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MBA联考逻辑试题命题思想及应考对策
|
来源:《2002清华MBA联考清华辅导教材--逻辑》 2006-4-13 11:39:00 |
|
(京)新登字158号内容简介 本书对MBA联考逻辑大纲中所要求的逻辑基本知识及历年考试中所涉及的逻辑知识进行了简明、精要地阐释,对逻辑试题的考点和难点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并着重对逻辑试题的类型、解题方法与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此外,为了让考生自测,提高应试能力,作者选编了五套模拟逻辑试题;另附录了历年全国MBA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参加MBA考试的考生。书名: 逻辑 作者: 陈爱华主编 出 版 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邮编100084) http://www.tup.tsinghua.edu.cn 责任编辑: 魏荣桥 印 刷 者: 印刷厂 发 行 者: 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 开本: 787×960 1/16印张: 195字数: 410千字 版次: 2001年6月第1版2001年6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730201116|9/F·264 印数: 0001~0000 定价: 元
总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能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而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经济管理人才短缺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地暴露出来。近几年来,为适应这一需要,以培养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后备人才为目标的MBA得到极为迅速的发展。 为了确保我国MBA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设计了MBA入学联考方案,并从1997年开始实施全国MBA入学联考。1998年又开通了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干部的“企业管理干部在职攻读MBA学位”的渠道,组织了相近的全国联考,有数万人参加了1999年的考试。全国联考提高了考试的质量,规范了考试的要求,促进了考生之间的竞争。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的考生在全国MBA入学联考以来,连续取得各科总平均第一和多数单科第一的好成绩。在刚刚结束的2001年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联考中,报考我校的考生总成绩在全国名列首位。这也是自1997年我国实行MBA联考以来,我校第五次夺得第一名。 今年报考我校并参加考试者达2877人。在联考的4张试卷中,报考我校的考生在语文和逻辑、数学二门课程上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1.37分、70.95分,均居第一位,这二张试卷的全国平均成绩分别是58.12分、62.47分;我校考生的管理和英语考试成绩分别为58.14分、67.20分,位居第二,这二门课程的全国平均分分别为56.92分、60.80分。报考我校的考生四门联考总成绩平均为252分,在各院校中也是第一名,比全国平均成绩高出20分。为了帮助应考人员更好地准备入学考试,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织近年来参加考前辅导的有关专家教授编写了《MBA联考清华辅导教材》,共分“英语”、“数学”、“语文”、“逻辑”、“管理”五册。 这套辅导教材充分体现了“MBA考试大纲”的要求,作者本着确保工商管理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既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又有利于有实践经验的中青年管理干部入学,促进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的精神,编写了本套辅导教材。 本套辅导教材考虑了应试人员的不同专业背景。注意侧重提高应试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汉语和英语的阅读、表达及运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基本运算能力,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本丛书包含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训练应试人员在理解理论要点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题能力;包含了以往联考的试题分析;并附有模拟试题和题解,帮助应试人员进行自我训练和自我检验。 最后,本丛书的顺利出版要感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程佳惠教授所做大量的组织工作,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更要感谢各位作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章武 前言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对人才的逻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编写这册MBA逻辑考试应试教材,正是从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出发,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已有的潜力,以适应工商管理硕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本书对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逻辑基本知识及历年考试中所涉及的逻辑知识进行了简明、精要的阐释,对逻辑试题的考点和难点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及详细的解析。全书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章,我们根据最新的MBA联考逻辑大纲分析了MBA联考逻辑试题命题思想及应考对策,其中包括MBA联考逻辑考试的总体要求与命题思路、MBA联考逻辑试题的类型、解题方法与技巧,其目的是为了让考生了解MBA联考逻辑试题格式、一般特点与解题思路,提高应试技巧。 第二章,我们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与MBA联考逻辑题密切相关的逻辑知识及其在试题中的运用,便于考生运用这些逻辑知识迅速解题。 第三章,我们选编了与MBA联考逻辑试题相关的五套试题,目的是为了让考生自测,提高应试能力。五套试题的难度与实际考试相当。每套试题为50题,后面附有参考答案。另外,本章附有历届MBA入学考试逻辑试题,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限于时间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提出批评与建议。在此对本书参考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作者 目录 第一章MBA联考逻辑试题命题思想及应考对策1 第一节MBA联考逻辑试题的总体要求、命题思路与特点1 第二节MBA联考逻辑试题的类型4 第三节MBA联考逻辑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10 第二章MBA联考逻辑试题的相关知识及试题运用18 第一节判断与推理的基本知识18 第二节直言判断及其对当关系22 第三节直言判断和直言判断推理27 第四节关系判断和关系推理33 第五节模态判断及其对当关系37 第六节复合判断和复合判断推理39 第七节逻辑基本规律53 第八节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55 第九节探求因果联系的初步方法59 第十节预设62 第十一节典型的逻辑错误64 第三章MBA联考逻辑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68 第一套逻辑模拟试题(50题)68 参考答案81 第二套逻辑模拟试题(50题)82 参考答案95 第三套逻辑模拟试题(50题)96 参考答案109 第四套逻辑模拟试题(50题)109 参考答案122 第五套逻辑模拟试题(50题)123 参考答案136 1998年全国MBA入学考试逻辑试题136 参考答案150 1998年全国在职MBA入学考试逻辑试题150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165 1999年全国MBA入学考试逻辑试题172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187 1999年全国在职MBA入学考试逻辑试题199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213 2000年全国MBA入学考试逻辑试题223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240 2000年全国在职MBA入学考试逻辑试题253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269 2001年全国MBA入学考试逻辑试题276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292 第一章MBA联考逻辑试题命题 思想及应考对策 通过考试选录优秀考生,是培养高质量MBA关键的一环。参照国外MBA考试的内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MBA考试的各项制度与考试内容日趋完善。任何一门学科的考试都是测试考生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学也不例外。与其他考试有所区别的是,MBA联考逻辑即GRK逻辑考核,更侧重于能力的测试,即考核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推理和类比等日常思维能力。 尽管这门考试不涉及逻辑的基础知识,一般也不出现专门的逻辑术语,但仍然能够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因为这种试题独具特色,在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一定的逻辑方法和逻辑技巧。因此,对于应试者而言,了解MBA联考逻辑考试的总体要求、命题思路、试题的类型、解题方法与技巧是十分必要的。第一节MBA联考逻辑试题的总体要求、命题思路与特点一、 考试内容逻辑部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但并非考核有关领域的专门知识,而是考核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日常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试题不考核逻辑学专业知识,但必须熟悉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这样才有助于考生迅速准确地解题。 二、 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答案要求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逻辑试题与语文试题在同一试卷上,逻辑试题在试卷的后半部分,语文与逻辑各占50分。考试限定时间各为90分钟,共计180分钟。逻辑试题每题1分,共50道题。 