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育时评:中小学生减负关键在于细化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6-2-18 13:36:00
 
 四川省率先细化素质教育规范,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上课时间改在了8时30分以后;节假日补课一律叫停,除住校学生外,学校一律不组织安排学生上早晚自习。教育行政部门还公布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新学期开学,不少地方的中小学校都为减轻学生负担进行了一些改革。扬州市的育才小学规定,所有学生上学、放学将不背书包。周一到周四晚上,孩子的书包留在班上统一保管,周五才把书包背回家。

  相信每一个有孩子上学的父母,都知道家有“读书郎”的辛苦。别的不说,光披星戴月接送孩子这一项,就是个大负担。谁都有怨言,谁都知道快乐轻松的教育该是个什么样子,可弄到最后,学校、老师、家长、孩子,都不得不为一个既定的目标疲于奔命。

  不是不想减负,只是每到减负之时,老师家长多半提心吊胆:我们学校,我的孩子,晚到校了,少上了几节课,少做了几道题,挺好,但其他学校,其他孩子呢?将来可是要一起面对竞争,可是分数说了算!

  现在上大学要比以前容易,可孩子们的负担却有增无减。说是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但我们的教育模式却铆足了劲儿奔精英。学生们的目标不再是考上大学,而是考好大学,考名牌大学。在这种情况下,某个个体,或者某个学校,想置应试教育于不顾,多半是以卵击石。追求素质教育的一些学校,因在高考中惨败而遭批评,就是最好的例证。

  几十年的教育积弊,想一下子改掉很难。说来道去,恐怕最有能力改善现状的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多做些研究,多动些脑筋,多一些尽职尽责,在出台一些政策之前,多考虑一下现实可行性,多问问家长、学生的意见,将这些工作做细了,将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单个看,推迟到校时间,不上早晚自习,不背书包回家这些小举措,无助于改变大局。可当它们慢慢成为规范,现状就有可能改变。

  从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入手,修正、调整、改革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尽管,一些小举措看起来并不起眼,却要比头脑发热地寄希望于一蹴而就管用。

■相关链接  
  • 2006年高校对口招生方案出台 考试形式实行3+X
  • 试卷里的秘密
  • 大学生考试不及格首次补考免费 新规执行不一
  • 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不是提款机 要坚持公益性
  • 海外学生报考北影人数创新高 想圆梦须闯三道关
  • 考研辅导市场时有暴力事件发生 政府需加强监管
  • 教育部部署今年中小学安全工作 重点是两类学校
  • 教室屋顶坍塌后处理及时 育蕾小学昨恢复上课
  • 拆八间危险教室 建邺严查民工子弟小学教室安全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