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育观察:选派大学生当村官当忌虎头蛇尾
来源:新华网     2007-5-6 10:12:00
 

       新华网太原5月3日电最近两年,全国不少地方开展了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干部的工作,有些省市还提出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可以说,许多大学生“村官”已经在农村有所作为,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好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项工作暴露出的一些苗头不容忽视。

有个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村官”,刚下去时热情很高、信心很足,县、乡、村对他也寄予厚望,想让他出去引资金、拉项目,等看到这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小“村官”不但出去没干成事,而且连村里的计划生育、宅基地矛盾和邻里纠纷等等头绪都理不清时,就开始失去耐心,逐渐对他的来去不闻不问。这位“村官”在农村呆的时间长了,也开始吊儿郎当起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事就往城里跑。两年下来酒量大增,却一事无成。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样的情况并非个别。有些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看成“短期行为”,开始时满腔热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和不如意就垂头丧气,破罐子破摔;一些用人单位和管理部门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先紧后松”,刚开始热情周到,越往后越疏于管理。一些地方只是号召大学生到农村去,但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致使不少大学生村干部仍有不少“后顾之忧”。

        如何才能让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踏踏实实地在广阔农村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该是今后选派工作的着力点。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立足长远锻炼自己,不能把当“村官”作为“跳板”,要扑下身子,把村里的事、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服务农村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尤其应注意把握好方向,不能简单地把选派大学生“村官”当成一个运动、一阵风,政策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村干部的出路,拿出有效的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他们以良好的预期。

■相关链接  
  • 残障儿童“零拒绝”背后的教育智慧
  • 用教育照亮农民工子女的人生
  • "人格教育应成为商学院的独特配方"
  • 全球创业管理MBA 商学教育的突围
  • 识字多成绩怎还差?五一心理教育咨询会给答案
  • 博导缴费招生:精英教育市场化和行政化
  • 教育部要求加快中职网上录取工作
  • 石家庄五一期间多所学校补课 家长表示不堪忍受
  • 学校教材印低俗顺口溜 一年级女童问什么叫色狼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