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考研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余翔林教授做客科大论坛 畅谈研究生教育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     2007-6-8 11:16:00
 
       6月5日下午,刚刚出席中国科大50周年校庆第二次发布会的中科院人事教育局原局长、我校原党委书记余翔林教授,在东区理化大楼西三层报告厅作客“中国科大论坛”,畅谈研究生教育的演变和创新。报告会由常务副校长侯建国主持。副校长李国栋、党委副书记鹿明、秘书长朱灿平及100多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长期教育与科研一线工作的余翔林教授,谈起研究生教育兴致盎然。在题为《对研究生教育历史演变和创新的几点认识》的报告中,余翔林教授以各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演变为切入点,从古典大学与现代大学的两种培养理念中,论述了我国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状况及发展模式,剖析了影响新世纪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社会思潮,对当代研究生教育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

      余翔林教授指出,1809 年洪堡创建柏林大学,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研究生教育。洪堡创建了新的大学理念,实现了大学职能质的变化。大学从传授知识为主的绅士教育,转变为以研究为主要职能,在传授知识时倡导创造知识;实行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研究与教学结合。由此使一个强大的德国在欧洲崛起。以美国为代表的20 世纪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批判继承了德国大学的发展模式,把培养研究型的学术精英,拓展到同时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使传授知识、创造知识,服务社会成为当代大学的三项主要职能。而在中国,1912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大学令》中,才第一次规定可成立大学院,招收大学各科毕业生,从事研究、著述,并授以学位。1935 年颁发第一个《学位授予法》,新中国建立前仅授予硕士学位 230 人,未授予过博士学位。1978 年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才有了蓬勃发展,初步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和学位制度。

      余翔林教授指出,影响新世纪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社会思潮主要有知识经济论思潮、国家发展论思潮、教育民主论思潮、人力资本论思潮、教育国际化思潮等。但人们对创新教育都有这样的共识,即教育是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承与熏陶,教育是社会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坦途,教育是国家实现科技发展、经济进步、民族富强的基础,教育是使个人获得知识、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手段。

      在谈到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时,余翔林说,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几大弱点,首先表现在扩招,扩招带来总体生源水平下降,导师指导力量减少,培养资源不足,从而引起培养质量下滑;其次是专业教育尚未摆脱本科的延续,学术视野不宽,知识基础不牢,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试验与实践的能力较弱;再者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不够,文化熏陶仍然薄弱,影响全面素质培养;此外,教与学的功利观念过重,共性制约过多,创新能力培育的环境还不健全。

      余翔林教授强调,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实践中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科学地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框架,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基础;要重视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生的培养,这里有大量创新的沃土;发挥导师群体的作用,加强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改善知识结构、充实思维方法、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导师个人的魅力也很重要,要有时间和学生直接接触,给学生以熏陶,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平等交流,心灵的沟通,永远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是计算机和网络所不能取代的;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必须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概念,撰写论文。

      报告会上,侯建国常务副校长向余翔林教授赠送了中国科大论坛纪念牌。

          

■相关链接  
  • 复旦柔性引进大师 创新模式培养研究生
  • 中国农业大学108人入选国家公派留学项目
  • 山东省新高考没难为考生 作文发挥空间比较大
  • 赴韩旅游有望免签证入境
  • 及早准备 力争高考留学双赢
  • 未雨绸缪笑到最后:准留学生 准备好了么?
  • 海外留学生纷纷加入炒股军 学习炒股两不误
  • 四国留学签证变化多 专家提醒提供真实材料
  • 高考与留学申请道路辨析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