传播”的理念得到了较好体现,提高了采编效率,扩大了传播范围,是一种成本与效果比最佳的互动模式。随后,在历次大型新闻报道活动中,这种形式逐步固定,并被多次采用。

  设立专门互动栏目,一体化运作

  大洋网一直在思索如何将零散的报网互动固定化,模式化。与此同时,《广州日报》也需要一个更加灵活、更具战略价值的网上互动平台。2006年,大洋网开设“名记专家在线”“大洋帮帮你”“大洋票选”“都市拍客”等报网互动专门栏目。

  “大洋帮帮你”设有9个栏目:百姓呼声、呼声热点、投诉反馈、大洋调查、读者速递、律师问答、企业曝光台、天天315、热线一览。网友只要登陆注册后就可以在“百姓呼声”平台上进行发言和跟贴,同时在后台留下真实的个人资料和有效联系方式、电话、地址等。网站编辑对网友发言审核后发布,并及时给予初步回复,其他网友可对发言进行评论;同时,《广州日报》编辑记者通过管理后台可以查看到网友的具体联系方式等资料,并从中挑选对象联系,进行调查采访,形成新闻稿刊登在《广州日报》的《读者速递》版上。之后,大洋网编辑再将调查内容在网上回复,给网友反馈。

  大洋网通常提前一周在《广州日报》和网站同步发布活动预告,为访谈活动预热。直播期间,在线进行文字、图片、音频直播,同时进行视频录制。网友可登陆大洋网页面即时留言,现场由主持人引导,请记者和专家解答网友问题,嘉宾与网友之间进行充分、即时的互动。同时,网站编辑将在线问答内容加以整理,发给《广州日报》“实用新闻”版,刊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稿件长度一般为800-1000字,将访谈内容进行二次传播,扩大记者编辑和栏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进一步互动

  自2006年10月开始,大洋网资讯部与《广州日报》专版中心建立每周报题联席会制度。自网站资讯部参加报社专版中心的报题会后,报网之间在旅游、时尚、美食、房产等板块均展开全面合作,在报社专刊部的活动策划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广州日报》与大洋网已有的报网合作基础上,报网互动在以下几个领域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一、评报平台

  报网互动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让读者可以方便地进行评报,不仅包括对报纸新闻进行言论反馈,还包括读者对报纸新闻本身的评价。同时,网站借助自身的无线平台,让网友可以直接用手机参与评报,这样一来,读者评报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二、内容生产平台

  大洋网2007年开发“自媒体”全新平台,一方面接受网民自写稿件或线索提供,另一方面《广州日报》会从这个平台上找到大量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反映到版面上。如此可将报纸与网络紧密联系起来,集纳各种最新新闻,从而大大丰富报纸的内容来源。

  三、多媒体电子报

  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广州日报》电子版目前已经可以直观地呈现报纸原貌,在此基础上加入多媒体元素,在技术上没有障碍。在不远的将来,完全有可能在在电子报界面上观看相关视频新闻或根据新闻制作的FLASH。

  如果要进一步强化报网互动,以下几项措施将十分必要:

  一、优化组织架构,设立协调机构。

  长远考虑,报网互动需要更加流程化的组织实施手段。要促成报网在新闻、经营等各个层面的深度合作,有必要在更高管理层面设立相应协调机构。

  二、实施奖惩制度,激发互动积极性。

  要实现“报社的记者就是网站的记者”,需要对报社记者和编辑的利益机制进行重新规划。不管是为报社写稿,还是为网站写稿,都要有相应报酬,解决报网互动的驱动力问题。

  三、改进采访手段,适应“全媒体”环境。

  变以往的文、图采访为文、图、视音频“全媒体”采访,从而满足网站的多媒体新闻素材需求。此外,记者的工作模式也要适应新技术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要形成即时发稿的工作规范。(作者分别是大洋网副总裁 、新闻中心副总监)

■相关链接  
  • 创业市场商机无限 大学生欲创业首推四大方向
  • 2008年考研政治邓论和三个代表部分复习指南
  • 发现涉企乱收费 市民拨打四部电话举报投诉
  • 一场球赛的背后--体育类硕士就业追踪
  • 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校长研讨产学研合作模式
  • 河南对腐败官员下通牒 6月29日前坦白可从宽
  • 河南上半年物价食品类涨幅大 蛋类涨27.7%
  •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校友报告团活动 全面启动
  • 不惜代价救王燕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