三、 题目格式 MBA联考逻辑部分试题为标准化测试,每道选择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题干,用一段叙述性文字给出一定量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第二部分给出5个选项,考生必须在5个选项中选择一项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例:黄海和晨星都是经营微型计算机的公司。它们是电子一条街上的两颗高科技新星。为了在微型计算机市场方面与几家国际大公司较量,黄海公司和晨星公司在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改善服务等方面实行了行之有效的措施,2000年的微机销售量比1999年分别增加了15万台和12万台,使国际大公司对它们刮目相看。 根据以上事实,最能得出下面哪项结论? A. 在2000年黄海公司与晨星公司的销售量超过了国外公司在中国的微机销售量。 B. 在2000年黄海公司和晨星公司用降价倾销的策略扩大了市场份额。 C. 在2000年黄海公司的销售量的增长率超过晨星公司的增长率。 D. 在价格、质量相似的条件下,中国的许多消费者更喜欢买进口电脑。 E. 在2000年黄海公司的市场份额增长量超过了晨星公司的市场份额增长量。 本例中的E选项为正确答案。 四、 MBA联考逻辑试题的特点 MBA联考逻辑试题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涉及的领域广泛 MBA联考逻辑试题几乎涵盖了思维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等所有领域,这是任何一门学科的考试都无法相比的。因为逻辑是一门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以及逻辑方法的科学,任何领域无论其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具体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逻辑的运用。因而,MBA联考逻辑试题能够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尽管MBA联考逻辑试题所涉及的领域很宽,但都限于常识范围,因此对每题题意的理解并不困难。 例1 体内不产生P450物质的人与产生P450物质的人比较,前者患帕金森式综合症(一种影响脑部的疾病)的可能性三倍于后者。因为P450物质可保护脑部组织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侵害。因此,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帕金森式综合症。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支持以上论证? A. 除了保护脑部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侵害。P450对脑部无其他作用。 B. 体内不能产生P450物质的人,也缺乏产生某些其他物质的能力。 C. 一些帕金森式综合症病人有自然产生P450的能力。 D. 当用多乙胺——一种脑部自然产生的化学物质治疗帕金森式综合症病人时,病人的症状减轻。 E. 很快就有可能合成P450,用以治疗体内不能产生这种物质的病人。 虽然例(1)涉及医学领域,但不具备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并不妨碍对题义的理解,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在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A是与题干的思想相同,并可以有力地支持题干的论证(即P450物质可以保护脑部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侵害)。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选项A。 例2 无线电干涉议法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无线电望远镜所截取的信号组合起来使用的研究天体详情的技术。这种技术需要超高精度计时,准确了解望远镜分布地点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因此,一台在地球上的无线电望远镜与一台在轨道运行卫星上的无线电望远镜组成的一个成功的干涉网络,才是完整有效的技术装备。 从以上陈述中可得出以下哪一项? A. 发射卫星时必须特别注意,才能方便计算它的轨道。 B. 在卫星上的望远镜比在地球上的望远镜所接受的信号强。 C. 从卫星—地球干涉仪系统得到的细节分辨能力不如完全用地球干涉仪系统的高。 D. 用来处理从卫星上接受到的信号的电脑程序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改进。 E. 使用干涉仪法必须计算出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对地球的相对位置。 虽然此例涉及无线电学领域,其中有“信号”、“天体详情”、“干涉网络”等专门术语,但不具备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并不妨碍对题义的理解,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在选项A、B、C、D、E中只有E是与题干的思想相同,并且是从题干得出的选项。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E。 从以上两例中,我们看到,MBA联考逻辑试题所涉及的这些领域,不过给我们提供了思考这些问题的一些素材,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有关的逻辑知识去分析,就能解开问题的谜底。 2. MBA联考逻辑试题的量大 这就要求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选择。在90分钟内考50题,每题的解题时间平均不到1. 5分钟。因而在考生阅读完题后,只能稍加思索就立即作出选择。考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逻辑基础知识,并且平时又注重逻辑思维训练,才能在应试中有如此迅速的反映。 例3 学校基金会突然收到一大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林、沈、孙、李几位校友中的某一个人捐的。经询问,林说:“不是我捐的”;沈说:“是李捐的”;孙说:“是沈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A. 林说的是真话,是孙捐的。 B. 李说的是真话,是林捐的。 C. 沈说的是真话,是李相的。 D. 孙说的是真话,是沈捐的。 E. 李说的是假话,是李捐的。 解这道题,如果具备了直言判断及其对当关系的知识,又受过必要的思维训练,就可以较迅 速地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五个相互关联的直言判断,选择正确的答案。反之,如果缺少必要的逻 辑知识,在解答这道题时,就不知从何着手。或许多花一些时间也能悟出,但在紧张的考试中 就难显身手了。 3. MBA联考逻辑试题全部采用选择式 每题给出五个选项,让考生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尽管这里给考生有一定的成功概率,但 若不按照有关的逻辑知识去做,就很难做对。 例4 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 民都办了财产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 Ⅰ. 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新房。 Ⅱ. 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 Ⅲ. 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 A. Ⅰ、Ⅱ和Ⅲ。 B. Ⅰ和Ⅱ。 C. 仅Ⅱ和Ⅲ。 D. 仅Ⅰ和Ⅲ。第二节MBA联考逻辑试题的类型MBA联考逻辑试题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推断型、加 强型、削弱型、类比型、语义理解型和逻辑运算型等。 一、 直接推断型 直接推断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题干为前提,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乎逻辑的结论;另一种是 题干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能推出题干的前提。 例: 当一个人死亡时,他的脑电图(EEG)测出的脑电波不再显示为阳性波峰,而仅显示直线 ,另外EEG的阳性波峰也可从一杯浆果嗜喱中测出。 从以上资料,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A EEG在测量人的脑电波上是不可靠的试验。 B 人的EEG某些改变可作死亡的信号,但阳性波峰的EEG并不仅限定于生命的象征。 C 人脑和一杯浆果嗜喱电波共同的特征是生命与死亡的重要特征。 D 如果一个人的脑电波显示直线,那么此人比一杯浆果嗜喱寿命更短。 E 一个人的EEG是否改变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活着的证据。 这是在选项中直接确定结论。答案是B。 例: 如果未来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肯定是想要这个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出生后肯定不会受虐待。 以下哪一项如果成立,则以上的结论才会为真? A 未来的父母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会改变原本只是想传宗接代的观念。 B 爱孩子的人不会虐待下一代。 C 不想要孩子的人通常也会抚养孩子。 D 不爱自己孩子的人通常会虐待孩子。 E 虐待孩子的人都是不想要孩子的。 这是在选项中直接确定前提。答案是E。 MBA联考逻辑试题大都涉及一个推理(论证)。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推理提供前提对于结论证据支持关系。即回答这样的问题:前提的真,在多大程度上保证结论的真?证据支持度提供对这一关系的一个量的刻画:证据支持度100%,是指如果前提是真,则结论真的可能性是100%; 证据支持度是50%,是指如果前提是真的,则结论真的可能性是50%,以此类推。显然,一个有效的演绎推理,其证据支持度是100%。一个推理的证据支持度越高,则在前提真实的条件下,推出的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二、 加强型 这类题目要求确定在选项中哪项如果为真,则有利于提高试题中推理的证据支持度。 这类题型中,一种为题干中有一推理,但包含的前提不足够充分以推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适的前提,加到题干的原前提中,从而能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 例: 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出现,至少是因为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与热源有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的适当温度;第二,适当温度范围恒定保持了最少37亿年以上。由于在宇宙中其他地方这两个条件的同时出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其他星球不可能存在与地球一样的生命。 该论证是以以下哪项为前提? A 一个确定的温度是生命在星球上发展的惟一条件。 B 生命除了在地球上发展外不能在其他星球存在。 C 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需要像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样的生存条件。 D 对于为什么生命只在地球上出现而不在其他星球上出现尚无满意解释。 E 地球上已绝种的某些生命形式很可能在许多有极端温度的星球上发现。 答案是C。 另一种加强型题目同样是题干中的前提不足以推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适的前提,加到题干的原前提中,虽然不足以依此演绎地(即必然地)推出结论,但有利于提高推理的证据支持度和结论的可靠性。 