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高三女生晓笛(化名)算得上“文学天才”了,她曾一鼓作气拿下2004年和2005年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6年又获得二等奖。高二那年,她还用一个暑期创作了十多万字颇受青少年欢迎的玄幻小说《刹那一光年》。然而,这位小作家在复旦大学今年推出的自主招生考试首轮笔试中就败下阵来。
签名售书媲美名家
晓笛就读本市一所区重点高中,说起最让她兴奋的事,是去年在上海书展上的那一幕:她的那部《刹那一光年》引起轰动,书展上请她签名的读者,和近旁的余华等大作家的摊位前一样,都排起了队伍……可谁能想得到,可以在参赛文章和小说创作中恣意挥洒文字的晓笛,说起高考,她最担心和犯怵的科目竟是作文!
中考之痛难以忘怀
晓笛不像韩寒,虽然从小喜好读书和写作,但相对来说,她的学习不偏科,数理化成绩还算得良好,各门功课总分排在班级的前列。她也不张狂,和记者聊起自己时还常常会羞怯地脸红。她说自己的理想是能当记者或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因此很想进一所重点大学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说到考试,最难忘的是中考时的作文,那是她的“前车之鉴”。明明写作是她的强项,但父母生怕习惯了“天马行空”行文方式的晓笛对付不了考试作文,特意为她请了语文老师补作文。好心的老师建议她准备几篇范文,到时“能套则套”,但结果弄巧成拙考砸了,语文仅81分,成了她各门功课中的最差,也因此没能考上理想的市重点高中。
学校作文曾得零分
中考之痛大大刺激了晓笛的写作欲望,显然是为了证明些什么,进入高中不久,她就参加了新概念作文大赛。没有了规定命题,她可以把多年阅读中国历史和人物传记后的心得融进写作中,也能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三年高中,她在获得了诸多作文奖项的同时,还在各种报章杂志上发表了几万字的文章。但逢到学校考作文,她依然还是一点把握也没有。最戏剧化的一个场景是:当学校有位老师兴冲冲跑进办公室宣布“我们学校有人得了新概念大奖”时,晓笛正在办公室接受老师对她作文的严厉批评。
晓笛告诉记者,她的作文很少能拿到高分,甚至还因“偏题”和“立意不够积极向上”得过零分。她向记者坦言自己很困惑:“有时候,那些被批评太消极的东西,恰恰是我的真实想法呀!”有一阵,她努力学写符合考试要求的作文,但学校有位一直欣赏她和鼓励她写真实的语文老师痛心地告诫她,这样的文字不像你了!
自主招生让她沮丧
进入高中后,晓笛的心愿是能够进入一所名牌大学深造,她知道有些难度。还好,今年许多高校放宽了自主招生的名额,可为有特长的学生“网开一面”,但是,这既给晓笛带来了希望,可最后还是让她失望了。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连考试机会都没给她,理由竟然是:尽管你得过两次一等奖,但你今年得的是二等奖,按规定我们不能收!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给了她机会,可是,她在“冬令营”“选秀考”中的综合笔试成绩比不过别人。
今年,复旦大学举行自主招生试点,晓笛又鼓起勇气走进考场。可从考场出来,同学们都议论纷纷:考题对文科学生有点不公平——总共10门科目,7门属于理科,又基本是课堂学过的知识;文科只占小头考的还都是课外的知识,这样一盘算,晓笛又很沮丧,看来自主招生和各种优惠政策的阳光,很难照到像她这样的学生身上了。本报记者宋铮张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