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过去我们以为保护就是把老建筑圈起来,听了阮仪三教授的报告才明白,原来保护与利用并不是对立的,只有让老建筑重新焕发生命力才算是真正的保护。”昨天,结束了在同济大学一周的培训,江西泰和县县长助理邓复玲仍然沉浸在她所说的“耳目一新的收获”中。
从上周一开始,首届“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培训班开班,同济大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他们是来自江西省吉安市所属13个区县市的65位干部,包括分管新农村建设的副书记、副县长,以及农工部、建设局、文明办、村建办的负责人。
“新农村建设,首先干部必须要有科学理念来武装头脑。”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今年2月底,吉安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专程来到同济大学,与学校商谈培训事宜。一周后,这一培训班的课程菜单就迅速排定,该校派出多位知名教授、设计师、规划师担任授课教师,并要求他们上课尽可能贴近农村实际。
来到上海后,65位农村干部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一周下来,每个人都记了厚厚的笔记。让邓复玲印象深刻的正是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一堂课。而永新县副县长龙洋对“规划先行”四个字理解得更透彻了。“老师举的例子都很贴近我们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指导性很强。”他说,我们这方面已有很深刻的教训,正是因为缺乏合理的规划,有些地方刚刚兴建起来的设施就面临被拆除的结局,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新干县委副书记宋铜表示,回去后要结合这次学习的体会来完善去年制定的《新农村建设操作手册》。对于青原区农业局局长孙水莲来说,一份全区农业产业总体规划的蓝图已在心头悄悄酝酿。
“新农村建设,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新课题,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主管这次培训的戴慎志教授介绍说,首期班结束后,吉安市还将先后派出乡镇一级、村一级的两批干部来沪接受培训。今后,同济大学还将完善课程设置,面向不同省市提供指导,更加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