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 >> 身在海外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应有战略性思维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09-10-15 13:32:00
 
  中国对外投资的大国地位和能量已成为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
  
   出口起步-海外建厂-海外并购,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三步曲”。扩大市场份额,寻求更高的利润及新的利润增长点,是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的必由之路。海外并购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取得市场优势地位最便捷的途径,从这点看,中国的资本和美国的资本是一样的,同样会向海外扩张。
   同时,对外投资也是市场资源配置和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符合各自国家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和经济效率的基本目标,从中获益的是两国的消费者和企业。如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企业海外并购使美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向高技术和服务性为主体的根本性转型。但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战略的差异,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投资一向存有较强的戒心,他们在关注中国的经济目标体系时经常带有极大的泛政治化倾向,而将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泛政治化,不利于我国海外并购战略的实施,从现状来看,目前我国境外投资流量仅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2%,存量仅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0.6%,远低于我国GDP占全球6.3%、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球7.7%的水平。
   国际经验表明,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因素有人均收入水平、GDP总量、出口规模、国内投资能力、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市场生产能力过剩状况、本币升值预期等。从我国的现实看,中国已进入国际投资资本输出的加速阶段,从国民层面、政府及企业的准备来讲,已经基本成熟。
   21世纪,中国所面对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中国在国际投资领域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利益,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大国地位和能量是一种客观存在,无法回避。因此,中国在国际投资领域“有所作为”的分量也要相应增加。
   从政府来讲,首先要摆脱暧昧不清的语言,发表清晰的主张,无需掩饰中国对自然资源、全球性品牌以及通向国际市场快捷方式的战略渴求。其次,政府和企业要统一对跨国投资战略意义的认识。随着中国对国际市场依赖度的提高,要求中国用全球一体的眼光来制定自身发展战略,不能仅停留在扩大贸易和吸引外资的层面上,既要从投资吸收国的角度,又要从对外投资国的视野去制定产业安全战略。第三,要积极主动参与制定未来的国际投资规则和标准,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国际化取向的不确定认知和预期。从长远看,一个全球性的资源、资金、技术和产品的开放体系,符合我国的长期利益。第四,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决策向市场化回归,加强政策引导和必要的监督,引导是因为中国不是发达国家,投资焦点仍应以国内经济基础为主,而不是在海外大肆并购,监督是因为我们有不少企业仍然存在预算软约束的问题。第五,以外交促经济。外交对海外投资而言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企业海外并购,尤其是涉及到战略资源和高科技的企业,与两国关系紧密相连。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是良好经贸关系的前提,是海外并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海外投资将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构成重要支撑
  
   海外投资的一个原则是要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那么,影响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战略的主要是资源和核心技术。近1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对国内的自然资源储备构成巨大压力,国内现有的资源储备,如石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无法满足国内日益旺盛的增长需求。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势的世界霸主地位整合欧佩克的石油输出,保障本国的能源供应安全,中国显然没有办法采取这样的霸权手段。中国必须通过其他运作来保证以石油供应为主的能源战略安全,价格稳定、充足的原材料供应,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使中国能够介入大宗商品市场,跟其他资源强国同台竞争。通过海外投资,控制尽可能多的石油资源及其他资源就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资源企业的特性决定了我国海外收购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初级形态的资源出口采取限制政策,为加强海外重要战略资源的供应保障,有效缓解国内的供求矛盾,大量的日本企业纷纷把生产据点向人工工资和生产原料低廉的外国转移,主要目标是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对日本而言,这种资本输出成为其发挥大国作用、拥有对亚洲其他国家话语权的一种手段,而且通过海外投资,日本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控制着大量资源,对其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构成了重要的支撑。
   从技术的角度讲,并购一些有发展前途的、成熟技术型的企业,可以学习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营经验,了解技术型企业的发展趋势,逐步提升中国内生的技术能力,这些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般贸易和技术转让所无法获得的。改革开放30年,尽管我国的企业有了一定经济规模的增长和积累,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技术和品牌的沉淀。过去30年,在通信、电子、石化等领域,我们通过吸收外资推动了我国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中国以跨越性的速度追赶发达国家。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优化升级仅仅依赖本土经济主体的自主创新和体内自主转化升级是远远不够的。
   从开拓市场的角度讲,由于工资的提高,一些产业会逐渐丧失在国内的竞争力,要转移到其他工资较低的地方去生产。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将在国内的部分产业转移到在海外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去发展。
  
  放弃投机思维,建立战略思路
  
   危机为中国的海外并购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但相应地,也容易引发中国企业短平快的投机性思维,因为很多中国企业本身就缺乏战略性思维。海外并购作为通向全球化运营的途径之一,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种方式。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在德国进行的并购案例中,2/3的交易在中途结束,并购成功的案例中,只有20%运作比较稳定,80%不太好。
   对企业来说,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全球化战略,按照一个既定的发展目标向前走,按照这个战略进行目标选择,尽职调查。什么是战略?迈克尔?波特曾从3个层次对战略进行了定义:第一个层次,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第二个层次,战略就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第三个层次,战略就是在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建立一种关联关系。并购本身不是战略,并购只是推动企业战略的途径,并购目标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要加强专业的并购能力。跨国并购与国内资产重组不同,其背后是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资产所在国复杂的政策、法律、文化环境。要评估自身的管理能力,确定收购目标评判标准,包括市场前景、财务优势等,并进行科学估值定价。
   第三,要摆脱低价诱惑。大危机固然可能意味着大机遇,但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大风险,因为在企业面临困难、资不抵债的时候,出售的价格一般都非常便宜,但便宜不应成为投资的理由。如果急于求成或过分关注市场时机,结果可能是把资金从优势地区转投向了劣势地区。
   第四,先在国内实现规模增长,在行业里有一个领先的地位。经济学一个重要原则是:资源是稀缺的,这就意味着每次我们采用一种方法使用资源时,我们就放弃了用其他方法利用该资源的机会,失去的选择被称为机会成本。在国内业务仍比较弱的情况下,海外并购会丢掉国内市场份额,不要指望海外并购解决企业在国内本身存在的问题。一个还没有在自己国家的市场上做好的企业,海外投资也不可能成功。
   第五,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是企业海外并购应遵循的核心价值目标。出手前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是否购买了一份能够产生收益的资源?海外收购是否比内部发展更具成本效率?支付的价格是否低于内部发展所需的资源?购买到了什么技术?其生产效率如何?是不是有能力整合?
   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障碍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尚没有树立起来。目前的情况下,让东道国普通民众了解中国企业对其国家经济发展的善意和贡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对投资国经济有贡献的中国经济形象能为中国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中国企业作为潜在的投资者的形象优势仍未被国际投资界所共知,国家有必要制订一个以形象塑造活动为主的促进规划,以经济有效的方式统一开展树立形象的活动,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公关行动。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