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又是一年求职忙。从2006年10月起,各大单位就相继到招聘会揽才。8场大中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225场知名企业校园专场招聘、数十场就业指导讲座论坛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记者深入各大招聘会现场,就跨专业求职、网络求职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采访。
“我的专业不是人力资源,但是想应聘你们的人事助理。”“我是学中文的,但我对贵单位的营销岗位很感兴趣。”……在几场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记者接连听到这样的询问。 种种迹象表明,跨专业求职的学生并非少数,尤其是部分文科生,几乎有一半人要“另辟蹊径”才能找到工作。 无奈“跨行” 连续应聘了几个安全管理岗位均遭拒绝后,武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一名女生只好去应聘文秘。“你学的是工科,为什么要应聘文职岗位?”“你发表过文字作品吗?”面对考官“连珠炮”似的提问,她只好尴尬地收回简历。 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王同学,只要看到不限专业招聘的单位就凑上去看看。“中文虽然是个‘万金油’专业,但真正对口的岗位实在有限。媒体很少招人,要招也要有工作经验。因此,我们多在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寻找就业机会。” 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专业与岗位的偏差使众多毕业生不得不放弃所学专业,特别是像历史、编辑出版这些就业面较窄或就业门槛较高的专业。理工科的女生就业也不如意,她们纷纷试水营销、文秘等岗位。 某公司招聘人员称:“要求专业对口并非排斥能力突出的学生,但如果他在专业方面一窍不通,聘任他的可能性肯定不大。” 当然,有的大学生为了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不会轻易选择跨行就业。对此,华中人才网猎头部杨经理建议:“当大学生的就业目标不能一步到位时,可以应聘与之相近的工作,先了解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再朝着自己的理想进发。” 额外“加码” 招聘会上,记者发现,不少已做好跨行准备的毕业生,大多是对本专业兴趣不大,或是专业前景不理想。出版编辑专业的一名女生说:“现在出版社很难进,所以我考了营销人员资格证,投简历大多也是营销类岗位。” 除了考证和实习外,大学期间选择双学位或辅修一门专业,参加相关社团实践也是跨专业求职的重要砝码。一位曾在校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实习过的法学专业胡同学,抱着自己的一摞作品应聘一家广告策划公司,由于实践成果丰硕,她很快被通知面试。如果没有实践经验,仅凭兴趣跨专业求职无疑十分困难。 要求专业对口的一般是科技类、计算机、金融等专业,而对于一些营销、人力资源等需要从基层做起的行业限制相对较少。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就业指导座谈会上,民生银行湖北分行人力资源部经理汪敏说:“银行对专业的要求较低,相关文科专业都可以,理工科也不排斥。因为我们更注重应聘人员的交流能力和工作态度,尤其需要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某企业月薪3000元招聘销售人员,收到的简历2/3都不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对此,相关就业指导专家认为,虽然营销岗位就业门槛较低,但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既能说又能写。 提早规划 我校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心张益民老师认为,专业不应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在大学课堂只能学到一些基础知识,真正用到工作中去的并不多,所以毕业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会更容易就业。 他建议,有意识选择跨专业就业的学生要提前规划,在校期间最好通过与社会人士接触、进行职业测评等方式了解该职业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这项工作等问题。 “大学学习中要着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除了培养相关专业的素养和外语、计算机等能力外,还应通过社团和实习等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应变与沟通、思考和创新能力等。”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