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求职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求职高峰:异地求职暗潮涌动 他乡虽美审慎前往
来源:新浪网     2007-3-16 11:18:00
 
      异地求职 暗潮涌动

  新雄:从3月初到五一期间,是传统的招聘求职高峰。从外地来武汉的学生和从武汉到外地的学生络绎不绝。今天我们就来侃侃这个话题。

  郭策:异地求职很早就有,但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前程无忧网的一份调查显示,45.58%的异地求职者倾向于在长三角地区寻求发展,渤海湾、京津地区位居其次,占到24.82%,昔日具有非凡吸引力的珠三角地区魅力急转直下,以19.83%的份额排列第三。

  钟年:近年来异地求职比较普遍,其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眼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尤其大,大家渴望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年轻人不安于现状,富有闯荡精神,愿意到外面去闯荡,等等。

  新雄:选择异地求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由。想独自在外闯荡的;为爱情而远赴他乡的;甚至还有纯粹是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到异地求职的。

  钟年:“树挪死,人挪活”,异地求职我看没什么不好。大的方面讲,异地求职能促进人才流动;从小的角度讲,异地求职对个人成长有帮助。在本地求职,因为环境相对熟悉,人会产生惰性。而异地求职,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现实问题,这会逼迫当事人去面对、解决。可以说,异地求职无论对提升当事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对毅力的培养,人格的健全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郭策:走出熟人堆,到异地求职,某种程度上也能帮当事人减缓压力,甩掉包袱,专注于一件事。在一个陌生的异地城市,反正认识的人极少,可以甩开膀子做事,不必担心同学、朋友、熟人的评价和比较。即使一段时间居无定所、食不饱腹、衣不光鲜也无所谓,当事人可以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干自己的事,这相反有助于成功。

  他乡虽美 审慎前往

  新雄:的确,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未落实的本地大学生正摩拳擦掌,准备到外地求职。

  钟年:去某地之前,我们常常会听说某某拿高薪,某某干得不错,正是基于类似的好信息,才决定到某地求职。其实,因为距离远,我们听到的往往是比较新奇的东西,信息可能并不完整,比如,我们注意到某某的高职高薪,却往往忽略了他承受的巨大工作压力——武汉地区有些硕士生到沿海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即可拿到七八千元的工资,这比好多武汉高校的教授的工资还高,但他们经常加班加点,承受的压力非常大;我们注意到某某获得成功,可能忽略了他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建议到异地求职之前做审慎的思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知道并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拿到高薪。

  郭策:考虑去异地求职的大学生,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自身条件怎样,自己的学历背景如何,实践经验如何,专业优势是否明显,个人心理素质怎样,等等。上述问题仔细考虑一番后再做决定。如今,很多学校学生都兴扎堆、抱团,师兄师姐照顾师弟师妹很正常,在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学校的学生很有市场;在广州,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颇受偏爱……在求职过程中,外地大学生可能会受到不公平待遇,异地求职的大学生要对此有一定心理准备。

  各高校区域影响力有差别

  钟年:部分高校在本地很知名,但在北京上海等地,别人可能是“闻所未闻”,这自然会影响大学生的求职效果。据圈内人的经验,武汉高校在南方的影响力甚于在北方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讲,像武大、华科大等武汉高校的学生到南方求职,更容易得到认可。

  新雄:对于即将前往外地求职的大学生,两位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郭策:有的学生在本地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去了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就未必;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工作,如果没有熟人帮助的话,可能会遭遇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诸如此类的问题,准备异地求职的大学生应有清醒的认识。到外地求职,应带足盘缠,一般来说要带足三四个月的生活费———眼下找份工作,顺利的也得一两个月。此外,尽量投亲靠友,减少开支。手头紧,工作无着落,在外地会很惨的。

  钟年:我赞同年轻人到外地闯一闯,培养些能力,增加些阅历,开阔些眼界。但我也想指出一种现象:现在中国人似乎热衷于往外跑,从小城镇往大城市跑,从内陆城市往沿海发达城市跑,从国内往国外跑……其实我很希望国人能有份家园感。物质上的获取并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心灵和精神上的收获有时更重要。湖北省一高考状元去年在国外跳桥身亡,颇能说明这个道理。我想,我们即使走到天涯海角,都要为自己的心灵留一片归宿地,努力做一名身心健康的现代人。

 

    原载 荆楚网—楚天金报

■相关链接  
  • 求职更要求知
  • 求职英语:面试对策--职业目标
  • 求职不成,自己开公司 无臂青年双脚写人生
  • 求职新形式: 大一大二的学生帮毕业生找工作
  • 我省毕业生网上招聘会17日开始 网上发送求职简历
  • 英国留学独家访谈
  • 中学生赴美留学有何优势?
  • 两会关注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大显身手正其时
  • 写留学申请别抄袭他人 英方开始严查此事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