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逍)2007年至2010年,我省将投入27.67亿元全面实施“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其中省级财政安排资金14.44亿元,实施教学基础工程建设、教学管理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大学毕业生就业网络建设六大类20个项目,努力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高教重心将转向内涵建设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量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主要矛盾已经基本缓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结构不对称的问题日益突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加快把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心转到内涵建设为主上来,由量的快速扩张转到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上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突出重点,高标准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积极扩大优良高等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和证书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成长立交桥;以高教园区建设为重点,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领导,增大投入,确保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面提高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努力办好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我省高等教育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的重要孵化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悉,为减轻高等教育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校债务负担,使高校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浙江省财政对省属高校已完成的信贷项目补助43亿元,补助经费已由省财政通过国库调剂到位;今后,我省的各类水平性教学、科研专题项目的评选和资金补助,将对所有高校一视同仁,所有高校都可以凭实力和水平参与竞争,省里择优补助。
建立高教教学质量巡视制度
今后,我省将着力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通过建立考试题库、统考统测、校际交换考试等方式,在有条件的专业和学校积极推行教考分离,并建立教学质量巡视制度,由政府聘请高等教育教学巡视员,采取随堂听课等方式,对各高校教学开展例行巡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毕业论文等进行随机抽查,指导督促规范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设立“教坛新秀奖”,专门奖励教学方面优秀的青年教师;每两年评选一次省级优秀辅导员,每3年开展一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奖”评选活动,激励和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工作。据了解,今后高校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将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
我省还将对学习不努力、考试不及格、屡教不改的学生,执行严格的退学机制,属于贫困学生的取消一切政府性资助。另外,我省高校将逐步建立校内学生二次选择专业制度,允许学生进校后调整所学专业。我省要求每所高校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合适的发展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
高教毛入学率3年后达45%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高教园区和新校区建设,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省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阶段。目前我省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72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60万人;并形成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举办高等教育的格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居全国省区第一。到201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5%,届时,100个18岁至22岁的浙江青年中有45人能圆大学梦。
我省高考录取率已连续5年保持在70%以上,今后4年我省高考录取率还将稳定在70%左右,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比例保持在1∶1。另外,我省高校今后几年研究生的招生量会增加,到2010年我省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将达到1∶10。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省高等教育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据了解,按照国际通行惯例,毛入学率达到50%,即达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