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从督导生“口气横”看学校管理弊端
|
来源:《青岛日报》 2007-5-18 9:53:00 |
|
早晨送孩子上学,止步于学校门口,看三三两两的小学生嬉笑着跑进校门,突然听见一声怒喝:“排好队!不准说话!”原来是门内值日的督导生在维持秩序。听着这般小大人样的呵斥,看着原本快快乐乐的孩子们立即受惊一般低头迅速通过,心中很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但是,如何培养有讲究,难道只有大声呵斥、怒目相对才能有成效?一二年级的孩子还小,因此自控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差,且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蹦蹦跳跳、走路不走直线、在学校里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也是常有的事。对此,学校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而不该简单粗暴地“路见顽皮一声吼”。
其实,督导生也是孩子,是相对表现好的孩子,从而被老师挑选出来维持纪律和秩序。对于这种“学生管理学生”模式下产生的问题,学校不可忽视。为什么督导生的口气这么横?可能是故意模仿大人,也可能是潜意识行为,但明显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相对应的,被检查的孩子在这种“高压态势”下就有了胆怯心。这种“威武”教育模式,不论是对值勤的孩子还是对被检查的孩子来说,都没有益处。学校应该更注重教育引导的问题,规范督导生的语言行为,树立榜样的力量,让走进校门的孩子很舒畅、很阳光,学校教育在这一环节才是真的收到了效果。
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谆谆告诫说:“在老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作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需要的是阳光的温暖,是雨露的滋润,而非冷漠下的训斥。老师的语言要美,帮助老师工作的孩子同样要和声细语,有话好好说,用实际行动在孩子们面前树立楷模,不是更好吗?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