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甘肃教育70年谱写波澜壮阔历史篇章
来源:     2019-10-8 9:41:00
 

甘肃教育70年谱写波澜壮阔历史篇章

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海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华民族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再次崛起。伴随古丝绸之路沉寂千年的陇原大地终于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贫困帽子终成历史记忆。顺着滚滚向前的历史大潮,甘肃教育事业勇立潮头,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总体普及程度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强教育、办优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历经岁月沧桑,甘肃教育艰难起步

  现代意义上的甘肃教育,自清末开始起步,但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的基本需求。

  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甘肃教育事业的发展步履维艰。1893年,甘肃学政蔡金台奏请变通甘肃各学校教学内容,兰山、求古两书院加算学功课一门,开陇原新式教育之先河。1908年,甘肃官立法政学堂成立,甘肃高等教育正式奠基。1919年,甘肃创立省立工艺学校。1941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迁往兰州。1944年,培黎工艺学校由陕西迁往甘肃省山丹县。1946年,国立兽医学院在兰州成立。至1949年,甘肃有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1810人;有中专10所,在校生1949人;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20.3%;每万人口中平均在校人数,高等学校仅有2人、中等学校16.9人、小学509.7人,总人口中文盲率84%。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49年10月,甘肃行政公署转发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中等学校改革的指示》提出,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改造旧有教育,改革旧课程,审定各种教材,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甘肃教育事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时代,也确立了甘肃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人民服务”。

  1950年8月,西北民族学院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甘肃设立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学校,习仲勋同志亲自参加了翌年的开学典礼。1952年7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举行建筑工业先进技术推广大会,开创了甘肃职业教育发展新局面。1953年,兰州大学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1956年,国家从上海、天津等地选拔4000余名知识青年抵达甘肃,分配到各地小学任教,有力促进了甘肃基础教育发展。1957年,甘肃省分别召开了优秀教师代表大会、文教工作会议,树立了陇原大地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1958年,兰州铁道学院成立,甘肃再添一所高等学校。1962年,甘肃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恢复教育教学秩序。1977年,全省科教工作会召开,各级各类学校陆续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978年,全省有高等学校7所、在校生1.31万人,与1949年相比,学校数增加75%、在校生增加623.76%;普通中专学校51所、在校生1.94万人,与1949年相比,学校数增加410%、在校生增加895.38%;学龄儿童入学率,由20.3%增加到67.3%;每万人口中平均在校人数,高等学校达到8.7人、中等学校达到92.6人、小学达到1239.3人,与1949年相比,均翻了两番以上。

  二、迎来改革开放,甘肃教育飞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甘肃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级各类教育均获得飞速发展。从改革开放之初到党的十八大之前,是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规模扩张的阶段,主要任务是有效扩大各级各类教育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人人有学上”的普遍需求。

  改革开放之初,甘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78年3月,甘肃省决定试招高等学校走读生,7所高等学校和天水、庆阳、张掖师范附设高师班,在完成1977年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519名;同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甘肃中医学院;同年4月,甘肃省实行省、地双重领导办好中小学制度,全省确定重点中学20所、小学50所、师范3所。1979年1月,甘肃省委邀请高等学校80多名教授、副教授座谈,请他们就高等学校如何迅速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献计献策;同年3月,甘肃省召开高等院校教师晋升大会,7所高等院校晋升24名教授、128名副教授、1191名讲师;同年6月,甘肃师范大学举办全国首次电化教育讨论班;是年,甘肃省先后新建了庆阳、张掖、兰州三所师范专科学校,恢复了天水师范专科学校。1980年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召开托幼工作会议,大力提倡机关、部队、学校、厂矿等各行各业积极恢复和建立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同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决定对正副研究员、正副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甘肃教育领域的改革全面展开。1981年是个丰收年,甘肃省试点推行中专教师职称评定;甘肃师范大学恢复原校名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商学院成立;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甘肃工业大学和西北民族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甘肃省人民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批准在甘设立11所职工大学;甘肃省评选第一批特级教师;是年,甘肃省首批组织对兰州市城关区等4个县区普及初等教育进行验收,正式迈开“普初”脚步。1983年,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成立。1985年是个改革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同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要求“从就文教办文教,转向站在经济建设全局办文教;由单纯依靠国家办文教,转向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文教”;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制定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讨论修改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年,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改建为甘肃政法学院。1986年,甘肃省开始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农村中小学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体制;是年,甘肃省设立“园丁奖”。1988年,省属高校开始实行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制度,西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从1988年至1990年,省政府召开了6次大规模集资办学现场会议,共筹集社会资金7.58亿元,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迈向21世纪,甘肃教育事业攻坚克难谋发展。199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每年3月份为全省扫盲月,同时成立甘肃省扫除文盲工作协调小组。199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表彰全省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单位的决定,对酒泉市等10个地(州、市)以及金塔县等13个县(市、区)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199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兰州石油学校等16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列为省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1994年,甘肃14个县(市、区)首批通过“两基”验收。1999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开创甘肃高职教育先河。2000年,教育部批准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天水师范学院;同年,省教育厅命名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等14所学校为首批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1年,教育部批准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河西学院;同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2003年,教育部批准甘肃工业大学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省政府批准建立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威职业学院;教育部批准西北民族学院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陇东学院,建立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省政府审批通过玛曲县、东乡县、积石山县“普初”验收,至此,全省全面完成了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的历史任务。

