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
英语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科。第一次考试只考了48分,而第二次考了73分。对我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05年取消了听力,虽然加到了复试里,但鉴于初试不考,所以我便没将它作为重点复习。大家都知道得阅读者得天下,而我以前一直自以为自己英语基础还不错,在第一次考时只把吴永麟老师的《阅读100篇》粗略的做了一遍,甚至连真题都只是把01-03年的做了一遍。我的记忆力不大好,再加上人又懒,单词也没怎么背,这样子备考焉能取得好成绩?
考研英语不同于其他任何英语考试,相信这点大家都知道,所以要清楚了解研究生英语考试到底是怎么样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研究真题。忽视真题是我第一年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当我再次复习的时候,我只买了一本英语参考书,就是人大出的对真题的分析。同时我参加了新东方的英语辅导班,老师也再三强调真题的重要性。所以对于英语的复习,我每天做的唯一的事就是研究真题。早上晨读时所背的文章是真题的阅读,单词是记的真题的阅读中我不会的单词。长此下来,我前几年的阅读文章都能背下来了。这时再看真题的阅读就觉得很有亲切感,大致就能抓住其思维方式了。
读懂了文章,这是第一步,下面最关键的是看清命题老师设置的选项中暗藏的杀机,一定要仔细研究命题老师常用的设置障碍的手法。(考研的选项设置我认为是我所经历的英语考试中最BT的了,05年的阅读的第一个选择题我揣摩了大半天,结果还是选错了,哭死~~)首先,对于选择题的题干有人往往忽略,其实这常常是老师喜欢大做文章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老师们精心设置的陷阱,所以题干一定要看仔细,明确它到底要求选的是什么。其次,选择题的每个选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与其想对应的句子,只有找到了根据,才能确定它是不是正确选项。就这样研究真题过了一段时间,每道题才刚刚看题干我就知道正确答案到底是哪个了。这时候比较痛苦,可是还是不得不继续下去啊。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到了临考前,真题的五六十篇阅读文章我基本上都很熟悉了,老师的命题思路也算是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做真题阅读的成绩基本上都是在30分左右,而05年的考试下来我对了一下网上的标准答案,也应该在30-34左右,说明这半年来对真题的研究还是很有益处的。而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换来了这个教训,代价不可谓不大。因此希望大家能注重对真题的揣摩。
对于背诵单词的问题,前面已经说了,我第一年基本上没怎么背单词。第二年,从7月中旬复习开始到8月底,我都在背单词。但其中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就是我的单词书被人拿了。由于上面有我每天的进度安排,所以这本书对我的意义非同小可,它的被盗令我沮丧了好几天。这时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我又重新另外买了一本听说比我以前的那本要编得好一些的单词书。由于编的方法不同,我又是个死脑筋的人(^_^),又费了一些力气来适应这本新的单词书。可是结果呢,等到10月的时候,我才发现先前背的单词并不牢固,一段时间没看早就忘得七七八八了,这一现实真是令我哭笑不得,费了那么大的气力,结果收获却甚微。后来我还是遵循在阅读中记单词的原则,专门整理出真题中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才算有了一些收获。再到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在阅读中,看着这个单词太眼熟了,但就是想不起来它的意思,这时候只要看看上下文,也能大致猜出这个单词的意思,并不影响对整篇文章意思的准确理解。当然,这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多训练这种能力。想想在汉语中,一篇文章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不也同样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吗?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吧,功到自然成对学习来说也是很适用的。
2、数学
数学这次考了129,许多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本来就是学数学的嘛。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第一次考试数学我也只考了78。事实证明,越是你自认为熟悉了解的东西,越有可能在上面栽跟头。不错,我的确学了四年数学,每次考试也几乎都是以90以上的高分过关,可惜我没注意的是,自己学东西很不踏实,而学校的期末考试成绩也根本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就这样在没有真实本领作根基的盲目的自信中我大败而回。
第二次自然不敢有任何托大。第一次我选择的辅导书是陈文灯的,复习下来感觉不太适合自己,就重新选择了李永乐老师主编的。这并不是说谁优谁劣,我所知道的一个同学是用的陈文灯的辅导书,同样也考了120多。很多人在问这两本到底哪本好,我所能说的只是:在选择辅导书时,应该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我觉得李的书是适合我的,因此接着我仍然选择了李永乐主编的《400题》和历年真题,个人感觉是编得比较认真负责的,因为极其重视历年试题,我还买了其它两本真题(以便找出其他解法),总的比较而言,还是李编的更好。
首先,数学的复习关键在于基础,研究生考试的偏题怪题占的分值极小,只要牢固掌握了基础和基本的解题思路,考试拿到120分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这就要考大家认真细致的复习了,没有多大技巧可讲。
