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关注:高招地域公平再成焦点
|
来源:大河报 2006-4-26 15:20:00 |
|
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但“两会”上引发的一些热点话题却不会就此冷却,比如“高招地域公平”问题。我国高招制度已经恢复20多年,其间,围绕着高招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可是为什么社会上呼唤高招地域公平的声音反而越发强烈了呢?作为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的考生,为何不能享受到更多的招生指标?高招地域的不公平真的就无法改变吗?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多次走访了省教育厅、省招办有关专家和赴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请他们深度解剖这一关乎民生的话题。
招生计划怎样分配
据省招办专家介绍,我国高校招生计划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省属高校招生计划,由省教育厅编制后上报教育部批准,这部分招生计划占大头,其计划数几乎占到全国高校计划的70%~80%;第二类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分部属高校招生计划。与省属高校相比,这类大学招生自主权相对较大;第三类是各省之间按照对等原则制定的招生计划。
目前社会上争议最多的就是教育部直属和部分部属高校招生计划,这部分计划数虽然相对于省属高校计划数少,但该类计划多是百姓熟知的重点大学计划。因为历史的原因,目前全国211工程等重点大学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少数发达地区,而包括我省在内的一些人口大省则因为缺乏足够多的重点大学,使得每年升学竞争特别激烈。
尽管1999年后,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大扩招,但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教育的扩大规模,扩招数量面对逐渐增多的升学人口,依然显得捉襟见肘。
能否按生源地分配招生计划
“两会”上,我省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认为,省属高校是地方财政投资,其招生计划多面向当地,无可非议,而部属重点高校属国家投资,招生时就应遵循各地平等的原则。然而,设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属重点高校也将招生计划大幅度地向北京、上海考生倾斜,这实在是不公平。
省招办的专家说,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提出今年将按生源地学生多少分配招生计划。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部属高校都能这样做,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多数部属高校都实行了属地化管理,即老百姓常说的“省部共建”。实行属地化管理后,很多地方对设在当地的部属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加大了投入,包括校园建设、师资引进、政策倾斜等,支持力度超过了国家对这些学校的投入,这些学校的招生计划很自然地将一大部分向属地倾斜。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省也普遍存在。比如郑州轻院、华北水院、原郑州粮院、中原工学院、郑州航院,以前它们是部属高校时,其招生计划2/3面向外省,1/3面向河南,省部共建后,这些院校2/3的计划都给了我省,只不过这些学校不是重点大学,没有完全起到分流重点大学计划的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代表们建议,在现阶段,可以把高校分成两类,一类是由国家出钱办的,一类是由地方财政出资办的。前者像中国政法大学那样,尽量考虑按生源地考生数量分配计划,争取尽量做到不公平中的公平。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暂时缓解这个问题。能否由国家统一命题
|
下一页>>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