  积极调结构提质量,甘肃教育事业谋求转型发展。2004年,教育部确认甘肃5所院校为独立学院;省政府批准设立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省政府召开“两基”攻坚工作会议,提出了“软件硬抓、硬件强攻”的工作要求。省教育厅将2005年确定为“职教年”,先后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座谈会和职业教育发展论坛、高职校长论坛。2006年,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兰州城市学院;启动实施甘肃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等6个院所成为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007年,我省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授予“‘两基’攻坚成就奖”荣誉称号。2008年,甘肃总结推广“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经验,积极推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并迅速启动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和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省城乡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2009年,合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0年,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2011年,甘肃省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标志着甘肃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2年,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升本为兰州工业学院。2012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2012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42所、在校生45.9万人,与1978年相比,学校数增加500%、在校生增加3406%;高等学校类型新增民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更丰富。全省有中专学校266所、在校生32.78万人,与1978年相比,学校数增加421.57%、在校生增加1589.69%。先后实现了“普初”和“两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结束了教育资源短缺的历史,甘肃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三、走进新的时代,甘肃教育提质增效

  从党的十八大至今,是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提质增效阶段,主要任务是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学前教育走向普惠发展。2013年以来,先后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已投入中央和省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30.35亿元,新建行政村幼儿园2356所,改扩建幼儿园494所,改善办园条件814所,通过“特岗计划”等渠道补充幼儿园教师21912人,全省已基本实现乡镇、58个贫困县1500人以上行政村、23个深度贫困县行政村、17个插花型贫困县行政村、革命老区和藏区行政村幼儿园“六个全覆盖”。同时,省委省政府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对全省在园幼儿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免除(补助)保教费,并对特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园幼儿再增加1000元补助。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使用工作指导意见》,推动缓解城市“入园难”问题。全面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全省受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累计达到700所。与党的十八大前相比,实现了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教职工数、优质示范园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六个翻番”,基本构建起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了适龄幼儿入园需求。

  中小学教育走向均衡发展。2013年,甘肃省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启动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致力于促进城乡、校际、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甘肃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五年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38.2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13.16亿元,地方资金125.13亿元),惠及12139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260多万名学生,分别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的95.76%和学生数的93.86%,极大地改善了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美丽校园已成为各地最美风景。2015年,改革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制度,不再作外语、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2016年,编制全省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为全省从教3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颁发国家级荣誉证书,为从教2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颁发省级荣誉证书,市州为从教1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颁发市级荣誉证书。2017年,省政府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推动消除义务教育城乡二元结构壁垒。2018年,全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全省劝返复学学生23681人,失学辍学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超额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目标任务,累计70个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0.5%。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快普通高中扩容改造,先后投入11.25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分批分步推进中考改革,奠定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基础。通过“特岗计划”等渠道,共补充中小学教师15846人。2013年至2018年,我省累计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超过20亿元,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300元以上,全省近17万名乡村教师受益。

  职业教育走向融通发展。持续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优化整合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减下来,质量提上去。启动职业教育改革,实施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等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通职业学校学生的上升通道。2015年,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国家级改革试验区获教育部批准,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如期开工。2016年,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进入省内高职院校学生按每人每年5000元标准免除(补助)学费、书本费。同时,免除全省中职学生学费,农村户籍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及城市涉农专业学生享受每人每年2000元的中职国家助学金。2017年,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完成省统建“三校一区”一期建设任务,首批4所院校3万余名师生入驻。同济大学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西北中心、甘肃省—西门子工业技术培训中心等落户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累计组建省级行业型职教集团21个,33所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8年,创建50个骨干专业、100个教改项目、15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全省获批国家优质高职院校5所、骨干专业57个。近年来,每年组织评选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组织省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并积极选派师生参加全国大赛,有效激发了职业院校师生的创新创业活力。

  高等教育走向内涵发展。2013年,甘肃省启动实施“飞天学者特聘计划”,实施全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甘肃联合大学升格更名为兰州文理学院,甘肃中医学院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规范调整高考加分政策,实施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甘肃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商学院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设立2所高职学院;47所中外高校首批加盟成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发布“敦煌共识”;改进投档录取模式,首次实行平行志愿录取。2016年,新设置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省财政设立5000万元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启动实施“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高考政策,不再限制考生户籍。2017年,启动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建设6所高水平大学、3所一流高职院校和54个一流学科、3个高职特色专业群。2018年以来,确定甘肃农业大学等3所大学科技园为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先后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全省本科院校签署教育协作协议329个,“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达到173个,覆盖五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每年设立“甘肃省丝绸之路奖学金”500万元,3年资助“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92人留学甘肃。甘肃高校在境外设立6所孔子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在8个国家建立“岐黄中医学院”,甘肃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至2018年底,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在校生52.21万人,与2012年相比,学校数增加16.67%、在校生增加13.75%。全省有中职学校209所、在校生22.26万人,与2012年相比,学校数减少21.43%、在校生减少32.09%。2012年至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累计投入3348.03亿元,年均增长8.55%,是历史上投入最多、增长最快、学生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7%,全省教育事业进入提高质量、实现公平的历史新阶段。

  甘肃教育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甘肃教育人初心不改、风雨兼程,是一部陇原儿女万众一心、造福桑梓的奋斗史。抚今追昔,我深刻感受到,党的领导是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是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改革创新是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甘肃教育事业的明天会更好,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甘肃人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信息来源:未来导报)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