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三所高职院校首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引起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主招生对高职院校发展以及考生有何意义,将来的培养模式怎样,对于高中阶段教育会带来什么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院长王健,试点高职院校招考负责人以及职业高中负责人,他们从不同侧面谈了各自看法。
考生李晓兰试图用双手丈量出自己与高职教育的距离,但是目前高职自主招生尚处于试点阶段,与完善所有环节的距离都还无法给出定论。
访谈1
文化课水平通过高中成绩体现
●访谈对象:夏玉宝,北京汇佳职业学院院长助理
记者:此次自主招生考试,比较重视时事政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考核,是否对文化课基础的要求过低?
夏玉宝:我们不惟文化课成绩是举,但文化课也是自主招生综合考核的一个方面,表现为对考生高中三年平均成绩和会考成绩的考核。我们的宗旨不是强调某一次考试成绩,而是从总体上把握考生的学习状况。
记者:为什么要增加专业素质测试?高中学生能否满足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
夏玉宝: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发现不少有特长的学生。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是完全自主的,因此还是表现出了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基本素质,比如报考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对动画制作、计算机操作都有较深入的了解。
记者:你怎样看待考生集中报考影视多媒体技术、高尔夫球技术与管理等专业的现象?
夏玉宝:家长和学生应该是看好了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与过去相比,他们的选择确实更加理性了。从就业来看,今年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第一批200多名毕业生都已经找到了工作;高尔夫球技术与管理是去年开设的专业,但从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上来看,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在不断扩大的。
访谈2
考生扎堆源于对自主招生的误解
●访谈对象:卢小平,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自主招生给“偏才”继续求学的机会
记者:实行自主招生对高职学校来说有何意义?
卢小平:试行自主招生是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在培养目标上有很大区别,所以高职不能沿用普通高校的人才选拔模式。
从多元智能观点看,高考侧重数理逻辑智能,而有些学生可能有更高的人际交往和艺术创作智能,即某些方面的“偏才”。在传统高考制度下,“偏才”很可能被埋没,而自主招生打破“一考定终生”的模式,给一些偏才继续求学的机会。另外高职的职业定向明确,在试行选拔人才新方式的同时,也要跟进探索新培养模式。
记者:学校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哪些尝试?
卢小平:在教学上,我们正在探索适合学生发展和高职培养目标的改革方案,即“GPTC”课程(GeneralPlat鄄formTechnologyCenter),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平台,结合产业特点,进行高技能教育和培训。
自主招生考试不比高考门槛低
记者:此次自主招生报名人数远远超过了计划招生数,你如何看学生扎堆报名现象?
卢小平:由于是高职第一年自主招生,所以学生、家长,甚至中学老师确实有些误解,认为自主招生是学校举行的考试,门槛比高考低,为了保险起见都来报考。
但要说明的是,自主招生只是改变了招考和录取形式,其性质仍是国家高等教育入学考试,自主招生的报名、招考、录取等各个环节都是按照高考要求严格操作的。另外,此次报考三所高职院校的考生总数约为4800人,招生计划数为630人,虽然看似火爆,但从北京目前生源总量来说,这一报考人数还是比较稳定的。
访谈3
自主招生为职高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访谈对象:孙盛雅,北京市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副校长
记者:在考试前,学校有没有帮助学生复习?
孙盛雅:此前我们也得知自主招生考试属于综合素质测试,并不注重文化课考核,而且根本没有备考重点,不需要进行特别复习。所以学校只在考前举办了几次讲座,让学生对面试礼仪等知识进行初步了解。
记者:实行自主招生会对职业高中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向产生怎样的影响?
孙盛雅:自主招生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使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更加明确。通过对此次笔试和面试的总结,让我们获得了下一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指导,即指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的变化趋势。
记者:对高职自主招生有什么建议吗?
孙盛雅:我认为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上还应该加入德育考核的项目,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表现。另外,高职也应该研究一套配合自主招生的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培养。这些学生是通过综合素质测试选拔进校的,具备某方面的特长,但文化基础却不如统招生,如果与统招生编在同一班级里,很难帮助他们将特长转化为职业技能。
访谈4
自主招生难在“考什么、怎么考”
●访谈对象:王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院长
高职自主招生反映高考改革方向
记者:为什么在三所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
王健:从根本上讲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使然,实施多元化选拔方式将是教育考试招生改革的方向。目前北京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仅凭一张考卷选拔多样化人才的科学性受到质疑,需要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特点的选拔方式。
记者:实施自主招生对高职院校及学生有何意义?
王健:改革对高职院校的意义在于,给院校更大自主空间,更好地体现院校在招生中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人才,改革有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对学生而言,改革有利于考生合理定位,走出应试“题海”。
自主招生不能取代高考
记者:进行自主招生考试的难点有哪些?
王健:首先要明确,进行自主招生改革切忌变相取消高考,切忌简单地把高考从国家考场搬到学校考场。
改革难点在于“考什么、怎么考”。进行改革的原则是:“积极大胆探索、审慎组织实施、严格规范管理、实践与研究并举”。我们将高职自主招生考试定义为综合能力测试。在考试形式上,运用笔试、面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在试题设计上,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真正实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记者:如何评价此次三所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
王健:总体上看,三所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是按照市教委的部署实施的。对于本次考试,我们要求“命题科学、试卷安全、考试严格、评卷公平、录取公正”。目前这项改革还处在试点阶段,北京教育考试院将在考后组织专题研讨会,总结试点工作情况,不断提高水平,保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家长们面对大厅里“明天更美好”的横幅昏昏欲睡。
面试考官的和颜悦色为考场增添了几分轻松感。
■学生声音
为高考留条退路
●房硕,北京拔萃双语学校高三学生
当时是班主任老师推荐我参加自主招生的,说是考上了就不用高考了。我也认为,万一高考失利的话,参加高职自主招生也能为自己提供一条上学的途径。另外,报考高职能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学起来会更有兴趣。不像高考,成绩不好就会被调剂到其他专业去。
通过考试给自己鼓劲
●杨伽良,北京市翔宇职业学校高三学生
不少职高学生在文化课上拼不过普通高中学生,所以要是有弹电琴、做FLASH等业余爱好,就会被家长视为不务正业,有时我感觉自己真是有点一无是处。参加完这次考试,让我感觉自己还是挺有能力的,平时也积累了不少考试能用得上的知识,确实挺受鼓舞的。
看好专业的就业前景
●陈征,报考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平时在家,我就爱捣腾电脑,不过一到高三电脑就被禁了。这次报电子商务专业,就是看准了电子商务还不规范,网上购物欺诈事件频发的行业形势,希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把自己塑造成电子商务领域的多面手,以便将来获得不错的就业前景。
■家长声音
没想到竞争这么激烈
●崔春起,孩子就读于北京汽车修理学院
听到自主招生的消息时,还不是很理解到底什么是自主招生,第一感觉就是学校自己组织的招生考试,考试难度肯定会远远低于高考。孩子成绩不太好,高考竞争又激烈,所以让他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一心盼着能稳上,没想到竞争也这么激烈,看来录取又悬了。
自主招生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周女士,孩子就读于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
这是高职第一次自主招生,总觉得心里没底,有种当试验品的感觉。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和就业问题。这批自主招生的学生开学后是否和统招生一起上课,会开设哪些课程,能学到什么知识,将来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答案,而且关键是他们能否与统招生享受同等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