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考研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考研复试考生搞“人情公关” 引起导师争议
来源: 生活日报     2007-4-5 14:44:00
 

今年考研的学生与往年大不一样,许多人都主动与导师“联系”,不管是考研前还是考研后,尤其在初试后,非常集中、普遍地与老师联系这与往年相比显得特别突出。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考研分数出来后,对自己能不能达到复试分数线心里没底,与老师联系就是想给老师留个印象,争取到复试机会。还有的学生分数很高,进一步向老师推介自己,也是想让老师记住。发E-mail是这些学生用得最多的联系方式。

观点一:学生主动竞争值得肯定

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彭华民教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持肯定态度,她认为这是在不断增加的升学就业压力下,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主动竞争的表现,重要的是学生竞争观念的改变。她说,其实,导师是非常欢迎学生的主动联络的。而以前,我们高校中师生互动少一些,还有一些学生在面对老师时有些羞怯。

“对这样的学生我非常欢迎,我不仅回邮件,还动员我的研究生与这些本科生联系,让他们以亲身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们从事研究需要有哪方面的知识储备,考研时要注意的事项等等。这种互动对双方都有好处。”彭教授说。

观点二:学生找导师很正常是双向选择

学生找导师这应该很正常,其实也是给导师一个了解学生、选择学生的平台。说白了这也是一个非官方的双向选择。打电话给导师,预约跟导师见面,目的就是为了让导师认识你这个人,作为考生,应该首先要报上姓名、专业、初试分数,以请教的方式咨询一下如何准备复试,语气要谦虚,谨慎。但也要把握一个度,跟导师不谈敏感问题,不问傻问题。其实,考生别指望从导师嘴中套出复试的题,让他增加一点对你的印象就足够了。当然,考生也可以把与导师的通话或见面预约当成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不至于在面试时太紧张。

观点三:动“歪脑筋”搞“人情秘籍”不可取

不过,另外一些考研“过来人”却表示,这些“秘籍”在复试场上并不适用。“复试的关键还是能力,不用动那么多‘歪脑筋’。”复旦硕士研究生小李告诉记者,他们并没有听说过这类“秘籍”,“况且面试的导师不止一人,难道要把所有人都‘打点’好吗?”华东师大数学系硕士生导师、刘治国教授则提醒考生,准备复试不应该投机取巧。“我们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研究能力,如果说要准备的话,考生可以多看看课本以外的资料,以拓宽知识面。”对于“送礼”、“不懂装懂”之类的“潜规则”,刘治国明确表示,多数导师对此会十分反感。

■相关链接  
  • 学费相对较低就业形势趋好 农学专业考研逆势而上
  • 儿子考研过关父亲摆宴喝中毒
  • 快递不快误考研 考生为此没取得山大复试资格
  • 备战2008年考研暑假之前的复习计划
  • 部分民办高校的六大招生骗术
  • 乱收费乱招生债台高筑 大学"小金库"谁来监管?
  • 2007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正式开通
  • 教育部门提醒:要谨防民办学校招生三个“陷阱”
  • 海大公布研究生招生复试线 55个专业拟接受调剂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