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考研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考研热因何降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1-4 13:40:00
 
       128.2万,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甫一公开,细心的人们就发现,它比去年只增长了0.5%,仅增长了1.2万人。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报考人数的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每年都以10万计。考研大军,仿佛一辆高速飞奔的列车,一直在不断提速,今年为何突然减速呢?

  学生:

  读研费时费钱 工作一样难找

  “只要能找到好工作,大家就不会去读研。”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刘洪岩说。他所在的班级有42人,保送读研的有18人,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仅1人,有3位同学取得保研资格后又放弃了。“有好工作谁都不想错过。”刘洪岩说。

  北京大学大四学生韩冰幸运地获得了保研资格,要不她就会选择找工作,而不是考研。“考研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一心考研未必考得上,到时工作又耽误了,得不偿失。”韩冰说。

  “原来以为读研更容易找工作,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二的冀晓萍说。她有位同学以前在一家不错的报社工作,来北京读研究生,花了时间,搭了钱,毕业后反而很难找到和原先待遇相当的工作。“大家渐渐想明白了,反正找工作一样难,读研究生还要再耽误两三年,更吃亏。”冀晓萍说。

  专家:

  学生趋于理性 培养要重质量

  “在我看来,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幅减缓很正常,也是一件好事。”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史静寰说,当付出时间、金钱去读研,却可能得不到预期的好工作时,很多人自然就不再选择考研。对比前几年的“一窝蜂”,今年的考研“遇冷”说明,如今学生的选择渐趋理性。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魏永征认为,人才结构应当是宝塔型的,研究型工作只适合少数人做。如果硕士、博士做了本科生做的事,那是人才浪费,也会造成一些工作的错位。况且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本科生知识面宽,他与后者的差别在于接受了更多的研究方法的训练,并不一定能适应实用型岗位的需求。

  “研究生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魏永征认为,考研人数的增加容易带来质量的下降,对学术研究极为不利。某些专业一个导师带20多个研究生,20多篇论文同时指导,根本顾不过来。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会造成就业岗位分配的困难,导致“博士抢硕士饭碗、硕士抢学士饭碗”。

  提到今年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魏永征说,应当借此机会减少研究生招生的数量,把省下来的培养经费用于提高教学质量。史静寰也认为,高校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部改革上,譬如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从而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增加研究生数量。

    《人民日报》 (2007-01-04 第11版)

■相关链接  
  • 为什么说考研最后阶段一天顶三天?
  • 考研生假日忙复习
  • 江苏:基层工作两年考研加10分
  • 每科2000元 网上叫卖考研题
  • 清华大学"体优生"纳为自主招生对象
  • 重邮艺术类招生3个专业招600人
  • 自主招生测试 川大要考心理
  • 学生健康素质如何 关系高校招生指标
  • 今年体育高考招生1月10日报名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