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让孩子走向个性独立 海外游学带来无形财富
|
来源: 2009-4-22 8:42:00 |
|
人们常说,海外游学项目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各种好处,如迅速提升英语语感、开阔眼界、培养自理能力等。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鹏峰在日前举行的英孚教育专场家长讲座上表示,从青少年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海外游学的生活体验带来诸多无形财富。 出国游学,心灵成长也重要 1965年EF英孚教育创始人Bertil Hult先生第一次组织400名瑞典学生去英国游学,从此开创了世界语言游学的先河,这也是全球游学体制的先躯。而据国外最新的一份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世界各旅游目的地,目前青少年旅游者占全体旅游的比例为美洲42.9%,欧洲49%,非洲34%,亚洲38.7%,大洋洲34%,寒暑假的出国游学已经成为不少中产家庭孩子的消费选择。 短至一周,长至一两个月,孩子沉浸在异国文化氛围中,眼界开阔了,英语顺溜了。然而,心细的家长发现了另一种变化:孩子,我有点“不了解”了。在这场近百人参加的座谈会上,家长、游学团队领队和心理专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游学时,孩子表现更加独立 作为海外游学团的带队老师,张老师每年寒暑假都会带很多中国学生出国游学,她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孩子离开自己三周之后,个性改变不少,“有些孩子在离开父母后变得非常自主,主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希望作出独立决定,这和以前在家依赖父母的情况完全不同”。 李鹏峰分析,这是因为孩子开始发现并理解自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他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我是谁?”所以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及面对不同人群时,其表现可能截然不同。当孩子经历过很多事情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时候,他们自然能够迎来心理的成熟期。而短期海外游学的经历,对于孩子提前适应社会、独立思考、稳定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孩子不愿讲海外见闻? 面对心理专家,不少家长也反映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吴女士的孩子去年参加了海外游学,在其间的两周时间里,原本约定好天天打电话报平安的孩子只打了两三通电话,而回来后,问到游学的体会,孩子也总是寥寥几语带过,她抱怨,“花了这么多钱,孩子好像一点也不领情”。 李鹏峰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点也不奇怪。青少年开始追求独立,希望摆脱父母的权利和限制,不打电话报平安,不正面直接地回答父母的问题正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但这种独立的倾向却不是青少年全部的心理需要,他们仍然视父母为最重要的人,渴望父母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当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是平等的,而不是逼问式的方式时,孩子自然会将自己的故事与父母分享。 他表示,“如果家长一再逼问,反而会更加激发孩子的逆反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的一次海外游学,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学会怎么样与走向个性独立的孩子成为朋友,欣赏他们的成长过程。”对于孩子的沉默,家长不如静观,以不变应万变。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习宝库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