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通过重新上职业学校反而谋到“饭碗”,这是记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了解到的。
据悉,鄂尔多斯2005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不到60%,2006年更是不到20%,而曾经不被看好的职业教育学校就业率却超过95%,这一组数据的对比让当地落榜的高中生、退伍军人甚至是工作没有着落的大学生们相信:上职校学一门实用技术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就在2003年,上大学还是有志气的年轻人惟一的梦想,鄂尔多斯职业技术学校不过是失意者的“落难地”。那时,身为职业学校副校长的田生祥去招生,本来1500人的规模只招到200人,还有几十个中途退学。即便招生条件降到了“报名就能上”的地步,职业学校还是无人问津,有的老师因为看不到希望纷纷调离学校。而刚过一年的时间,职业学校的学生就高达2900人,生源遍及周边如河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规模严重超出了学校的负荷,仍难满足家长、学生们的要求。有的学习贸易、工商管理的大学生因为专业不对路找不到工作,也开始报考职业学校。据田生祥介绍,热门专业如机械化采煤,毕业后年薪可达5万元左右,其他如化工专业的月薪也在2000元以上,无怪乎众人对职业教育“趋之若鹜”。
鄂尔多斯职业教育的兴盛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态势紧密相关,更是职业学校紧贴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的结果。2004年,鄂尔多斯市先后进驻或成立的大小企业有140多家,其中尤其以煤、电、化工等企业为多,相应的人才需求也大规模扩张。为了适应这种形势,鄂尔多斯职业技术学校及时改变办学模式,实行“订单教育”,抢抓当地“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高载能冶金”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同区内外企业联系,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同企业签订“委托协议书”,实行“订单教育”,定向培养,定向就业。
鄂尔多斯职业技术学校还实行春秋两季招生,调整专业设置。“春季招生可以为高考落榜生提供机会。”田生祥认为,过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教材和专业已经难以为继,职业学校设置管理和计算机类专业竞争力有限,而烹饪、礼仪服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则应及时跟进。2004年至今,田生祥的学校先后增设了电力、矿山机电、化工、机械化采煤技术等专业,大大提升了与当地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此外,该校还积极改善实习实训条件,配置了14个专业实验室,添置了一大批实习试验设备,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2006年,机械化采煤专业的300多名学员未毕业即被神华集团挖走,化工、电力等专业也是供不应求。
“刚开始搞推荐就业时,一些大企业是不认我们的。”从被拒之门外到被延为上宾,田生祥和他的同事们花了不少功夫。在项目论证时便打听就业信息,找市长协调同外地企业、中央企业的关系,放下架子亲自“下海”搜集资料摸清状况等等,以至于现在田生祥可以向学员们保证,一次就业不成功学校马上推荐第二次、第三次。
学以致用,保证充分的就业应该说是鄂尔多斯职业学校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针对近年来大学生在就业场上不景气的状况,田生祥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比如个人期望值太高,也有大学一些专业设置太脱离市场以及就业信息渠道不畅等方面的问题。
记者获悉,职业教育受到当地财政的大力支持,目前,投资3亿元、占地1500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正在康巴什新区建设,预计2010年在校生规模将达8000-10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