例: 小猫或小猴出生后即将其一只眼睛蒙住,共两周,此眼便会失去正常视力,眼罩解开后亦如此。这说明动物出生初期对正常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以上论证? A 成人蒙住一只眼睛两周后,另一只眼睛视力依然正常。 B 新生的小动物通常视力都不好。 C 两个月大的动物比起新生小动物,蒙住眼睛两周所产生的影响要小。 D 当小孩戴墨镜时,视力受影响。 E 视力可通过学习获得,而不是靠遗传影响。 答案是C。 三、 削弱型 这类题目要求确定在选项中哪项如果为真,能构成对题干中论证的一个反驳,从而削弱该论证。 反驳一个论证包括反驳论题(结论)、反驳论据(前提)和反驳论证方式(推理形式)三个方面。 削弱型试题相应也大致有三种。 1 确定选项以反驳结论 例: 一种对许多传染病非常有效的药物,目前只能从一种叫ibora的树的树皮中提取,而这种树在自然界很稀少,5000棵树的树皮才能提取1千克药物。因此,不断生产这种药物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该树种的灭绝。 以下哪项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论断? A 把从ibora树皮上提取的药物通过一个权威机构发放给医生。 B 从ibora树皮上提取药物的生产成本很高。 C ibora的叶子在多种医药制品中都使用。 D ibora可以通过插枝繁衍,在人工培育下生长。 E ibora主要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区。 答案是D。选项D直接构成对题干结论的否定,从而最能削弱题干的论证。 2 确定选项以反驳论据 例: 近来美元的贬值是由于对未来经济增长缓慢的悲观预测。但若非由于美国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这个预测不会对美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阻止货币贬值必须减少财政赤字。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 美国政府几乎没有尝试减少财政赤字。 B 财政赤字没有造成经济增长缓慢。 C 在经济增长缓慢的预测的前一年,美元已多次贬值。 D 在出现巨额赤字以前,有关经济增长缓慢的预测已多次造成美元贬值。 E 巨额赤字的出现,除了经济增长缓慢的预测以外还有其他事物造成美元贬值。 答案是D。题干的论据是“赤字引起悲观预测,悲观预测又引起美元贬值”,选项D对上述论 据提出严重质疑,从而削弱了题干的论证。 3 确定选项以反驳推理形式 例: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小李年满十八周岁,所以,他一定有选举权。 以下哪个推理最有力地说明了上述推理的不成立? A 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学生,我学习好,所以我一定有资格当三好学生。 B 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学生,我有资格当三好学生,所以,我一定学习好。 C 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学生,我没有资格当三好学生,说明我学习不好。 D 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学生,我学习不好,因此,我没有资格当三好学生。 E 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学生,因此没有资格当三好学生的,不见得学习成绩一定 不好。 答案是A。选项A的推理不成立是显然的。选项A和题干有相同的推理形式,因而最有力地说明题干推理的不成立。 另外,在削弱型题目中,有时需要确立的选项虽然不直接构成对论题、论据或推理形式的反驳,但作为前提加入到题干原前提中去,会减低证据支持度,减少结论可靠性,从而削弱题干的论证。 例: 全校的广东籍学生都出席了周末的“珠江联谊会”,龚明出席了周末“珠江联谊会”。 因此,龚明是广东籍学生。 以下哪项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论证? A“珠江联谊会”实际上是广东籍学生同乡会。 B有不少非广东籍的学生要求出席周末“珠江联谊会”。 C如果缺乏办事人员,周末“珠江联谊会”将邀请非广东籍学生出席,并担任办事员。事实 上周末“珠江联谊会”当时确实缺少办事人员。 D龚明曾经出席过其他联谊会。 E龚明对组织“珠江联谊会”提出过许多合理化建议。 答案是C。由C可得出“周末的珠江联谊会事实上邀请了非广东籍学生出席”,这一断定虽然不直接构成对题干的结论、论据或推理形式的反驳,但作为前提加入到题干原前提中去,减少了结论的可靠性,从而削弱了题干的论证。 四、 类比型 这类题目大致有以下几种: 1 推理形式的类比 例: 世界级的短跑选手每天跑步都不超过6小时。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小时,因此他不是一名世界级短跑选手。 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形式相同? A 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某人早晨跑步,则他是跳远运动员。 B 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的第5个小时。 C 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因此,家长应该多做游戏。 D 如果某汽车早晨能启动,则晚上也可能启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启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启动。 E 油漆三小时之内都不会干。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所以它不是油漆。 答案是E。选项中,只有E和题干有相同的推理形式: 如果p,那么非q,所以,非p 2 逻辑错误的类比 例: 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以下哪项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的错误最为类似? A 作案者都有作案动机,某甲有作案动机,所以某甲一定是作案者。 B 各级干部都要遵纪守法,我不是干部,所以我不要遵纪守法。 C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D 人贵有自知之明,你没有自知之明,因此,你算不得是个人。 E 想当翻译就要学外语,我又不想当翻译,何必费力学外语。 答案是C。选项C和题干中都出现“偷换概念”的错误。 3 逻辑方法的类比 例: 在50年代,我国森林的覆盖率为19%;60年代,为11%;70年代,为6%,80年代,不到4%。随着森林覆盖率的逐年降低,植被大量损失,削弱了土地对雨水的拦蓄作用,一下暴雨,水卷泥沙滚滚而下,使洪涝灾害逐年严重。可见,森林资源的破坏,是酿成洪灾的原因。 以下哪项使用的方法和上文最为类似? A 敲锣有声,吹箫有声,说话有声。这些发声现象都伴有物体上空气的振动,因而可以断定物体上空气的振动是发声的原因。 B 把一群鸡分为两组,一组喂精白米,鸡得一种病,脚无力,不能行走,症状与人得的脚气病相似。另一组用带壳稻米喂,鸡不得这种病。由此推测带壳稻米中含有某种精白米中所没有的东西,它是避免得脚气病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东西就是维生素B1。 C 意大利的弗·雷第反复进行了一个实验,在4个大广口瓶里,放进肉和鱼,然后盖上盖,或蒙上纱布,苍蝇进不去,一个蛆都没有。另4个大广口瓶里,放进同样的肉和鱼,敞开瓶口,苍蝇飞进去产卵,肉和鱼很快生了蛆。可见苍蝇产卵是鱼肉生蛆的原因。 D 在有空气的玻璃罩内通电击铃,随着抽出空气量的变化,铃声越来越小,若把空气全部抽出,则完全听不到铃声。可见,空气多少是发出声音大小的原因,空气的有无是能否听到铃声的原因。 E 棉花是植物纤维,疏松多孔,能保温。积雪是由水冻结而成的,有40%至50%的空气间隙,也是疏松多孔的,能保温。可见,疏松多孔是能保温的原因。 答案是D。只有选项D和题干在求因果联系时使用同一方法——共变法。 五、 语义分析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日常语言表达的较为复杂的内容和含义有敏捷而准确的理解、分析和推断能力。 例: “我倒不是对知识分子有偏见,实在是你们把他们捧得太高了,他们有什么了不起?大学毕业才几天。” 下述语句的意义结构哪句与上述最不同? A 我倒不是主张平均主义,实在担心这样下去“两极分化”,拿多了钱会不会变资产阶级?拿少了钱岂不叫人可怜? B 我倒不是反对改革,这一班新人太嫩,缺乏经验,我看他们步子一点都不稳,大刀阔斧会带来巨大的危险! C 我倒不是说他犯了错误,但他的行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损失,他应负直接责任! D 我决不是反对这本书的论点,只是觉得其表述方式上尚有欠缺,希望进一步改进。 E 我决不是对政策有抵触,但不能忽视“另外一点”,砸掉大锅饭,操之过急不太好。 答案是D。 题干的断定形式是“你倒不是认为p,但是q”。这一断定的实质性特征是:尽管说“我倒不是认为p”,但说话人实质上就是主张p。选项(A),(B),(C),(D),(E)的断定形式都是“我倒不是认为p,但是q”,而只有D的说话者确实并不认为p,即实质上确实“不反对这本书的论点”,其余各项同题干实际上都主张p。例如A实际上就是主张平均主义,如同题干实际上就是对知识分子有偏见一样。 六、 逻辑运算型 逻辑运算型题目通常在题干中给出某一事物的多种情况或多种因素,考生需要对这些情况或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排列或组合,然后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例: 有甲、乙、丙三个学生,一个出生在大连,一个出生在南京,一个出生在南昌,他们中一个是学国际金融专业的,一个是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是学外语专业的,其中: (1) 甲不是学国际金融的,乙不是学外语的。 (2) 学国际金融的不出生在南京。 (3) 学外语的出生在大连。 (4) 乙不出生在南昌。 请根据上述条件,判断甲学的专业: A 国际金融。 B 工商管理。 C 外语。 D 3种专业都可能。 E 3种专业都不可能。 由条件(1)可知甲不学国际金融,因此,只能有两种可能,即甲学外语或工商管理,且知乙不学外语,由此我们可列出: 甲外语工商管理 乙工商管理国际金融 丙国际金融外语 又由条件(3)知学外语的出生在大连,先设甲出生在大连,乙不出生在南昌,所以乙只能出生在南京,则丙出生在南昌。由此可排出结果: 甲外语大连 乙工商管理南京 丙国际金融南昌 这种排列正好符合题干中给的条件,因此正确答案为C,甲是学外语的。 显然,上述分析方法和思路不是惟一的。第三节MBA联考逻辑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 MBA联考逻辑试题的解题方法一般说来,MBA联考逻辑试题的每题既有其特殊的解法,也有共同的和一般的解题方法。所谓一般的解题方法,是指解题程序与步骤。了解解题程序与步骤,考生就可以尽可能迅速地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按照问题的指向,选择正确的答案。解题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必须审清题干的内容和意义 一是弄清主旨。解读题干是解题的重要一环,解读题干不仅要了解题干的内容、给定的条件,还要了解题干的主旨及其关键词。二是理清因果联系。若题干的这段叙述是一个论证就要辨析一下何为前提,何为结论,以及前提与结论的关系。因为有时试题的答案就蕴涵于或隐含在题干中。 例: 很多自称是职业排球运动员的人,尽管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时间都在进行排球训练和比赛,但其实他们并不真正属于这个行业,因为排球的比赛和训练并不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上面这段话在推理过程中,做了以下哪项假设? A 职业排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准和收入水平都比与业余排球运动员要高得多。 B 经常进行排球训练和比赛是成为职业球员的必由之路。 C 一个运动员除非他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比赛和训练,否则不能称为职业运动员。 