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好工作,宁可家里呆,如今大学毕业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包括他们的家长出现了这样的怪心态。上海师范大学犹他科技学院昨天发起“就业总动员”:开设模拟招聘会,让大二、大三学生提前感受就业竞争;每个教师“认领”4个毕业生,不让“啃老族”踏上社会。
家长心态不当白领不就业
犹他科技学院是上海师范大学内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院,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错。但是,学院的老师却在指导学生就业上碰到了难题。
“有些家长觉得家里条件不错,认为孩子最起码也得做个白领。”犹他科技学院院长李梅珍告诉记者,去年,有一个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家长曾经“拜托”学院的老师,一定要让孩子去银行工作,并表示“如果找不到好的工作,家里养他两年也没关系”。
教师动员结对指导保就业
李院长表示,一些学生一直身处校园,往往对就业的期望值很高,再加上家长是其坚强“后盾”,很容易造就“啃老”一族。为了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学院推出了全员参与、全程导航、全方位渗透的就业指导。
昨天下午,学院专门请来了近二十家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家,为180名大二、大三学生开起了模拟招聘会,从投递简历到现场面试,完全按照“实战”的模式进行演练,让学生增加就业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原以为前台接待是个低层次的工作,没想到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一个参加完某宾馆模拟面试的大三学生小李向记者坦言,过去她从没考虑要去从事服务性工作,如今她对这一行业刮目相看了。
针对尚未落实工作的大四学生,犹他科技学院全体教师总动员,每人“认领”4个学生,结成就业对子。据悉,结对老师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咨询,直到学生找到工作为止。
本报记者钱滢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