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南京许多人都在议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同学对持刀劫匪穷追不舍的事,说法不一,多数人对这7位正在复习迎考的高三学生(3男4女)见义勇为很敬佩,但也流露出担心。笔者知道一个“内幕”:这所出了7位“不怕死”学生的学校却是我国最早试行“珍惜生命教育”的学校之一,该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徐苹是知名的“生命教育”专家。
徐苹她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在“生命教育”上,不是单纯说教,而是倡导感激和保护生命。例如,每年在中秋让学生写家书,联络亲情;国庆节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景,听妈妈谈“十月怀胎”的感受,询问自己生下来的体重,以与自己出生时相同重量的负重物(如大米、黄豆、砂袋之类)绑在腹部,带着它度过24小时,不能因任何事情而松绑,正常吃饭睡觉,并要带着它做一些诸如弯腰捡东西、骑自行车、爬楼梯、洗衣服等活动。学生以照片、摄像、记日记等方式记录这天的生活。老师反复教育孩子: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实现其最高价值;而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抑生命的发展则是反道德的。“生命可贵”,就是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增加生命保护意识,减少无谓牺牲,这是生命教育的最低要求。这次穷追劫匪的孩子们都经过了这一教育系列。
精心“生命教育”却培养出“不怕死”的孩子,这并不矛盾,因为该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加入了道德元素,生命化的道德教育是具体的、鲜活的、现实的。生命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它必须融入生活,使学生过着有道德的日常生活,在强调尊重、感激、激励、敬和保护生命的同时,也强调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人,也必须懂得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所以,学校不断向孩子传授一些见义智为和避险的具体方法,所以,这次孩子们能勇擒歹徒而自己毛发无损,对此,老师们并不吃惊。
我们不能一说“珍惜生命”就面对罪恶“贪生怕死”,也不能一说见义勇为,就不惜生命蛮干,这次该校同学勇斗持刀歹徒的事,给我们一个启发:“生命教育”和“正义教育”应该是一致的,不要将其分离。 顾德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