D 运动员希望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动力来自于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E 有一些经常进行排球训练和比赛的人们并不真正属于职业运动员行业。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职业排球运动员”、“排球的比赛和训练”、“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主旨是阐释“职业排球运动员”、“排球的比赛和训练”、“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间的关系。由于这道题的假设题,因而,在选择正确答案时,须选择含有上述关键词和主旨的选项。在选项(A),(B),(C),(D),(E)中只有(C)是与题干的思想相关,即假如题干的推理成立,(C)的断定必然成立。否则,至少会有某些职业运动员的大部分收入并非来自比赛和训练,这样,就不能由排球的比赛和训练不是某些人的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而断定他们不是职业排球运动员。因此,选项(C)是题干的推理所必须假设的。 例: X公司和Y公司,对使用他们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提供24小时的热线电话。既然顾客仅在使用软件有困难时才打电话,并且X公司收到的热线电话比Y公司收到的热线电话多四倍,因此,X公司的字处理软件一定比Y公司的字处理软件难用。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够有效地支持上述论证? A 平均每个Y公司热线电话比X公司热线电话时间长两倍。 B 拥有Y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比拥有X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多三倍。 C Y公司收到的关于字处理软件的投诉信比X公司多两倍。 D 这两个公司收到的热线电话数量逐渐上升。 E X公司热线电话的号码比Y公司的号码更公开。 题干的论证预设了一个条件,即拥有Y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至少比拥有X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多四分之一,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就不能根据X公司收到的热线电话比Y公司收到的热线电话多四倍,就得出X公司的字处理软件一定比Y公司的字处理软件难用的结论。在选项(A),(B),(C),(D),(E)中只有(B)是与题干的预设相吻合,即拥有A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至少比拥有X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多三倍,因而,极大地加强了题干的论证。所以 ,正确的答案是(B)。 2 理解提问的方式及意义 在MBA联考试题中,对于同一题干,由于提问题的视角与方式不同,就有不同的意义,进而决定了对选项的取舍。MBA联考逻辑试题在提问的视角和方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 针对题干的结论提出问题 “以下哪项最能支持上述的观点?”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上述的观点?” “如果上述论断成立,则以下哪项必定为真?” “如果上述建议成立,则以下哪项必定不能被采纳?”等等 解这类题时,首先要弄清题干中的语句,哪些语句表示结论,哪些语句表示前提。一是可借助于联接词区分前提或结论。一般说来,在“因为”、“假如”、“由于”、“既然”等词之后的语句表示原因、前提和条件;在“所以”、“因此”、“那么”、“因而”、“这表明”、“由此可见”等之后的语句表示结论和结果。二是若没有联接词,可通过语句之间因果联系的分析寻找结论。 例: 为了祛除脸上的黄褐斑,李小姐在今年夏秋之交开始严格按使用说明使用美尔倩祛斑霜。但经过整个秋季三个月的疗程,她脸上的黄褐斑毫不见少。由此可见,美尔倩祛斑霜是完全无效的。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 美尔倩祛斑霜价值昂贵。 B 美尔倩祛斑霜获得了国家专利。 C 美尔倩祛斑霜有技术合格证书。 D 美尔倩祛斑霜是中外合资生产的,生产质量是信得过的。 E 如果不使用美尔倩祛斑霜,李小姐脸上的黄褐斑会更多。 题干中“由此可见”之后是结论“美尔倩祛斑霜是完全无效的”。提问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的结论?”即要求考生选择的选项与题干的结论相反,可以看出,选项(E)是与题干的思想相反,即“如果不使用美尔倩祛斑霜,李小姐脸上的黄褐斑会更多”。由题干可知,李小姐脸上的黄褐斑并没有变得更多(尽管毫不减少),这说明美尔倩祛斑霜还是有效的。 选项(B),(C),(D)虽然也对结论“美尔倩祛斑霜是完全无效的”提出了质疑,但由于这些质疑脱离了题干,因此,它们对题干所论证的结论的削弱程度不如选项(E)。而选项(A)不能削弱题干。 (2) 针对题干形式结构提出问题如: “以下哪项与题干的论证方式相同?” “以下哪项的推理结构与上述最为相近?” “以下哪项犯了与题干相同的错误?” “以下哪项使用的方法和上文最为类似?”等等 解这类题时,关键是把握题干的思维形式与结构,而不必关注论证的内容及其真实与否。 例: 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我近视得很厉害,所以我很聪明。 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的逻辑结构一致? A 我是个笨人,因为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而我的视力那么好。 B 所有的猪都有四条腿,但这种动物有八条腿,所以它不是猪。 C 小陈十分高兴,所以小陈一定长得很胖;因为高兴的人都能长胖。 D 所有的天才都高度近视,我一定是高度近视,因为我是天才。 E 所有的鸡都是尖嘴,这种总在树上呆着的鸟是尖嘴,因为它是鸡。 题干“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我近视得很厉害,所以我很聪明”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其结构如下: 所有的P都是M 我是M所以,我是P 在选项(A),(B),(C),(D),(E)中只有(E)是与题干推理的逻辑结构相同,因此,正确的答案是(E)。 (3) 针对题干与选项的关系提出问题 这类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题干给出了一些条件或前提,结论存在于选项之中;二是题干给出的前提或论据不足以得出结论,须增加某一项为前提或论据,进而使该推理或论证成立。下例属第二种情况: 例: 如今这几年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越来越多了,可以这样讲,所有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都想要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小王也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所以,小王一定是想从事会计工作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 目前越来越多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具有了注册会计师证书。 B 不想获注册会计师证书,就不是一个好的会计工作者。 C 只有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才有资格从事会计工作。 D 只有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才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 E 想要获注册会计师证书,一定要对会计理论非常熟悉。 题干的论证所包含的推理如下: 所有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都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条件1) 小王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条件2)〖〗所以,小王想从事会计工作。(结论) 这一推理不成立。条件1和条件2不足够充分以推出结论。因为条件1断定的只是“所有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都是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从中推不出“所有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都想从事会计工作”。因此,不能由“小王想获注册会计师证书”,推出“小王想从事会计工作”。选项(D)的含义正是“所有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都想从事会计工作”,以它作为补充条件,就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而其他选项虽然可能对题干的论证有所加强,但都不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因此,正确的答案是选项(D)。 (4) 选择选项,寻求正确答案 一是排除无关选项。尽管在MBA联考逻辑试题中,每题都有五个选项,但在许多情况下真正需要考生加以比较和选择的只有二至三个选项。另外的选项或者与题意无关,或者与题意相悖,若将其排除,可缩小选择范围。 例: 并非小李既打工又上学。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一定是真的? A 小李打工但不上学。 B小李上学但不打工。 C小李既不打工也不上学。 D如果小李打工,那么他一定不上学。 E如果小李不打工,那么他一定上学。 这道题的五个选项,一眼看过去,都与题干相似,且都能成立。若没有一定的逻辑知识作基础,要想选择正确的答案,有一定的难度。若有了相关的逻辑知识,就能准确而迅速地找出答案。由题干可知其逻辑形式结构为联言判断的负判断,可用逻辑表达式表示为:并非(p且q)。 因而,选项(A),(B),(C)都是联言判断,因此,可以排除。正确的答案应该在(D),(E)中选择。 二是在剩下的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作为答案。在选择中既可以从题干到选项,也可以从选项到题干进行思考。 其一凡属于从题干到选项的试题,其问题都是根据题干提出的,通常会提出如下的问题: “如果该论点为真,那么下面哪一个结论也为真?” “如果该论述成立,下面哪一个不可能为真?” “下面哪一个结论可以从题干中推出?” “下面哪项是题干所要说明的观点?”等等。 对于这类问题,选择答案时,必须紧扣题干。因为题干与选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上例由于选项(D)的逻辑值与题干相同,因而,正确答案在选项(D),而不是选项(E)。尽管从逻辑表达式来看选项(D)为:“如果p,那么非q”,与题干的逻辑表达式——“并非(p且q)”有较大差异,但其逻辑值是一致的,所以,应该选择选项(D)。 其二凡是从选项到题干的试题都是根据题干中没有的资料提出问题的。通常会提出如下的问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说明上述论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严重地削弱以上论证?” “以下除哪一项外,都能支持上述论证?”等等。 对于这类试题,若属于“加强型”的试题,可将所选择的“同型同义”选项加入题干中,作为前提条件,然后判定其是否对题干起加强作用;若属于“削弱型”的试题,可将所选择的“异型”选项加入题干中,作为前提条件,然后判定其是否对题干起削弱作用。 例: 一项对某高校教员的健康普查表示,80%的胃溃疡患者都有夜间工作的习惯。因为,夜间工作易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诱发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将严重削弱上述论证? A 医学研究尚不能清楚揭示消化系统的疾病和神经系统的内在联系。 B 该校的胃溃疡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教师中。 