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的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2014年8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2014年启动国家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从考试科目设置到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联系,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三科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个科目共同组成,语数外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以上的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考生根据报考学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物理化和政史地六科中进行自主选择。
通过新高考的解读分析,学生在学习的选择权上更多了,综合素质的评价性增强了,高校录取的自主权更大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增强了,高校选拔的机制更加灵活了,对于中学来说,管理的组织权更重了,教育教学挑战性增强了。
新高考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落实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新高考的落脚点。也就是落实党的十九大 报告中提出的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我们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跟上形式,全方位贯彻新高考的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更多的成长机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
第二,汲取经验实效化,面向浙沪借鉴学习。好的做法拿来主义,及时转化吸收,对一些问题,一些不足我们也要汲取教训,避免走错路,走弯路,特别是师资匹配上,我们要联合浙江、上海一些高中进行经验的交流,适应高考改革的新形式。
第三,提升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我们主要是根据新高考改革的变化,主动适应“互联网+”这个时代的新形式,充分做好现代教育在新高考改革当中的作用,为师资调配、分层教学、走班制、质量评价、资料组编、考试组织、教室安排、排课等方面提供过硬的现代技术支持。
第四,推进课程多元化,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在理念、内容、场所、师资、社会、资源等方面下功夫,创新做好改革、规划、实施、评价,打造精品课程,打造顶尖的学科和学科群。同时特别注意研发和开设生涯课程,通过生涯课程引导学生自我认知、科学规划、唤醒意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逐步形成生涯规划的成熟意识和过硬能力。
第五,对接高校和谐化,携手大学共育英才。新高考改革加强了高中和高校在招生录取、专业选考科目、人才培养要求、大学选修课程、自主招生以及其他选拔条件做好对接工作,探索和建立互补共融教育机制,携手共建的培训机制,互利共盈的科研机制,联合共享的评价机制,合作共进的文化机制。我们要积极与大学对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17高三家庭教育消费报告》发布
超4成家庭高三花费高于2万,3成家庭孩子说了算
新浪2017年中国教育盛典上新浪教育副主编黄晓冬女士现场发布了《高三家庭教育消费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和联合新浪微博数据中心进行大数据分析,首次系统地呈现了中国高三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
《高三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用户中,43%的家庭高三花费超2万,其中8%的用户家庭花费更是高达5万元以上,高考用户付费意愿强烈。
报告另一项数据显示,三成家庭在教育花费上由孩子说了算。可以预见,未来高三消费主体或将慢慢从父母向孩子转变。
黄晓冬表示:“对于高考行业而言,以上真切的变化,是机遇,但同时也是挑战。”
新高考催生新需求,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明显
新高考的变化催生出新的教育需求,供给端却几乎是空白,对于高考志愿和升学规划来说,旧高考的以分为本逐渐转向新高考的以人为本,更强调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
对于行业的融合发展,学生高考时,面对庞大的海量数据,如何分析,如何与自己匹配,福建大道之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校园在线产品完美解决了该问题。
中国校园在线云平台系统,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和选课,每所学校的师资资源,进行智能化选科排课,轻松解决新高考下中学校园挑战。结合教学体系、客户端及硬件四大组成部分,为考生提供霍兰德测评、MBTI、九型人格、多元智能测评、职业锚测评等测评模块,让学生更精准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决策倾向和学习状态等等,从而更有效的平衡和完善自己的生涯决策结论和成长方向。通过教学体系的三个阶段、五大模块学习,让学生具有生涯意识、生涯知识、生涯决策能力,同时云平台系统收录全国2631所高校专业及近三年录取线数据,根据每位学生的成绩及兴趣进行智能推荐,填报指导等服务,让万千学子在新高考下不再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