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考之后 未来的精英逃离中国?
来源:课堂内外     2007-1-13 9:34:00
 

教授解答现象本质

在过去的3年中,上海交通大学的熊丙奇教授出版了《大学有问题》和《体制迷墙》两本针砭中国高等教育弊病的著作,直言中国大学诸多问题已经充分暴露,但一切改革的意愿和努力,陷身于体制迷墙之内,始终难有突破的路径。

面对记者的问题,熊教授认为之所以出现高中优秀学生外流的原因在于国外大学就业前景好,教育质量高、教育氛围好以及奖学金制度完善。这几个指标是相对于国内大学的就业压力大、教育质量下滑、大学氛围欠佳和奖学金制度不完善而言的。对优秀生源而言,吸引力固然大,国内的推力更大。所谓的推力国内的高等教育因为某些制度问题,使优秀学生产生了逃离冲动。

熊教授强调,国内的教育现状是本科教育延续了中学教育体制,所有课程要一门一门地考,英语和政治占用大量时间。尤其是英语,很多学生50%的精力都花在应付四六?考试上,即使过了级也不一定会说流利的口语.研究生教育又延续了本科教育体制,而博士教育再延续研究生教育体制。先花一年时间学一些内容几乎重复的公共课,然后要考虑发论文。学生的精力不能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熊教授还指出,短时间来看,只要国内的高等教育不参与国际竞争,只要学术不考虑与国际接轨,满足于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清华北大等高校仍然是国内最好的大学。境外高校每年在内地招收的学生分摊到内地排名前十的大学,其人数相对于它们每年数千人的招生数量也是微不足道的,也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大多数高校对这种生源竞争十分麻木。但是最好的生源流失带来精英认同的流失对于中国大学和教育制度的打击却将会是致命的。

结束语:

以上的几个例子,里面的主人公都是属于重点中学的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出国的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共同选择了背叛国内的教育制度,这几个人仅仅是成千上万已经或者准备出国的留学生的缩影。我们培养十几年的人才就这样被拱手相让,这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2006年高考,全国70名高考状元中,北大录取了35名,清华录取了28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佛大学在1996年对165个SAT(学术评价考试,性质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满分的高考状元说不。也就是说当年全美有365个高考状元申请哈佛,几乎是每两人中就有一个被拒收。理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这种事情要是放在国内,北大清华拒收高考状元那简直是不能想象的。为什么美国的高考没有导致应试教育,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希望国家教育部门能从中国优秀高中生高考之后纷纷选择出国留学中能引发新一轮对于国内教育改革的反思,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能从中领悟到些什么,我们该用什么来留住我们未来的精英们。

链接一:小语种介绍

对于想出国留学的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们来说,其实还有一种捷径可以选择,那就是每年高考之前的小语种考试。“小语种”是指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种。目前,主要有北大、人大、北外、北语大、中国传媒、对外经贸、外交学院、北二外等8所高校招收30余个小语种专业,每年这些学校的小语种招生都实行提前单独招生,单独考试,提前录取。等于除了高考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小语种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会被公派往语种国学习一到两年。而且录取之后不用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链接二:中学生留学三大误区

误区一:过分依赖中介把孩子的命运完全交给中介处理非常冒险,即使是合法的中介也只是一个商业导向的机构。家长更应该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与中介深入探讨各种安排的可能和利弊。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了解搜集丰富完整的信息,确保自己的决策不盲目不被误导。

误区二:过分追求名校,中学生出国留学的第一步是建立自信,尽快适应国外主流课程体系。对大多数学生,比较恰当的途径是选择教学业绩中等偏上层次的学校,同时考虑学校的各种条件包括地理位置、生活设施、对国际留学生的支持等。

误区三:以为国外课程很容易中国的中小学课程和教学体系是世界上强度最高的,其实西方国家重视学生实验实践和动手能力、参与社会实践、自主调查等自学活动。在所有课程中中国只有数学比西方难。

链接三:高中留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和条件?

适应能力强走出国门,一定会经历一段“文化冲突期”或者“文化休克期”。特别对于高中生这样的低龄留学生,如调整得不好,学习效果可能尚不及在国内。

性格开朗,敢于表现一般,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校园环境都比较开放,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因此过于孤僻、自我、内向的中国学生可能不适合西方教育。

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经济条件对于出国留学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使有奖学金,留学四年仍需一笔很大的花销。有些学生想靠打工维持生活,这是不现实的想法。首先每个国家对于学生打工的准行标准都不同,实际打工的机会并不多,想要有既轻松不影响学习又酬劳丰厚的工作更是不可能。所以计划出国留学,一定要作好充足的预算。

<<上一页     
■相关链接  
  • 怪病缠身 永康一女生高考报名前喝半瓶敌敌畏
  • 白血病女孩叠纸鹤欲送周华健 带病准备高考
  • 详解2007高考“1”
  • 外经济贸易大学小语种改为高考提前批次招生
  • 浙江省教育厅提醒"高考母题"纯属骗局
  • 一个考研生一天的生活——考研是一条不归路
  • 不做考研的奴隶 “过来人”说再次考研不丢人
  • 钱包式通话器:考研用上间谍装备
  • 研究生起诉家乡村小组要求承认其村民资格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