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美国出现“读书无用论”
|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07-6-7 16:26:00 |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近几十年来,拥有本科学历的美国普通员工的收入增长,未能跟上生产率发展的步伐。这一研究结果对有关收入不平等正在加剧的传统解释构成了挑战。无论是绝对意义上,还是相对于首席执行官、对冲基金经理和其他金融家等超高收入人群,中产阶层收入增长都十分缓慢,市场对此存在普遍的 不安情绪。
尽管对多数美国员工来说,劳动力市场目前状况较好,但“美国梦”的状况已成为2008年总统大选前的一个重大主题。民主党领跑者希拉里·克林顿在最近的演讲中抱怨道:“尽管生产率和企业利润实现了增长,但很多家庭却未能享受成功的果实。”同时,前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已将“30年内消除贫困”作为其左倾竞选活动的核心,这凸显出美国不平等问题的严重程度。
在这份报告之前,佩尤公众与媒体研究中心与布鲁金斯学会就曾在上周共同提出,在核算通胀因素之后,30多岁的男性在2004年的平均收入,比其父辈在1974年的平均收入低12%。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弗兰克·利维和彼得·特明发现,尽管近几十年,大学毕业生的确比未受高等教育的人表现得更好,一旦生产率增长按照劳动力构成进行调整,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增长还是未能跟上这一速度。特别是男性大学毕业生未能获得生产率提升带来的全部好处,女性大学毕业生也是在过去5年才跟上了这一步伐,这或许是女性大学生的工作机会日益增多造成的。
这使人对传统观点产生了怀疑:即解决收入不平等日益加剧的方法,是提高劳动力的总体教育水平,并鼓励更多的人读大学。作者总结道:“普通的学士学位足够抓住这种增长趋势吗?至少从男性的例子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指出,收入不平等加剧或许仍然是由存在“技能偏差”的科技变革导致的,但大部分好处被拥有高级技能的人获得,而不是仅仅受过教育的人。
利维和特明指出,甚至受过大学教育的工人,收入也未能跟上生产率发展的步伐,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和规范发生了改变,使得多数美国工人的谈判力下降。他们指出,“惟有重新定位政府政策,才能恢复战后快速发展时的总体繁荣。”(来源:《国际金融报》 (2007-06-07 第04版) /克里什纳·古哈(Krishna Guha) 亚历克斯·帕克(Alex Barker))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