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本周开始,无论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陆续进入了开学状态。
省教育厅厅长侯靖方曾对我们感叹:现在人人都是教育专家,他到菜场去买菜,卖青菜的大妈讲起孙女儿读书来,一套一套的,他都不敢说自己就是管教育的。
人人都关心子女读书,也给我们读书版面以很大的压力,怎样令读者满意?怎样做到最好?今年4月~6月本报曾开出“升学季”专题,对小升初摇号、中考名师在线辅导、家长漏夜排队报名、孩子一夜成人等升学季特有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跟踪报道。经过两个月放松的假期,我们科教报道也进入了“开学季”。什么是开学季特有的现象呢?我们的教育记者正在全方位地了解这方面的新动态。我们将陆续把最新鲜的开学元素通过“独立调查”的方式呈献给读者,激发大家的思考。你可以点题,你可以报料,把你最新的苦恼与我们的报道实时互动,请发送电子邮箱:qbkj@zjnews.com.cn。我们的记者随时出发!
名校办民校败走麦城 台州12所民办高中9月停招
今年秋季,台州市全部12所由省一级重点高中举办的民办高中新高一统一停止招生。
曾经被各方一致看好的“名校办民校”的教育新模式,在经过3年时间的探索发展后,并没有能够真正在台州普通高中段教育里占有一席之地。
这种变化,究竟由哪些客观或人为原因造成?“名校办民校”的探索,究竟应该就此结束还是应继续下去?
上周,记者在台州当地采访发现,这批由“名校”举办的民办高中全部停止招生,是在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办学行为、严格“四独立”(校园独立、财务独立、招生独立、法人独立)要求背景下,完全是由各校主办方权衡利弊后做出的自愿选择。
在台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名校校长的叙述中,记者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它们记录着“名校办民校”从热到冷、从盛到衰的发展轨迹。从2003年各所重点高中争先恐后申请筹建民办学校,到2006年不约而同决定停止招生,这个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其实正是中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惑和探索的一次浓缩。
对于正在探索中发展的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并不会因为这一次的停止招生而受到影响,相反还会由此得到更多的反思和经验。
解剖路桥中学样本 申请筹建3年 招生数为零
2003年,“名校办民校”这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中国教育界。台州当然也不例外。
2003年,台州有10所省一级重点中学申请筹建民办学校,2004年再增加2所,由此高中段“名校办民校”数量达到12所。
但是,其中有5所学校自始至终都未曾招生,台州路桥中学便是其中之一。
记者专门采访路桥中学校长张文荣,在他的叙述中大致可以了解“名校办民校”的得与失。
时间需要追溯到2001年。当年,路桥中学正准备告别老校园,乔迁新校区。老校园看起来的确是又旧又小,占地98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30个班级的规模,可容纳学生1500人。
而新校舍的规模自然不能同日而语,占地25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70个班级的规模,可容纳学生3500人。
可是,为了这次搬迁,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新校园总投资2.2亿元,其中政府出资1亿元,余下的1.2亿元是由学校向银行贷款取得的,这就意味着学校需要自己筹钱来还账,而如何尽快还贷是校长张文荣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2003年,路桥中学向教育局打了申请报告,准备自行筹资建造一所民办学校,初步设想是占地15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招生规模是10个班级,学生人数达到500人。
但是,即使土地由行政划拨,建民办学校所需的软硬件投资也需要在3000万元。对已经欠着银行贷款的路桥中学来说,想要再向银行借钱,难度不小。
与此同时,生源的锐减更是让张文荣校长不敢贸然再建新校。2001年,路桥区的初中毕业生人数在6000人左右,2004年降至4000多人,2005年不到4000人,今年的人数仅在3000人。
张文荣说,在最初申请筹建民办学校的时候,他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随着资金和生源这两大难题的出现,使得学校一直没有开始招生。
因此从2003年到2005年,学校都是拿着申请批文没有动工建校。截至目前,路桥中学已经偿还约三分之二的银行贷款。
就在今年初,路桥中学正式向路桥区教育局打报告,主动要求撤销筹建民办学校的申请。
“名校办民校”为何难产——光环背后的软肋
先天不足——名校不堪资金重负
“名校办民校”多是“白手起家”,因此很多名校都需要向银行贷款,资金重负让许多名校望而却步。
在台州,虽然土地是行政划拨,但是名校办民校所需的软硬件设施、教师工资等都需要学校来自行解决,这笔庞大的费用并不是简简单单能解决的。
政策要求——四个独立难以达标
正在筹建中的民办学校,真正要发展壮大起来其实还并不仅仅是缺少资金,就连它原本引以为傲的师资,渐渐都成为制约它发展的瓶颈。
2004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的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
从2003年~2005年的民校运作情况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并不困难,独立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则需要一些“变通”,比如有的学校就是在原有的校园里进行简单的分隔,让名校与民校有不同的教学区域,但是真正难住民校的是独立的师资和招生。
以台州中学南湖分校为例,这所由省一级公办高中举办的民校,2003年招生742人,基本上都与公办学校的学生混合编班,2004年开始对学生进行独立编班,就遭遇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反对,到2005年该校就停止招生了。
就独立的师资而言,则困难更大。因为名校最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就是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很多家长之所以愿意花更多的钱选择由名校举办的民校,其实就是为了觅名师。现在,民校不能再依靠原有的师资,那么其招生优势就很难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