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遏制造假行为 净化教育空气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0-7-20 10:19:00
 

作者:郭 膺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大奖结果被查出其父母“过度参与”,十几岁的女中学生号称“一天能写2000首诗”结果其父亲后来坦承其实参加的是“打字比赛”……最近,打假成为教育界的一股风潮,不少教育界人士指出,问题孩子背后必有问题家长,青少年学生之所以出现造假行为,其家长和指导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最近媒体报道的有关造假的新闻还有:44所高校77名作者被发现问题论文,而教育部近日发文要求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弄虚作假……近期,教育主管部门的重拳出击、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深入调查、舆论的持续跟进和公众紧盯的目光,让教育领域的一些造假行为无所遁形。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造假行为损坏的不只是一物,产生的危害不只在一时,而是将对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绝不能等闲视之。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必须立德,拥有高尚德行是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前提,正所谓“人无德不立”,而诚信是德之根本。造假行为无疑触碰到了“德”的底线,是赤裸裸的失信行为,不仅将受到舆论对其道德上的谴责,情节严重者,还将面临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惩,这是失德者必须付出的代价。

  除了德行这一基本条件,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还要具备扎实学识,而青少年学生在学业、学术上的造假行为,暴露出其在知识水平、学术素养上存在巨大缺陷。论文造假、获奖作品造假,意味着学生本人并不真正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非正规渠道获得。

  造假行为危害甚巨却常被忽略之处,在于其恶劣的示范效应。一个学生、教师或学校通过造假行为蒙混过关,甚至获得了相关利益却安然无恙,难免会引发一些心怀不轨者争相效仿,此风一开,必将败坏学风、校风乃至社会风气,影响到公众对相关学校、教育机构乃至教育事业的整体印象。“一只苍蝇坏了一锅粥”的说法并不夸张,且近年来已多次被一些造假行为引发的热点舆情事件所证明。这就是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对教育领域的造假行为高度关注并且“零容忍”的重要原因。

  近期,教育部启动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提出各地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优秀毕业生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等“四不准”要求,严厉打击一些就业统计数据造假行为。这些针对性举措是在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积弊开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等不利因素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的冲击,教育部此举充分表明了正视困难的勇气,充分彰显了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不回避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希望,正视困难才能最终战胜困难。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就能有针对性地帮扶那些遇到各种困难的毕业生,就能避免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将相关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必须指出,造假问题并非教育界独有,而是社会不良风气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媒体报道显示,各类造假行为背后往往有一条复杂的利益链,而利益链的另一端,往往能牵出一些社会机构和社会人士。近期被曝光的一些热点舆情事件中,有的家长甚至直接出马帮助孩子进行造假,或者过度包装、虚假宣传自家孩子,将孩子带上歧途,这样的“坑娃”家长不在少数,他们才是造假行为的幕后主谋,应当受到更严厉的舆论谴责和事后追责,以儆效尤。而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造假行为装聋作哑、无所作为,不仅未能把好学术关口,更未能在德行上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引,是违反师德师风的负面典型。

  真实是教育的底线,教育活动中的一切造假行为都应受到舆论谴责和法律法规的相应惩处,这是教育事业不容逾越的底线、不容触碰的高压线。(郭 膺)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