C 该校的胃溃疡患者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D 该校教员中只有近五分之一的教员没有夜间工作的习惯。 E 该校胃溃疡患者中近60%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 这道题属于“削弱型”的试题,选项(A),(B),(C),(D),(E)中只有选项(D)是与题干的论证不同。由选项(D)可知,该校教员中有夜间工作习惯的人数超过80%,这说明,有夜间工作习惯的患者占整个胃溃疡患者的比例,并不高于有夜间工作习惯的教员占整个受普查教员的比例。因此,没有理由仅根据上述普查结果,就认为是夜间工作易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诱发了胃溃疡。因此,选项(D)最严重地削弱了题干的论证,正确的答案是选项(D)。 二、 MBA联考逻辑试题的解题的技巧 MBA联考逻辑试题有六种类型,这里主要对试题中占比例较大“直接推断型”、“加强型”、“削弱型”的解题技巧作一分析。 1 对于“直接推断型”的试题,主要理清题干的思维结构,然后选择相应的选项 例: 如果关敏参加宴会,那么程晨、孙庆和李华将一起观看足球赛。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也是真的? A 如果关敏没参加宴会,那么程、孙、李三人中至少有一人没参加宴会。 B 如果关敏没参加宴会,那么程、孙、李三人都没参加宴会。 C 如果程、孙、李都参加宴会,那么关敏参加宴会。 D 如果李华没参加宴会,那么程晨和孙庆不会都参加宴会。 E 如果孙庆没参加宴会,那么关敏和李华不会都参加宴会。 这道题的题干是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以此为前提进行的推进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正确的推理形式有两种: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由五个选项可知,该题的推断方式应采取否定后件式。在选项(A),(B),(C),(D),(E)中,由于在选项(A),(B),(C)不是有效的推断,因而,可以排除;选项(D)推断不具有充分理由,也可以排除。只有选项(E)是有效推断。其推理过程如下: 假如孙庆没参加宴会,则程晨、孙庆和李华没有一起参加宴会。由题干可推出: 关敏没参加宴会,进而可推出: 关敏和李华没有一起参加宴会。 因此,由题干可推出: 如果孙庆没参加宴会,关敏和李华不会一起参加宴会。 2对于“加强型”的试题,在弄清题干的主旨及关键词以后,选择“同型同义”的选项 例: 过度工作和压力不可避免地导致失眠症。Y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都有压力。尽管医生已经提出警告,但大多数的管理人员每周工作仍然超过60小时,而其余的管理人员每周仅工作40小时。只有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的员工才能得到一定的奖金。 以上的陈述最强地支持下列哪项结论? A 大多数得到一定奖金的Y公司管理人员患有失眠症。 B Y公司员工的大部分奖金给了管理人员。 C Y公司管理人员比任何别的员工组更易患失眠症。 D 没有一位每周仅仅工作40小时的管理人员工作过度。 E Y公司的工作比其他公司的工作压力大。 这道题的题干的关键词是“过度工作和压力”、“患失眠症”、“奖金”;主旨是阐释“过度工作和压力”与“患失眠症”和“奖金”之间的关系。由题干可知: (1) “过度工作和压力不可避免地导致失眠症”; (2) “如果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则一定承受了过度工作和压力”; (3) “Y公司的管理人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每周超过60小时,另一部分每周超过40小时”; (4) “只有每周超过40小时的员工才能得到一定的奖金”。 由(4)可知,得到一定的奖金的Y公司的管理人员每周超过40小时;又由(3)可知这些管理人员一定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再由(2)可知,这些管理人员一定承受了过度的工作和压力;再由(1)可知,这些管理人员一部分患有失眠症。因此,得到一定的奖金的Y公司的管理人员都患有失眠症。这正是选项(A)所断定的。 题干推不出选项(D)。因为由“尽管医生已经提出警告,但大多数管理人员每周工作仍超过60小时”,可断定“如果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则一定承受了过度的工作和压力”,但由此推不出“如果每周工作不超过60小时,则不会承受了过度的工作和压力”。其余选项断定也不成立。 3 对于“削弱型”的试题,在理解题干的思路以后,选择“异型”的选项 例: 甲: “从举办亚运会的巨额耗费来看,观看各场亚运比赛的票价应该要高得多。但是亚运会主办者的广告收入降低了每张票券的票价。因此,亚运会的现场观众从亚运会拉的广告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乙: “ 你的说法不能成立。谁为支付那些看来导致亚运会票券降价的广告费用?到头来还不是消费者,包括作为亚运会现场观众的消费者?因为厂家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的身上。”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能够有力地削弱乙对甲的反驳? A 亚运会的票价一般要高于普通体育比赛的票价。 B 在各种广告形式中,电视广告的效果要优于其他形式的广告。 C 近年来,利用世界性体育比赛做广告的厂家越来越多,广告费用也越来越高。 D 亚运会的举办带有越来越浓的商业色彩,引起了普遍的不满。 E 总体上说,各厂家的广告支出是一个常量,有选择地采取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牌,邮递印刷品等各种形式。 这道题的题干的关键词是“商品的价格”、“亚运会的广告费”、“消费者”;题干中乙的思想主旨是:厂家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包括作为亚运会的现场观众的消费者)的身上。在选项(A),(B),(C),(D),(E)中,只有(E)为异型选项。选项(E)实际上断定,消费者从总体上所承担的广告费用的总额,并没有因为有些广告采取了亚运会广告方式而有所增加。换言之,作为消费者——一个亚运会的现场观众,即使不购买亚运会入场券,他所承担的广告费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这就有力地削弱了乙对甲的反驳。 以上MBA联考逻辑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是我们几年来在考前辅导的实践中进行的探索。考生要想熟练地掌握这些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一定要勤学多练。考生如果通过勤学苦练掌握一定的逻辑基础知识,了解和熟悉MBA联考逻辑试题的类型、要求和解题程序、方法与技巧,又善于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掌握的逻辑知识,就为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在工作中熟练地运用逻辑,提高工作绩效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MBA联考逻辑试题命题 思想及应考对策 通过考试选录优秀考生,是培养高质量MBA关键的一环。参照国外MBA考试的内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MBA考试的各项制度与考试内容日趋完善。任何一门学科的考试都是测试考生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学也不例外。与其他考试有所区别的是,MBA联考逻辑即GRK逻辑考核,更侧重于能力的测试,即考核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推理和类比等日常思维能力。 尽管这门考试不涉及逻辑的基础知识,一般也不出现专门的逻辑术语,但仍然能够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因为这种试题独具特色,在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一定的逻辑方法和逻辑技巧。因此,对于应试者而言,了解MBA联考逻辑考试的总体要求、命题思路、试题的类型、解题方法与技巧是十分必要的。第一节MBA联考逻辑试题的总体要求、命题思路与特点一、 考试内容逻辑部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但并非考核有关领域的专门知识,而是考核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日常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试题不考核逻辑学专业知识,但必须熟悉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这样才有助于考生迅速准确地解题。 二、 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答案要求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逻辑试题与语文试题在同一试卷上,逻辑试题在试卷的后半部分,语文与逻辑各占50分。考试限定时间各为90分钟,共计180分钟。逻辑试题每题1分,共50道题。 三、 题目格式 MBA联考逻辑部分试题为标准化测试,每道选择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题干,用一段叙述性文字给出一定量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第二部分给出5个选项,考生必须在5个选项中选择一项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例:黄海和晨星都是经营微型计算机的公司。它们是电子一条街上的两颗高科技新星。为了在微型计算机市场方面与几家国际大公司较量,黄海公司和晨星公司在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改善服务等方面实行了行之有效的措施,2000年的微机销售量比1999年分别增加了15万台和12万台,使国际大公司对它们刮目相看。 根据以上事实,最能得出下面哪项结论? A. 在2000年黄海公司与晨星公司的销售量超过了国外公司在中国的微机销售量。 B. 在2000年黄海公司和晨星公司用降价倾销的策略扩大了市场份额。 C. 在2000年黄海公司的销售量的增长率超过晨星公司的增长率。 D. 在价格、质量相似的条件下,中国的许多消费者更喜欢买进口电脑。 E. 在2000年黄海公司的市场份额增长量超过了晨星公司的市场份额增长量。 本例中的E选项为正确答案。 四、 MBA联考逻辑试题的特点 MBA联考逻辑试题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涉及的领域广泛 MBA联考逻辑试题几乎涵盖了思维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等所有领域,这是任何一门学科的考试都无法相比的。因为逻辑是一门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以及逻辑方法的科学,任何领域无论其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具体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逻辑的运用。因而,MBA联考逻辑试题能够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尽管MBA联考逻辑试题所涉及的领域很宽,但都限于常识范围,因此对每题题意的理解并不困难。 例1 体内不产生P450物质的人与产生P450物质的人比较,前者患帕金森式综合症(一种影响脑部的疾病)的可能性三倍于后者。因为P450物质可保护脑部组织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侵害。因此,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帕金森式综合症。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支持以上论证? A. 除了保护脑部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侵害。