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中外合作办学 如何规避风险
|
来源:北青网 2008-4-8 9:28:00 |
|
近一两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迅速升温,势不可挡。近日,有关专家表示,合作办学成功与否,最关键之处就在国内的这几年。也就是说学生能否成才,国内的三年或两年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国内学校的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然而,如今各类高校、中介机构等都在与国外合作办学,鱼龙混杂在所难免,那么怎样选择才能既让家长放心,又能保障学生成才呢?
日前,有一名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懊恼地告诉记者,三年前入学时,学校在招生网上的介绍中明确指出了该专业是“2+2”的教学模式。入学两年后,当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准备出国时,却迟迟得不到学校任何关于出国的准备和通知。学生们三番五次找到主管老师,老师都是用一句“还在联系”敷衍了事,该校老师近期在今年九月份的时候将他们送出国去,然而,经历了从“2+2”到“3+1”再到“3.5+0.5”的过程,已经大四了的他们已然没有了这样的热情,也不愿意放弃在国内找工作的最佳时机。本报教育消费指导专家团成员、中国教育维权网首席律师王杰君表示,对于这种没有任何书面协议的招生宣传和承诺,消费者一定要警惕。
王律师提醒消费者,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时,一定要首先查证该学校是否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的资质。消费者应到教育主管部门咨询或查验该学校是否具有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若没有,家长和学生就应该慎重考虑了。若该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备过案,家长就可以对学校的教学软硬件、师资力量、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考察,最终做出决定。
其次,对于中外合作的外方学校,家长应到教育部涉外监管网上进行查询,该网上包含所有国外的合格合法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了提高外方进入门槛的阶段。学生在报考前,应着重考察外方学校的情况,以防止上了“野鸡大学”。在此基础上,家长再去衡量各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质量、国际知名度、文凭的含金量等等。
第三,文凭发放情况也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教育部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颁发中国学历学位证书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执行;外国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应当遵循真实有效的原则,并在该国获得承认。需要提醒学生的是,过去某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生曾有“计划内”和“计划外”之分,“计划内”是指高考成绩达到该大学录取线的,一般没有问题;而“计划外”是指没考上该大学而上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的,毕业后,他们只能得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外方学校的学位证书。如果将来在国内找工作,用人单位需要看的一般是国内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同时,国外大学的学位证书也需要得到认可。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习宝库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