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大学生村官"执政"京郊纪实
|
来源:《北京晨报》 2006-2-14 11:36:00 |
|
核心提示:32名大学生出任平谷村委会主任助理
眼下,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正在招聘过程中。这些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大学生能否当好“村官”,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早在一年前,平谷区就率先聘用了32名大学生当村委会主任助理。记者日前专程来到平谷,采访了这些村官们,了解他们的“执政生涯”。或许他们的经历能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
“少讲大道理,让村民看到真正实惠”
■出镜人物:白各庄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刘振宇
原来是北京联合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刘振宇一身西装,言谈举止很像个村干部。
刘振宇是平谷人,2002年大学毕业,之后在北京城区的一家公司搞市场策划。去年4月,刘振宇作为被聘用的首批“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名,在平谷白各庄村开始了他的“村官生涯”。
刚到白各庄村,正赶上村里的大桃销售。村民都在想各种办法让大桃卖得多卖得好,为此村里人都起早贪黑。这时候,刘振宇了解到农业部正好开发了一个销售农产品的信息服务网络,让农民学会上网卖大桃,就成了刘振宇当“村官”的第一件事情。
刘振宇在村里办了个培训班,教大家怎么上网。可上网这事儿,村民们听说过没见过,都不知道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实惠,再加上卖桃都忙。第一节课原计划20人,可来的村民一半都没有。
与村民沟通首先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学生会主席出身的刘振宇打开投影仪,先不着急教大家怎么用电脑,先是问大家:“你们知道现在北京新发地大桃批发价多少钱一斤吗?”大桃在城里价钱如何正是村民们最关注的问题!所有人都瞪着眼睛,刘振宇熟练地打开了一个农产品交易网站,北京各大批发点的大桃价格都明明白白地登在网站上。村民们立刻惊呆了,这正是大家天天费力打听的呀!“俺们会上网确实有用喽!”58岁的齐大爷不由自主地说。
下一节课,来的人数果然明显增加了。几节课下来,村民们学会了简单地使用电脑、上网。有的村民在网上发了销售信息,没过两天,买家在网上联系了,网上卖大桃的生意做成了!
“村里人最实际,给他们讲大道理不如让他们看到眼前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刘振宇说。
“光看不惯不行,改变之前先要适应”
■出镜人物:塔寺村村委会主任助理黄腾宇 重庆人黄腾宇在塔寺村当上了村官。今年刚刚23岁的他很有想法。他一直说自己是个“农村社会工作者”。他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农村区域经济管理。“我真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农村的一些现状。”黄腾宇说。 但是,“改变”之前黄腾宇更多感到的是无奈。生在南方的他来到塔寺村,生活上没有感觉丝毫的不适应,但对于北方农民的思维观念,他第一次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有一次,镇里给塔寺村送了很多图书,黄腾宇很高兴,他立即建议“村里办个图书室吧。”“这有啥可办的?还不是浪费钱,谁想看就来看不就得了?”村里上上下下都这么说,小黄沉默了。 七八月的时候,连着下了好几天的大雨,村里的玉米长虫了,小黄很着急,翻书、上网,想告诉村民们该怎么办。可当他去村民家里传授应对措施的时候,村民们却一点儿兴趣都提不起来,“玉米长虫了,政府不能让俺们白干的。等着吧,政府会发下来补助的!” 蒋里庄村的大学生村官畅泽萍也有同感,“村里要改造厕所,可是我一看,新的改造方案还是没有上下水,还是和原来一样,挖一个大坑。这既不卫生,对地下水又不好。我就不懂,既然要改造,为什么不能有个长远的方案呢?” 让大学生们不懂、迷惑的事情还很多。他们“大干一场”的理想不得已要在现实情况中磨砺。黄腾宇说,什么时候村民能不光等着救济呢?我觉得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尽管这一点很难。
大学生们不适应的地方还有很多,刘振宇给村民们培训计算机,他没想到大多数人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他只好自制了一个英文字母大小写对照表,以便让村民对着键盘使用。
“我们来这里首先要先适应,不能什么都看不惯,然后才能谈到自己发挥作用。”畅泽萍说。 |
下一页>>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