P450对脑部无其他作用。 B. 体内不能产生P450物质的人,也缺乏产生某些其他物质的能力。 C. 一些帕金森式综合症病人有自然产生P450的能力。 D. 当用多乙胺——一种脑部自然产生的化学物质治疗帕金森式综合症病人时,病人的症状减轻。 E. 很快就有可能合成P450,用以治疗体内不能产生这种物质的病人。 虽然例(1)涉及医学领域,但不具备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并不妨碍对题义的理解,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在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A是与题干的思想相同,并可以有力地支持题干的论证(即P450物质可以保护脑部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侵害)。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选项A。 例2 无线电干涉议法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无线电望远镜所截取的信号组合起来使用的研究天体详情的技术。这种技术需要超高精度计时,准确了解望远镜分布地点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因此,一台在地球上的无线电望远镜与一台在轨道运行卫星上的无线电望远镜组成的一个成功的干涉网络,才是完整有效的技术装备。 从以上陈述中可得出以下哪一项? A. 发射卫星时必须特别注意,才能方便计算它的轨道。 B. 在卫星上的望远镜比在地球上的望远镜所接受的信号强。 C. 从卫星—地球干涉仪系统得到的细节分辨能力不如完全用地球干涉仪系统的高。 D. 用来处理从卫星上接受到的信号的电脑程序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改进。 E. 使用干涉仪法必须计算出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对地球的相对位置。 虽然此例涉及无线电学领域,其中有“信号”、“天体详情”、“干涉网络”等专门术语,但不具备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并不妨碍对题义的理解,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在选项A、B、C、D、E中只有E是与题干的思想相同,并且是从题干得出的选项。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E。 从以上两例中,我们看到,MBA联考逻辑试题所涉及的这些领域,不过给我们提供了思考这些问题的一些素材,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有关的逻辑知识去分析,就能解开问题的谜底。 2. MBA联考逻辑试题的量大 这就要求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选择。在90分钟内考50题,每题的解题时间平均不到1. 5分钟。因而在考生阅读完题后,只能稍加思索就立即作出选择。考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逻辑基础知识,并且平时又注重逻辑思维训练,才能在应试中有如此迅速的反映。 例3 学校基金会突然收到一大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林、沈、孙、李几位校友中的某一个人捐的。经询问,林说:“不是我捐的”;沈说:“是李捐的”;孙说:“是沈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A. 林说的是真话,是孙捐的。 B. 李说的是真话,是林捐的。 C. 沈说的是真话,是李相的。 D. 孙说的是真话,是沈捐的。 E. 李说的是假话,是李捐的。 解这道题,如果具备了直言判断及其对当关系的知识,又受过必要的思维训练,就可以较迅速地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五个相互关联的直言判断,选择正确的答案。反之,如果缺少必要的逻辑知识,在解答这道题时,就不知从何着手。或许多花一些时间也能悟出,但在紧张的考试中就难显身手了。 3. MBA联考逻辑试题全部采用选择式 每题给出五个选项,让考生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尽管这里给考生有一定的成功概率,但若不按照有关的逻辑知识去做,就很难做对。 例4 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 Ⅰ. 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新房。 Ⅱ. 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 Ⅲ. 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 A. Ⅰ、Ⅱ和Ⅲ。 B. Ⅰ和Ⅱ。 C. 仅Ⅱ和Ⅲ。 D. 仅Ⅰ和Ⅲ。第二节MBA联考逻辑试题的类型MBA联考逻辑试题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推断型、加强型、削弱型、类比型、语义理解型和逻辑运算型等。 一、 直接推断型 直接推断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题干为前提,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乎逻辑的结论;另一种是题干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能推出题干的前提。 例: 当一个人死亡时,他的脑电图(EEG)测出的脑电波不再显示为阳性波峰,而仅显示直线,另外EEG的阳性波峰也可从一杯浆果嗜喱中测出。 从以上资料,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A EEG在测量人的脑电波上是不可靠的试验。 B 人的EEG某些改变可作死亡的信号,但阳性波峰的EEG并不仅限定于生命的象征。 C 人脑和一杯浆果嗜喱电波共同的特征是生命与死亡的重要特征。 D 如果一个人的脑电波显示直线,那么此人比一杯浆果嗜喱寿命更短。 E 一个人的EEG是否改变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活着的证据。 这是在选项中直接确定结论。答案是B。 例: 如果未来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肯定是想要这个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出生后肯定不会受 虐待。 以下哪一项如果成立,则以上的结论才会为真? A 未来的父母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会改变原本只是想传宗接代的观念。 B 爱孩子的人不会虐待下一代。 C 不想要孩子的人通常也会抚养孩子。 D 不爱自己孩子的人通常会虐待孩子。 E 虐待孩子的人都是不想要孩子的。 这是在选项中直接确定前提。答案是E。 MBA联考逻辑试题大都涉及一个推理(论证)。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推理提供前提对于结论证 据支持关系。即回答这样的问题:前提的真,在多大程度上保证结论的真?证据支持度提供对 这一关系的一个量的刻画:证据支持度100%,是指如果前提是真,则结论真的可能性是100%; 证据支持度是50%,是指如果前提是真的,则结论真的可能性是50%,以此类推。显然,一个有 效的演绎推理,其证据支持度是100%。一个推理的证据支持度越高,则在前提真实的条件下, 推出的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二、 加强型 这类题目要求确定在选项中哪项如果为真,则有利于提高试题中推理的证据支持度。 这类题型中,一种为题干中有一推理,但包含的前提不足够充分以推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 确定合适的前提,加到题干的原前提中,从而能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 例: 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出现,至少是因为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与热源有一定的距 离而产生的适当温度;第二,适当温度范围恒定保持了最少37亿年以上。由于在宇宙中其他地 方这两个条件的同时出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其他星球不可能存在与地球一样的生命。 该论证是以以下哪项为前提? A 一个确定的温度是生命在星球上发展的惟一条件。 B 生命除了在地球上发展外不能在其他星球存在。 C 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需要像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样的生存条件。 D 对于为什么生命只在地球上出现而不在其他星球上出现尚无满意解释。 E 地球上已绝种的某些生命形式很可能在许多有极端温度的星球上发现。 答案是C。 另一种加强型题目同样是题干中的前提不足以推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适的前提,加到题干的原前提中,虽然不足以依此演绎地(即必然地)推出结论,但有利于提高推理的证据支持度和结论的可靠性。 例: 小猫或小猴出生后即将其一只眼睛蒙住,共两周,此眼便会失去正常视力,眼罩解开后亦如此。这说明动物出生初期对正常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以上论证? A 成人蒙住一只眼睛两周后,另一只眼睛视力依然正常。 B 新生的小动物通常视力都不好。 C 两个月大的动物比起新生小动物,蒙住眼睛两周所产生的影响要小。 D 当小孩戴墨镜时,视力受影响。 E 视力可通过学习获得,而不是靠遗传影响。 答案是C。 三、 削弱型 这类题目要求确定在选项中哪项如果为真,能构成对题干中论证的一个反驳,从而削弱该论证。 反驳一个论证包括反驳论题(结论)、反驳论据(前提)和反驳论证方式(推理形式)三个方面。 削弱型试题相应也大致有三种。 1 确定选项以反驳结论 例: 一种对许多传染病非常有效的药物,目前只能从一种叫ibora的树的树皮中提取,而这种树在自然界很稀少,5000棵树的树皮才能提取1千克药物。因此,不断生产这种药物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该树种的灭绝。 以下哪项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论断? A 把从ibora树皮上提取的药物通过一个权威机构发放给医生。 B 从ibora树皮上提取药物的生产成本很高。 C ibora的叶子在多种医药制品中都使用。 D ibora可以通过插枝繁衍,在人工培育下生长。 E ibora主要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区。 答案是D。选项D直接构成对题干结论的否定,从而最能削弱题干的论证。 2 确定选项以反驳论据 例: 近来美元的贬值是由于对未来经济增长缓慢的悲观预测。但若非由于美国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这个预测不会对美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阻止货币贬值必须减少财政赤字。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 美国政府几乎没有尝试减少财政赤字。 B 财政赤字没有造成经济增长缓慢。 C 在经济增长缓慢的预测的前一年,美元已多次贬值。 D 在出现巨额赤字以前,有关经济增长缓慢的预测已多次造成美元贬值。 E 巨额赤字的出现,除了经济增长缓慢的预测以外还有其他事物造成美元贬值。 答案是D。题干的论据是“赤字引起悲观预测,悲观预测又引起美元贬值”,选项D对上述论据提出严重质疑,从而削弱了题干的论证。 3 确定选项以反驳推理形式 例: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小李年满十八周岁,所以,他一定有选举权。 以下哪个推理最有力地说明了上述推理的不成立? A 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学生,我学习好,所以我一定有资格当三好学生。 