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深圳市福田区素养奠基课程七年成果
2019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计划到2025年将深圳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发展的战略定位,使得深圳市更加明确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达到“首善育人”的目标,为深圳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作为未来一流的国际中心城区,深圳市福田区的教育立足于“课程”,致力于德育创新品牌的打造。自2012年福田区推行“素养奠基课程”试点至今,该课程已经在福田区实施了七年。2016年课程正式被写入《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可以说它是在符合国家及福田区相关政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门德育创新课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2019年福田区制定了《德育素养提升创新行动方案》,着重强调“初心德育”,突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团队建设等对学生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与此相应,素养课程以“关注生活、行动研究、理性思考、责任担当”为核心目标,重点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科学、多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理性思考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真正实现“初心德育”的价值追求。
七年素养课程实践由浅入深在福田区中小学全面开展,其中,参与实践的中小学校累计达348所,覆盖近2000多个实验班,学生参与完成课题研究600项,课程展示的数量近600个,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实现成功转型,福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教育模型也逐渐成熟、完善。素养课程实践给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增添了活力,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课程实施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学生知与行能力差距问题,提升深圳中小学生的感受力、思辨力和行动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该课程从课程结构和内容、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具体设计上都进行了创新型的研究。
1.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遵循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道德发展规律,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不同的课题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使用《认识自己》、《尊重》、《关爱》和《责任(小学)》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游戏、亲子游戏、故事引入、活动交流等活动方式,教会学生认知自我、学习尊重、学会关爱、理解责任;小学中高年级使用《责任(初中)》和《理性》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思考工具和案例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责任担当能力、理性思辨能力。循序渐进、逐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引导学生走向自我的接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培育学生的基本品格,并为学生今后复杂内容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做充足的准备。
2.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上,采用新的德育课程形式,即在教育、教学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以发展性原则为基础,在具体的场景中,配以活动性课程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直接地、民主地参与德育内容的“讨论”,从而使其理解和掌握真正的道德知识,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理念,产生合理的道德行为。
3.在教学方法上,侧重采用思维训练法、情感陶冶法和行为训练法等。思维训练方法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两难讨论、价值澄清法);情感陶冶法主要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励与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基本形式包括:模拟活动、社会实践和日常规范训练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法进行组合使用,形成自己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这种灵活运用性也是德育方法的生命力所在。
二、课程实施的成果
2012-2019年,七年课程实验硕果累累。无论是参与学生、实验教师和实验学校的数量,还是教师科研成果的积累,抑或是教师教学和教师培训方面的实验成果都有显著的提升。
1.课程实验对象
自素养奠基课程实施以来,福田区在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参与的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上总体上都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愿意参与课程实验,充分说明了学校、教师、学生对于课程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的提升。

2.教师科研和课程成果
随着课程实验在学校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学会从问题入手开展教学工作,
问题研究也成为教师日常教研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数量统计,截止目前,深圳福田教科院及课程实验校、实验教师申请的课题数量达20个,其中包括1个教育部课题、2个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课程成果申报有3个,其中有2个国家级课程和1个省级课程;发表的相关论文共计30余篇,其中有14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10篇发表于省级刊物。由此可见,素养课程要求教师重视问题式教学,以生活化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和行动式的教学也改变了教师教学的传统思维,激发了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3.教师教学和教师培训
素养课程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强调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引进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活动实践和体验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不断成长。
课程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了巨大的变化,在课程实验的过程中,根据福田区教育实际和发展需求,配合课程开发了多元化的教研和培训体系。除了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跟踪指导、一对一辅导外,还设置和开展公开课、观摩课、校际教学交流、课题研究、外出学习等,形成了分学段(小学、初中)、分层次(管理者与教师)、分梯度(新任教师与延续教师)的教师系统培训模式,帮助实验教师一步步掌握课程的教学方式,并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课程实施的影响
七年实践,见证成长。素养课程不仅丰富了福田学校的课程,为福田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技术与工具,也为福田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帮助,更为学生走向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力。细细梳理,素养课程对福田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区五个方面。
1.从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来看,通过素养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他们懂得了怎样进行课题研究,懂得了如何规划和自主学习,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会了怎么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这些都能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课题研究活动以及课堂表现中反映出来。与此同时,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沟通能力、责任意识、关爱能力、合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方面获得了综合提升。
2.从课程对教师的影响来看,虽然教师在课程开展初期会承受多方面的压力,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随着教师对课程的逐步接触、了解,看到了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变化,大多数教师转变了教学态度,开始从被动教学向积极主动的教学转变。与此同时,课程中多元、创新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大量的教学和学习工具,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助力器,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3.从课程对学校的影响来看,课程创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仅对学校学科教学起着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而且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懂得文明、礼让、尊重和关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班级和学校的文化建设,改善校园的育人氛围,促使学校整体面貌的焕然一新。
4.从课程对家庭的影响来看,课程的实施让家长看到了孩子多方面真实的变化,体会到了课程对孩子积极的正向力量,从而使家长成为了课程最坚定的支持者。家长对课程高度认可,认为课程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得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里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增强沟通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5.从课程对社区的影响来看,通过对公共问题的研究,学生在不断提升个人探究、合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还向社区反映了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社区环境的改善、和谐氛围的营造,以及文明程度的提升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9年12月19日,由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素养奠基课程成果汇报会在明德实验学校香蜜校区举办。会前,学生在数百个展板前向前来提问观摩的老师讲解他们的研究成果。会上,师生从发轫之始、承嬗离合、继往开来三个方面诉说七年来的课程实施的故事;四年级小学生的《如何合理开展广场舞—小学生为社会开药方》的听证会;课程教师现场讲述课程实施对其专业成长、班级经营管理的影响;学校德育主任讲述素养奠 课程如何助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家长参与,诉说七年中的点点滴滴;专家精彩点评,引领专业成长。本次展示会,从学生、教师、课堂、课程专家的角度全方位呈现福田区在七年素养奠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风貌,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的有效路径。

福田区教科院副院长聂俊青致辞
东方原点(北京)科技研究院院长韩杰梅致辞
福田区教科院德育教研员李楠老师总结发言

“如何开展广场舞”听证会

参观学生的课程学习文件夹

学生讲解展板内容
建设“首善之区”,立足“首善育人”。素养奠基课程以其科学的课程理念、创新的课程设计为推动福田区中小学德育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范式,为福田“首善之区”的建设贡献了应有的力量。以发展为岸,以教育为帆,以课程为桨,不忘初心,让福田的教育向美而生,让福田的发展扬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