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关注:高招地域公平再成焦点
|
来源:大河报 2006-4-26 15:20:00 |
|
“高校招生计划能不能不按省分配,而是像国外那样,由高校自主决定?”
省招办的专家介绍说,对于这个建议,教育部门的确曾经考虑过,但这种做法现在执行并不现实。以北大、清华为例,如果让其全面自主招生,全国现在考生近1000万人,有100万人报考两校,这么大的考试量对学校来说也是个负担,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如果都这样做,怎么统一考试也是个问题。
另外,在目前政府部门监督的情况下,每年还有高校出现“点招”现象,怎样避免这种招生中出现不正之风、做到高招公平公正,这是院校全面自主招生后也要面对的问题。
现阶段要做的是,尽快完善高校招生制度,在政府部门做好监督的情况下,逐步给高校招生放权,时机成熟后先让211工程等重点大学做到全国统一招生。据了解,明年全国50多所高校进行的自主招生试点就是这方面一个尝试。
我省考生何时享受高招公平 不论是高考分数线问题,还是高招计划分配不公问题,说到底都是由高等资源不均衡造成的。省教育厅和省招办接受采访的人士均认为,国家加大教育投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以我省为例,我省能在短短几年里,高招录取升学率从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现在的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就是与省委、省政府近几年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有关。当然,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河南每万人口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仅为88人,远远低于全国120人的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收入率仅为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普通高考录取率为58%,低于全国62%的平均水平;本专科招生比为3.8∶6.2,与全国4.7∶5.3的比率也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作为近1亿人口的大省,只有郑州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因此,我省的高等教育既不能适应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此外,随着义务教育的逐渐完善、高中教育的普及,我省高考考生数量仍在继续增长,这几年一直以近10万的速度上升,今年将达到80万,有可能超越山东成为全国第一考生大省,而同时,大学数量有限,招生规模也趋于稳定,高招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目前高考体制还无法做到大范围改革的情况下,对于我省来说,继续加大投入,尽快缩小省属高校与部属重点高校之间的差距,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分流中学生,才是比较现实的解决办法。
在今年“两会”上,中国政法大学率先提出按生源地数量来分配高考指标,这对于像河南这样的省份来说是一个福音。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洪可柱也提出了“取消发达地区的高考特权、实行全国30所名校联考与地方自主招生两次考试相结合模式试点”的议案,这也有利于我省考生享受高招公平。
“我国高考招生中存在着名额分配不公、发达地区拥有事实特权的问题,虽然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历史形成的复杂问题,但不能因为困难而因循守旧,而只维护发达地区一部分人的利益,忽视广大中西部及东北欠发达地区多数人的利益。”洪可柱说。
副省长率团进京争取指标
就在记者即将结束这篇报道之际,记者接到省教育厅和省招办的通知,副省长王菊梅要代表省委、省政府率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常务副厅长肖新生,省招办主任孙洪臣、副主任朱玉山等进京“推销”河南学生,为河南考生尽可能多争取些高招指标。
这种做法前所未有。3月16日,记者随副省长王菊梅一行进京。河南的举动感动了北京众高校,教育部学生司、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官员到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40余家首都高校招生负责人纷纷到场。
在这场特殊的招生说明会上,王菊梅开诚布公地向各校代表介绍了河南高等教育的现状和今年的高考形势,并真诚希望北京高校能多招些河南的孩子。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办负责人说,河南是生源大省,考生质量有目共睹,在学校总的招生规模控制的情况下,他们会考虑把机动指标多向河南倾斜。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招办负责人则当场表态,今年他们的招生计划,一定会给河南多投放,圆更多考生到首都深造的梦想。
□首席记者王曦辉实习生李在滨文记者刘洲立图 |
<<上一页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