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分享我的心灵日记
■讲述人:宋俊玲■记者曲琦整理
对于女儿日记上一些若隐若现的小情感,我能理解,咱们当年也是从那时过来的,十六七岁的孩子,有些想法也是正常。
我对女儿比较民主,她回家后喜欢把学校的事情喋喋不休倒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分析。去年年底,她接到了一封情书,那男孩子很优秀,和女儿在一起做学生会干部,大概是日久生情。她将这封情书夹在日记里,并写着:“和他在一起,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因为我心中的白马王子就是这个样子的。”
女儿的日记本就放在书架顶端,她以为我不知道,其实私下里我几乎每天都检查一遍。碰上这事,我确实慌了神。想了几天,翻出自己当年的日记,找个周末,给女儿读了两篇。
尽管有些丢脸,但是我还是告诉女儿,当年我很崇拜自己的数学老师,一直希望能考上大学,然后回来找他,在一起快乐地生活。“当时,我也陷入了单相思。你可以说我幼稚,但不能说我无趣。现在看看,数学老师只是特定时期出现的一个偶像,小孩子嘛,总需要有一些东西填在心里。你也一样,可能会有崇拜的东西,我赞同你有想法,但那些虚幻的东西不能当真。我希望你在大学时有一场浪漫的恋爱,春天应该开花、秋天应该收获,别乱了季节,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遇到合适的人,这样的人生,你才不会后悔。”我这样对女儿说,她认真地听,时而带着羞赧的微笑。
十几年过去,数学老师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什么都抵不过时间的磨砺。我的故事让女儿知道,有些东西应该放下,让时间去涤荡。
□绝招:四两拨千斤
□特点:避开问题实质,因势利导避免孩子出现在不合时宜的地方
巧打岔阻止女儿在外过夜
■讲述人:孙雪华 ■见习记者张一朔整理
上高二后,女儿开始变得心事重重,担心女儿受早恋的影响,我几次想找女儿谈,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去年9月,在替女儿收拾房间时,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很精致的本子,翻开一看,最上面的一行写着:2006年9月15日。我立刻意识到那是一本日记,很想看,但又怕女儿知道了会不高兴,于是赶紧合上本子,离开了房间。晚上,给女儿送水果时,我看到女儿埋头正往日记本上写着什么,走到桌旁时,女儿有意用胳膊挡住了本子上的内容,这使我产生了疑心。
第二天,我趁女儿不在家翻开了日记本。“2006年9月20日,十一放假准备跟琦琦、老强、小马一起去冰峪沟玩两天,须提前准备的物品如下:旅行包、帽子……”读着读着,我突然想起,那个“小马”似乎追求过女儿,而那个“老强”也是个男生,两男两女在外面过夜怎么得了!
我并没有揭穿女儿,晚饭时对女儿说:“你不是一直想去黄山旅游吗?妈妈已经订好了机票,这个十一就带你去,算是对你学习成绩进步的一个奖励。”十一放假,女儿去冰峪沟的计划没能实行,而是一直陪在了我的身边。
经过了那次的“化险为夷”,我觉得那本日记也并非就是“神圣不可侵犯”,偶尔翻翻可以暗中帮女儿把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