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方球 /文 当前的职业教育学校良莠不齐,有的重招生、轻培养,还有的管理混乱、乱收费,导致了职业教育乱象丛生。(新华网4月11日)
那么我们的职业教育又如何呢?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每一年的职业教育招生,都要靠教育局把招生指标分配给下面各个初中,初中完成了招生任务的,可以得到适当的奖励;没有完成招生任务的,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这就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缩影。这是职业教育现状的一种表现。
一方面是市场需要大量的高级技工把培训的指望寄托在职业教育上,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招生无人问津,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根本的原因何在?无非在于中国职业教育的体制。
我认为职业教育是受歧视的教育。不仅在观念上受到歧视,而且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之下,职业教育被认为是走投无路的选择,更为严重的是,在文凭的对待上职业教育受到体制的歧视。职业教育政出多门,很多的职业学校都是由各地的地方政府负责,职业教育的文凭仅仅受到地区性的承认,不具有通用性。教育部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负责人也承认了这一点,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不明白,中国教育有必要搞那么多的山头吗?为什么不能采取全国性的统一招生与考核措施呢?模糊的考核本身就是对于职业教育质量的不负责任。
其二,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不能全方位的参加高考,本身就是对于职业教育的歧视。为什么社会人士都能参加高考,而职校的学生只能参加相应的对口考试,这样做,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与法律依据吗?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学生与家长都视职业教育为畏途。
其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师资来源不合理。职业学校的专业,应该跟市场挂钩。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设置什么样的专业。需求的数字,由企业提供,还可以由企业提供一定的培养资金,这样不是更好吗?同时国家根据不同行业设置相应的标准,每年组织相关的证件发放考试,类似于律师证的取得,逐渐由一个行业普及到所有的行业,我看是具有可行性的。相关专业的教师,采取从企业抽调熟练的技工来参与教学,比纸上谈兵的教师恐怕更有效率。
第四,职业教育学校的行政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沦入了官僚体制的怪圈。技术教学毕竟不是政治教育,不够专业的人才,又怎么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让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教学管理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今日中国的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必须以市场为后盾考虑企业的需求;必须放开手脚,大刀阔斧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