B 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学生,我有资格当三好学生,所以,我一定学习好。 C 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学生,我没有资格当三好学生,说明我学习不好。 D 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学生,我学习不好,因此,我没有资格当三好学生。 E 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学生,因此没有资格当三好学生的,不见得学习成绩一定 不好。 答案是A。选项A的推理不成立是显然的。选项A和题干有相同的推理形式,因而最有力地说明 题干推理的不成立。 另外,在削弱型题目中,有时需要确立的选项虽然不直接构成对论题、论据或推理形式的反 驳,但作为前提加入到题干原前提中去,会减低证据支持度,减少结论可靠性,从而削弱题干 的论证。 例: 全校的广东籍学生都出席了周末的“珠江联谊会”,龚明出席了周末“珠江联谊会”。 因此,龚明是广东籍学生。 以下哪项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论证? A“珠江联谊会”实际上是广东籍学生同乡会。 B有不少非广东籍的学生要求出席周末“珠江联谊会”。 C如果缺乏办事人员,周末“珠江联谊会”将邀请非广东籍学生出席,并担任办事员。事实上周末“珠江联谊会”当时确实缺少办事人员。 D龚明曾经出席过其他联谊会。 E龚明对组织“珠江联谊会”提出过许多合理化建议。 答案是C。由C可得出“周末的珠江联谊会事实上邀请了非广东籍学生出席”,这一断定虽然不直接构成对题干的结论、论据或推理形式的反驳,但作为前提加入到题干原前提中去,减少了结论的可靠性,从而削弱了题干的论证。 四、 类比型 这类题目大致有以下几种: 1推理形式的类比 例: 世界级的短跑选手每天跑步都不超过6小时。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小时,因此他不是一名世界级短跑选手。 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形式相同? A 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某人早晨跑步,则他是跳远运动员。 B 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的第5个小时。 C 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因此,家长应该多做游戏。 D 如果某汽车早晨能启动,则晚上也可能启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启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启动。 E 油漆三小时之内都不会干。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所以它不是油漆。 答案是E。选项中,只有E和题干有相同的推理形式: 如果p,那么非q,所以,非p 2 逻辑错误的类比 例: 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以下哪项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的错误最为类似? A 作案者都有作案动机,某甲有作案动机,所以某甲一定是作案者。 B 各级干部都要遵纪守法,我不是干部,所以我不要遵纪守法。 C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D 人贵有自知之明,你没有自知之明,因此,你算不得是个人。 E 想当翻译就要学外语,我又不想当翻译,何必费力学外语。 答案是C。选项C和题干中都出现“偷换概念”的错误。 3 逻辑方法的类比 例: 在50年代,我国森林的覆盖率为19%;60年代,为11%;70年代,为6%,80年代,不到4%。随着森林覆盖率的逐年降低,植被大量损失,削弱了土地对雨水的拦蓄作用,一下暴雨,水卷泥沙滚滚而下,使洪涝灾害逐年严重。可见,森林资源的破坏,是酿成洪灾的原因。 以下哪项使用的方法和上文最为类似? A 敲锣有声,吹箫有声,说话有声。这些发声现象都伴有物体上空气的振动,因而可以断定物体上空气的振动是发声的原因。 B 把一群鸡分为两组,一组喂精白米,鸡得一种病,脚无力,不能行走,症状与人得的脚气病相似。另一组用带壳稻米喂,鸡不得这种病。由此推测带壳稻米中含有某种精白米中所没有的东西,它是避免得脚气病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东西就是维生素B1。 C 意大利的弗·雷第反复进行了一个实验,在4个大广口瓶里,放进肉和鱼,然后盖上盖,或蒙上纱布,苍蝇进不去,一个蛆都没有。另4个大广口瓶里,放进同样的肉和鱼,敞开瓶口,苍蝇飞进去产卵,肉和鱼很快生了蛆。可见苍蝇产卵是鱼肉生蛆的原因。 D 在有空气的玻璃罩内通电击铃,随着抽出空气量的变化,铃声越来越小,若把空气全部抽出,则完全听不到铃声。可见,空气多少是发出声音大小的原因,空气的有无是能否听到铃声的原因。 E 棉花是植物纤维,疏松多孔,能保温。积雪是由水冻结而成的,有40%至50%的空气间隙,也是疏松多孔的,能保温。可见,疏松多孔是能保温的原因。 答案是D。只有选项D和题干在求因果联系时使用同一方法——共变法。 五、 语义分析型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日常语言表达的较为复杂的内容和含义有敏捷而准确的理解、分析和推断能力。 例: “我倒不是对知识分子有偏见,实在是你们把他们捧得太高了,他们有什么了不起?大学毕业才几天。” 下述语句的意义结构哪句与上述最不同? A 我倒不是主张平均主义,实在担心这样下去“两极分化”,拿多了钱会不会变资产阶级?拿少了钱岂不叫人可怜? B 我倒不是反对改革,这一班新人太嫩,缺乏经验,我看他们步子一点都不稳,大刀阔斧会带来巨大的危险! C 我倒不是说他犯了错误,但他的行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损失,他应负直接责任! D 我决不是反对这本书的论点,只是觉得其表述方式上尚有欠缺,希望进一步改进。 E 我决不是对政策有抵触,但不能忽视“另外一点”,砸掉大锅饭,操之过急不太好。 答案是D。 题干的断定形式是“你倒不是认为p,但是q”。这一断定的实质性特征是:尽管说“我倒不是认为p”,但说话人实质上就是主张p。选项(A),(B),(C),(D),(E)的断定形式都是“我倒不是认为p,但是q”,而只有D的说话者确实并不认为p,即实质上确实“不反对这本书的论点”,其余各项同题干实际上都主张p。例如A实际上就是主张平均主义,如同题干实际上就是对知识分子有偏见一样。 六、 逻辑运算型 逻辑运算型题目通常在题干中给出某一事物的多种情况或多种因素,考生需要对这些情况或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排列或组合,然后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例: 有甲、乙、丙三个学生,一个出生在大连,一个出生在南京,一个出生在南昌,他们中一个是学国际金融专业的,一个是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是学外语专业的,其中: (1) 甲不是学国际金融的,乙不是学外语的。 (2) 学国际金融的不出生在南京。 (3) 学外语的出生在大连。 (4) 乙不出生在南昌。 请根据上述条件,判断甲学的专业: A 国际金融。 B 工商管理。 C 外语。 D 3种专业都可能。 E 3种专业都不可能。 由条件(1)可知甲不学国际金融,因此,只能有两种可能,即甲学外语或工商管理,且知乙不学外语,由此我们可列出: 甲外语工商管理 乙工商管理国际金融 丙国际金融外语 又由条件(3)知学外语的出生在大连,先设甲出生在大连,乙不出生在南昌,所以乙只能出生在南京,则丙出生在南昌。由此可排出结果: 甲外语大连 乙工商管理南京 丙国际金融南昌 这种排列正好符合题干中给的条件,因此正确答案为C,甲是学外语的。 显然,上述分析方法和思路不是惟一的。第三节MBA联考逻辑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 MBA联考逻辑试题的解题方法一般说来,MBA联考逻辑试题的每题既有其特殊的解法,也有共同的和一般的解题方法。所谓一般的解题方法,是指解题程序与步骤。了解解题程序与步骤,考生就可以尽可能迅速地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按照问题的指向,选择正确的答案。解题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必须审清题干的内容和意义 一是弄清主旨。解读题干是解题的重要一环,解读题干不仅要了解题干的内容、给定的条件,还要了解题干的主旨及其关键词。二是理清因果联系。若题干的这段叙述是一个论证就要辨析一下何为前提,何为结论,以及前提与结论的关系。因为有时试题的答案就蕴涵于或隐含在题干中。 例: 很多自称是职业排球运动员的人,尽管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时间都在进行排球训练和比赛,但其实他们并不真正属于这个行业,因为排球的比赛和训练并不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上面这段话在推理过程中,做了以下哪项假设? A 职业排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准和收入水平都比与业余排球运动员要高得多。 B 经常进行排球训练和比赛是成为职业球员的必由之路。 C 一个运动员除非他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比赛和训练,否则不能称为职业运动员。 D 运动员希望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动力来自于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E 有一些经常进行排球训练和比赛的人们并不真正属于职业运动员行业。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职业排球运动员”、“排球的比赛和训练”、“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主旨是阐释“职业排球运动员”、“排球的比赛和训练”、“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间的关系。由于这道题的假设题,因而,在选择正确答案时,须选择含有上述关键词和主旨的选项。在选项(A),(B),(C),(D),(E)中只有(C)是与题干的思想相关,即假如题干的推理成立,(C)的断定必然成立。否则,至少会有某些职业运动员的大部分收入并非来自比赛和训练,这样,就不能由排球的比赛和训练不是某些人的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而断定他们不是职业排球 运动员。因此,选项(C)是题干的推理所必须假设的。 例: X公司和Y公司,对使用他们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提供24小时的热线电话。既然顾客仅在使用软件有困难时才打电话,并且X公司收到的热线电话比Y公司收到的热线电话多四倍,因此,X公司的字处理软件一定比Y公司的字处理软件难用。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够有效地支持上述论证? A 平均每个Y公司热线电话比X公司热线电话时间长两倍。 B 拥有Y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比拥有X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多三倍。 C Y公司收到的关于字处理软件的投诉信比X公司多两倍。 D 这两个公司收到的热线电话数量逐渐上升。 E X公司热线电话的号码比Y公司的号码更公开。 题干的论证预设了一个条件,即拥有Y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至少比拥有X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多四分之一,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就不能根据X公司收到的热线电话比Y公司收到的热线电话多四倍,就得出X公司的字处理软件一定比Y公司的字处理软件难用的结论。在选项(A),(B),(C),(D),(E)中只有(B)是与题干的预设相吻合,即拥有A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至少比拥有X公司字处理软件的顾客数多三倍,因而,极大地加强了题干的论证。所以 ,正确的答案是(B)。 