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除了竞争激烈外,英语专业本身也很难成为英语人才自身的主要竞争点。外交部等涉外部门对英语人才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但需求有限。社会上其他单位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则比较宽泛,一般要求过4级或者过6级即可。现在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英语专业毕业生并没有竞争优势。阿语人才则不同,专业性强,很难被取代。如果毕业生不十分挑剔的话,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阿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很多,比如中央部委、大型国企、驻外使领馆办事处等。
考生说
语种背后文化有魅力
外交部公务员韩先生:
不论学习哪种语言,对人吸引最深的还是其背后的文化根基。学会运用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与之相关的文化信息。在外语学习中,这点更容易被学习者深刻地体会到。如果一种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深厚的,那么这种语言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有魅力,学习者就会感觉很有兴趣。但是,有的语种背后就没有这种文化的支撑,或者这种文化很枯燥,学习起来就会很费劲,比较困难。选择一种语言实际就是选择其背后的文化,考生选择小语种时,特别要注意这点。
小语种生源素质高
北京大学东语系毕业生满天佑:
提前考试在高考压力比较大的前提下,对很多考生都是一种吸引,考前的多向选择尽可能地抓住,是许多考生及家长选择小语种的动机,小语种提前考试无疑为高考多上一层保险。因此小语种招生现在是水涨船高,有的高校小语种专业录取分数线堪比北大、清华,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小语种专业拥有更多高素质生源。
不能只学一门小语种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高大伟:
很多考生选择小语种是抱着容易就业的想法,但是事情都是两面的,小语种专业人才供应少的另一面就是需求少。与通用语言的主要差别就是小语种的应用空间狭窄,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机会少,使得毕业生就业时机会远远少于其他专业。
因此,学习小语种专业只学一门外语是不够的,最好有一定的承载物,也就是学一门外语当载体工具,另学一个学科作为内容。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语言有依托点,所谓言之有物;就业角度,无疑拓宽了就业面。大多数外语教学都实行了辅修制,外语加专业的学习策略,增加了小语种专业的学习难度。
四次机会选择小语种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日前结束了部分小语种专业的面试,由于报名人数远远超过招生计划,很多考生注定要落选。不过落选的考生也不必气馁,错过这一次机会,并不等于你同小语种已经无缘,如果你热爱小语种专业,今年仍有报考机会。
对北京地区的考生来说,想报考小语种专业,可以有多种选择。第一,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4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单独招生,目前报名和面试都已经结束。第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在提前批次招生,其中北京大学的小语种专业只招收有志愿的考生。另外,外经贸今年在北京地区也将原来的小语种单独招生改在提前批次招生。第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在本科一批中招收部分小语种专业。第四,在本科二批和专科批次还有部分院校招收少量小语种专业。(北京考试报记者 姜殿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