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志愿填报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热门话题:广东高考能否先出分再填志愿
来源:羊城晚报     2006-4-30 15:34:00
 
  湖北从2004年开始知分数才报志愿,我认为这样把握大一些。因为知道自己分数了,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全省的排名,再参考各个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就很有把握了。但是知分填志愿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因为知道得太清楚了,就不敢去冒险。我有好几个同学分数都比较高,如果报外省的话,因为名额少一点,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若报省内重点的话一定可以被录取,所以他们都选择了省内的高校,这样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尽管如此,我还是倾向于知分填志愿,那样把握大得多,不然太痛苦了。

  家长说法

  广州大学大一梁同学的母亲:

  先填报志愿,这也许增加了许多风险,但是,这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机遇。我记得当时对女儿说:永远不要再想后果,不要再对已经填的东西患得患失,你只要认准这个目标,坚信自己并一直努力就行了。

  李妈妈(湖北家长,儿子高三在读):

  知分填志愿的好处在于心里踏实,有把握,不像估分那样让人心里悬得慌。对于高分的考生很好,他们知道了分数就知道了自己的名次,可以直接填报学校,但是对于中间偏上的考生就不好了,他们不敢报好学校,只能求稳,选择稍差一点的学校,这样会错过很多机会。我同事的孩子,去年考了570多分,明明可以上武汉大学或华中科技大学的,因为求稳,最后选择了四川大学。但不管怎样,还是知分填志愿好,那样心里有底。许女士:

  估分报志愿较其他两种填报志愿方式有诸多优点。它所处的时段适中,考生在经历了“十年寒窗之苦”之后会出现一段思维的兴奋期,没有了考试压力,考生可以更细致地了解高校和专业,将兴趣和分数有机结合,既没有考前的盲动,又避免了分数公布后的惟“分”是图。不过,在估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技术性难题,即估分的准确程度不好保证。另外,文科考生估分的准确性要比理科考生低。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的主观题较多,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考生很容易一意孤行,不是过低估计、全盘否定,就是过于自信、充分肯定,给志愿填报设置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碍。还有少数考生为顾及脸面,将成绩任意夸大,其落榜的几率当然很高。因此,如果估分处理不好,此种志愿填报方式将对考生的伤害最大。

  教师说法

  广雅高三级长李建军认为:

  三种方案各有利弊。在考前冲刺阶段,考生自然会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高考复习之中,他们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非常细致地了解某一个高校和专业。于是,家长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代言人”,他们去参加大大小小的高考咨询会,收集各高校的招生信息,研究历年录取的投档线、平均分以及就业情况等。大学的专业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从业方向,可如此“包办”下的考生被抑制了兴趣、志向,为其今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先报志愿的方式除了考成绩外,也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可能对平时成绩好,却一时失手的学生无法接受。若变成知道成绩后再报志愿,考得不好的学生可以有机会报读感兴趣的专业而档次较低次的学校。

  二中教务处副主任张锦认为:

  广东跟随大流会更好一些,毕竟国内大部分都改过来了。何种方式对成绩顶尖和低下者影响极少,先填志愿后参加高考,最大影响的是中上层的学生,考前报志愿可能会令他们错误估计形势。由于心中无底,学生填志愿时会较保守,对个人感兴趣的热门专业不敢报,也不利于广东考生报读外省的名校。例如,浙江大学一直以来大部分理工专业的录取线都比中山大学要高,2005届小黄一模的成绩为750分,然而出于稳妥的考虑,她只报了中大,而高考成绩小黄达到765分,跨过了浙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760分的录取线,中大同专业的最低录取线是710分。

  三中高三班主任李老师赞成现存的填报方式,她认为努力与成绩成正比,不相信失手的说法。而她鼓励学生做“黑马”———有一定实力、有充足的意志,只要尽全力,未到最后未分输赢。

  广东某高校招办主任认为:

  考前报志愿凭的是实力。考生知道成绩后填报志愿的做法更突出了“一考定终生”的片面性,实际上是对应试教育起到了强化作用。

  同时,这种方式不利于考生的分流。即存在扎堆和成批落档的可能。一个本来只能上一般院校的考生如果意外达到了清华的分数线,他一定不会仅仅满足于报考一般院校了。这样非常容易出现报考学校和专业过分集中或生源不足的现象,这不仅对考生不利,也是招生学校不愿看见的。同时,对于考生来说,拿到成绩后再报志愿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考生无法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因而并不能完全避免报考的盲目性。

  北京湖南曾尝试考后报志愿

  恢复高考20多年以来,北京基本都采取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只有1989年、1999年和2000年为考后报志愿。其中,1989年和2000年的考生都是在知道自己分数和全市分数线的“相同背景”下填报志愿的。而这两年录取都形成“两极”结果:一方面,考生容易“扎堆”,另一方面,招生学校容易“断档”。志愿分布的不平衡比其他年份更加突出。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谈到:从实践结果看,考后报志愿在北京的实践是弊的方面多一些,考前填报志愿更适应高考改革的方向。2001年北京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恢复到考前。而且这一形式至今将被固定下来。

  湖南省2001年实行高校招生考试办法改革,填报志愿时间改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

  往年湖南省实行高考考试成绩公布前填报志愿,因考生估分存在误差,曾造成不少高分考生与名校失之交臂的情况。

  据悉,自2003年起,该省再次对志愿填报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并列志愿“和”多次征集志愿”的方法,即每个批次都设3-5个并列志愿,每一批次落选的考生还可填补报志愿,以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除提前批次估分填报志愿外,该省至今仍实行出分后报志愿的方式。

<<上一页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