2 理解提问的方式及意义 在MBA联考试题中,对于同一题干,由于提问题的视角与方式不同,就有不同的意义,进而决定了对选项的取舍。MBA联考逻辑试题在提问的视角和方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 针对题干的结论提出问题 “以下哪项最能支持上述的观点?” “以下哪项最能削弱上述的观点?” “如果上述论断成立,则以下哪项必定为真?” “如果上述建议成立,则以下哪项必定不能被采纳?”等等 解这类题时,首先要弄清题干中的语句,哪些语句表示结论,哪些语句表示前提。一是可借助于联接词区分前提或结论。一般说来,在“因为”、“假如”、“由于”、“既然”等词之后的语句表示原因、前提和条件;在“所以”、“因此”、“那么”、“因而”、“这表明”、“由此可见”等之后的语句表示结论和结果。二是若没有联接词,可通过语句之间因果联系的分析寻找结论。 例: 为了祛除脸上的黄褐斑,李小姐在今年夏秋之交开始严格按使用说明使用美尔倩祛斑霜。但经过整个秋季三个月的疗程,她脸上的黄褐斑毫不见少。由此可见,美尔倩祛斑霜是完全无效的。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 美尔倩祛斑霜价值昂贵。 B 美尔倩祛斑霜获得了国家专利。 C 美尔倩祛斑霜有技术合格证书。 D 美尔倩祛斑霜是中外合资生产的,生产质量是信得过的。 E 如果不使用美尔倩祛斑霜,李小姐脸上的黄褐斑会更多。 题干中“由此可见”之后是结论“美尔倩祛斑霜是完全无效的”。提问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的结论?”即要求考生选择的选项与题干的结论相反,可以看出,选项(E)是与题干的思想相反,即“如果不使用美尔倩祛斑霜,李小姐脸上的黄褐斑会更多”。由题干可知,李小姐脸上的黄褐斑并没有变得更多(尽管毫不减少),这说明美尔倩祛斑霜还是有效的。 选项(B),(C),(D)虽然也对结论“美尔倩祛斑霜是完全无效的”提出了质疑,但由于这些质疑脱离了题干,因此,它们对题干所论证的结论的削弱程度不如选项(E)。而选项(A)不能削弱题干。 (2) 针对题干形式结构提出问题 诸如: “以下哪项与题干的论证方式相同?” “以下哪项的推理结构与上述最为相近?” “以下哪项犯了与题干相同的错误?” “以下哪项使用的方法和上文最为类似?”等等 解这类题时,关键是把握题干的思维形式与结构,而不必关注论证的内容及其真实与否。 例: 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我近视得很厉害,所以我很聪明。 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的逻辑结构一致? A 我是个笨人,因为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而我的视力那么好。 B 所有的猪都有四条腿,但这种动物有八条腿,所以它不是猪。 C 小陈十分高兴,所以小陈一定长得很胖;因为高兴的人都能长胖。 D 所有的天才都高度近视,我一定是高度近视,因为我是天才。 E 所有的鸡都是尖嘴,这种总在树上呆着的鸟是尖嘴,因为它是鸡。 题干“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我近视得很厉害,所以我很聪明”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其结构如下: 所有的P都是M 我是M,所以,我是P 在选项(A),(B),(C),(D),(E)中只有(E)是与题干推理的逻辑结构相同,因此,正确的答 案是(E)。 (3) 针对题干与选项的关系提出问题 这类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题干给出了一些条件或前提,结论存在于选项之中;二是题干给出的前提或论据不足以得出结论,须增加某一项为前提或论据,进而使该推理或论证成立。下例属第二种情况: 例: 如今这几年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越来越多了,可以这样讲,所有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都想要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小王也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所以,小王一定是想从事会计工作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 目前越来越多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具有了注册会计师证书。 B 不想获注册会计师证书,就不是一个好的会计工作者。 C 只有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才有资格从事会计工作。 D 只有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才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 E 想要获注册会计师证书,一定要对会计理论非常熟悉。 题干的论证所包含的推理如下: 所有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都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条件1) 小王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条件2)所以,小王想从事会计工作。(结论) 这一推理不成立。条件1和条件2不足够充分以推出结论。因为条件1断定的只是“所有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都是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从中推不出“所有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都想从事会计工作”。因此,不能由“小王想获注册会计师证书”,推出“小王想从事会计工作”。选项(D)的含义正是“所有想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都想从事会计工作”,以它作为补充条件,就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而其他选项虽然可能对题干的论证有所加强,但都不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因此,正确的答案是选项(D)。 (4) 选择选项,寻求正确答案 一是排除无关选项。尽管在MBA联考逻辑试题中,每题都有五个选项,但在许多情况下真正需要考生加以比较和选择的只有二至三个选项。另外的选项或者与题意无关,或者与题意相悖,若将其排除,可缩小选择范围。 例: 并非小李既打工又上学。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一定是真的? A 小李打工但不上学。 B小李上学但不打工。 C小李既不打工也不上学。 D如果小李打工,那么他一定不上学。 E如果小李不打工,那么他一定上学。 这道题的五个选项,一眼看过去,都与题干相似,且都能成立。若没有一定的逻辑知识作基础,要想选择正确的答案,有一定的难度。若有了相关的逻辑知识,就能准确而迅速地找出答案。由题干可知其逻辑形式结构为联言判断的负判断,可用逻辑表达式表示为:并非(p且q)。 因而,选项(A),(B),(C)都是联言判断,因此,可以排除。正确的答案应该在(D),(E)中选择。 二是在剩下的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作为答案。在选择中既可以从题干到选项,也可以从选项到题干进行思考。 其一凡属于从题干到选项的试题,其问题都是根据题干提出的,通常会提出如下的问题: “如果该论点为真,那么下面哪一个结论也为真?” “如果该论述成立,下面哪一个不可能为真?” “下面哪一个结论可以从题干中推出?” “下面哪项是题干所要说明的观点?”等等。 对于这类问题,选择答案时,必须紧扣题干。因为题干与选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上例由于选项(D)的逻辑值与题干相同,因而,正确答案在选项(D),而不是选项(E)。尽管从逻辑表达式来看选项(D)为:“如果p,那么非q”,与题干的逻辑表达式——“并非(p且q)”有较大差异,但其逻辑值是一致的,所以,应该选择选项(D)。 其二凡是从选项到题干的试题都是根据题干中没有的资料提出问题的。通常会提出如下的问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说明上述论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严重地削弱以上论证?” “以下除哪一项外,都能支持上述论证?”等等。 对于这类试题,若属于“加强型”的试题,可将所选择的“同型同义”选项加入题干中,作为前提条件,然后判定其是否对题干起加强作用;若属于“削弱型”的试题,可将所选择的“异型”选项加入题干中,作为前提条件,然后判定其是否对题干起削弱作用。 例: 一项对某高校教员的健康普查表示,80%的胃溃疡患者都有夜间工作的习惯。因为,夜间工作易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诱发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将严重削弱上述论证? A 医学研究尚不能清楚揭示消化系统的疾病和神经系统的内在联系。 B 该校的胃溃疡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教师中。 C 该校的胃溃疡患者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D 该校教员中只有近五分之一的教员没有夜间工作的习惯。 E 该校胃溃疡患者中近60%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 这道题属于“削弱型”的试题,选项(A),(B),(C),(D),(E)中只有选项(D)是与题干的论证不同。由选项(D)可知,该校教员中有夜间工作习惯的人数超过80%,这说明,有夜间工作习惯的患者占整个胃溃疡患者的比例,并不高于有夜间工作习惯的教员占整个受普查教员的比例。因此,没有理由仅根据上述普查结果,就认为是夜间工作易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诱发了胃溃疡。因此,选项(D)最严重地削弱了题干的论证,正确的答案是选项(D)。 二、 MBA联考逻辑试题的解题的技巧 MBA联考逻辑试题有六种类型,这里主要对试题中占比例较大“直接推断型”、“加强型”、 “削弱型”的解题技巧作一分析。 1 对于“直接推断型”的试题,主要理清题干的思维结构,然后选择相应的选项 例: 如果关敏参加宴会,那么程晨、孙庆和李华将一起观看足球赛。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也是真的? A 如果关敏没参加宴会,那么程、孙、李三人中至少有一人没参加宴会。 B 如果关敏没参加宴会,那么程、孙、李三人都没参加宴会。 C 如果程、孙、李都参加宴会,那么关敏参加宴会。 D 如果李华没参加宴会,那么程晨和孙庆不会都参加宴会。 E 如果孙庆没参加宴会,那么关敏和李华不会都参加宴会。 这道题的题干是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以此为前提进行的推进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正确的推理形式有两种: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由五个选项可知,该题的推断方式应采取否定后件式。在选项(A),(B),(C),(D),(E)中,由于在选项(A),(B),(C)不是有效的推断,因而,可以排除;选项(D)推断不具有充分理由,也可以排除。只有选项(E)是有效推断。其推理过程如下: 假如孙庆没参加宴会,则程晨、孙庆和李华没有一起参加宴会。由题干可推出: 关敏没参加宴会,进而可推出: 关敏和李华没有一起参加宴会。 因此,由题干可推出: 如果孙庆没参加宴会,关敏和李华不会一起参加宴会。 2对于“加强型”的试题,在弄清题干的主旨及关键词以后,选择“同型同义”的选项 例: 过度工作和压力不可避免地导致失眠症。Y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都有压力。尽管医生已经提出警告,但大多数的管理人员每周工作仍然超过60小时,而其余的管理人员每周仅工作40小时。只有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的员工才能得到一定的奖金。 以上的陈述最强地支持下列哪项结论? A 大多数得到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