其次,掌握了基础后,就应该开始进行模拟考场的训练,尤其是在作历年真题的时候。我平时把时间都控制在不间断的两小时之内独立完成历年真题,得分都在120(80)以上。满以为这次考试应该能在140左右,但真正到了考场上,心理素质却出了问题,每道题总是反复验算,生怕出错,甚至在解一道大题时换算极坐标都忘记了后面还应该乘以一个r,结果那道题竟然没做出来,等到一出考室的门口才恍然大悟,着实扼腕。所以,在平时就重视培养对考场气氛的适应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防万一,12月我还参加了一个考前冲刺班,仔细听了一下老师的讲解和归纳。其实,对于复习得很好的同学来说,报数学的辅导班实在没有太大的必要,可是我到了最后的时刻总是有点患得患失,所以报辅导班也是为了给自己吃一颗定心丸而已(小小的心理安慰,^_^)。其中李永乐老师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真的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讲得也非常到位,害我还小小的萌发了一下考取他的研究生的幻想,呵呵。
再说说平时的学习习惯,我这次复习把中学时的方法都用上了,专门制订了一个错题集,把平时易错的知识点和错题都仔细标列上去,按照重要程度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明。虽然这样做起来有点费时,但到了最后复习阶段,就能体会到它的好处了,各种知识点一目了然,真的令我获益匪浅。
3、政治
成绩出来以后,不少人问我政治到底是如何学的,我仔细的想了想,其实也不外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一套较好的复习书,在冲刺复习之前必须保证每周有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看政治。每周抽出两到三个小时应该并不是难事,贵在坚持。随着考试的临近,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应该逐渐递增。
其次,平时就要注意总结复习自己不懂或者记得不牢的知识点,把一些相似相近的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出来。比如我一直记不住中共哪一次会议通过了哪些文件,后来归纳出来,每次复习政治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遍,慢慢就记住了。
最后,在真正考试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字迹尽量工整。自吹自擂的说一句,我的字还算漂亮,所以在考试上一向很占优势,不过不漂亮也不要紧,现在再谈练字无疑是痴人说梦,在考试的时候只要字迹工整,老师能看得清晰舒服也就够了。上政治辅导班的时候,老师告诫我们说,墨水最好是用蓝黑色的,因为实践证明,在长时间的阅读中,蓝黑色是最不刺激眼睛的墨水颜色。为了你的考分着想,还是多体谅体谅老师的眼睛吧^_^。第二,答题时尽量把你认为准确的答案写在前面,在你不确定它的标准答案时,多写总比少写好。我在答题的时候,若只从我的答案长度来看,根本不能分辨出哪些是辨析题、哪些是简答题、哪些是分析题,而且因为学数学的缘故,我答题的条理比较清晰。如果能同时达到条理清楚、字迹工整和内容基本准确,高分焉能不手到擒来?
关于政治的辅导班,我觉得冲刺班还是比较有必要上一个的。到了最后冲刺复习阶段,政治的内容多而杂,再加上时事政治的内容,报一个冲刺班有助于整理思路和获得最新的资讯。
至于专业课,由于各人的专业课都不相同,略过不提。
三、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1.再次强调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周抽出几个小时锻炼身体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2.合理安排时间。首先,从整个大处着手,对自己的整个复习时间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什么时候是打好基础的时间,什么时候是巩固复习的时间,什么时候又是最后冲刺的时间等等,对每科自己都应该有一个大概的计划。然后,再理出每个月,每个星期,每天的学习计划。我的做法是:在每周星期一,安排好这周的学习计划,细致到每天的每一个小时应该做些什么,复习哪一科目。等理好以后,每天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在记事本上的这一项打上一个勾,整天下来如果能看到自己基本完成任务,将会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一般来说,都不可能真正完全按照计划来执行,所以每周的计划也应该安排出一段时间来专门弥补本周因为突发事件而耽搁的时间。如果这周你都能严格执行计划,那么这段时间就算赚到了,呵呵,那就可以毫无愧疚感的自由自在的玩了。
罗罗嗦嗦的说了这么一大堆,都是这两年来我自己的经验。但适合我的不一定就是适合你的,我深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能自己分辨。若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也就为能尽绵薄之力而感到高兴了。
回首这两年来的艰苦历程,我特别深切的感谢我的父母,为了我,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若没有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理解,我也不可能过得了这一关。同时也感谢一直陪在我身边的好友和一同前行的战友们。还有对一个人的思念和期盼能与他并肩而行的渴望支持我走过了这一段路程。他的卓越永远是我追赶的目标,每每以他的名义起誓,我总是竭尽全力的去达到目标,只怕有丝毫懈怠就永远也见不到他。这许许多多的感情汇在一起,成为了敦促我前行的动力,让我即使一个人走在路上也不感到孤单。相信类似的力量也能鼓励你达成心中的目标!
最后也同样感谢一直陪在我们身边的考研加油站!
文章有些长,分了好几次才写完,谢谢大家能看完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