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陈玉琨:短视教育在高考中将越来越被动
|
来源:苏州新闻网 2008-11-17 10:22:00 |
|
日前,全国初中教育发展研究会年会在我市景范中学召开,来自全国100多个学校的名校长、名教师参加研讨。当天上午, 12节荣获全国、省市一等奖的优秀观摩课同时进行。本报记者在活动现场见到了著名教育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在新课程、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老师该怎么教?学生要怎么学?题海战术是否必要?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如何由两难走向双赢?陈教授的观点也许能为不少师生家长拨开迷雾。
不举手的学生老师看到了吗?
作为国内课堂教育评价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之一,陈教授说以往课堂教育包括评价体系都是分等鉴定,最后导致大家的关注点永远是落在那些金字塔尖的优秀生身上,中学教育不能重精英教育而忽略普及教育,所以现在试图要诊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一些问题,比如把关注点落到那些在课上没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他们有没有和老师互动?他们掌握了多少?他们是否也得到了最好的教育?
题海战术未必能在高考中 “沾光”
从为每个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目标出发,如今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更宽泛了:以往重视的是知识点、技能的掌握,现在除了这些以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以及情感价值观、人生态度。新课改、新课标的方向也就是变割裂的知识点教学为在教学中使提升智慧、完善人格统一起来。陈教授说,现在很多老师、家长很功利,因为孩子最后都要面临高考,“功利”也有理,但不能“短视”,题海战术就是目光短浅的表现。有心的老师和家长应该能发现,高考作为一种导向性的“指挥棒”如今在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应用的融会贯通,只知做题、死读书的学生将来高考会越来越“被动”。
推荐理科老师看两本书
情感价值教育、人格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对语文、历史等科目来说比较容易,但对于数学、物理等科目来说,似乎有难度。对于记者的问题,陈教授笑着说,其实自然科学也能引领孩子走进真善美的世界,很多数理化的公式是非常简洁优美的,也是有趣的,所以要求理科的老师要深入学科的发展史、方法论,让学生对貌似冷冰冰的科学有了感情,他的学习也会变被动为主动。这与他所说人格教育有助于智慧的提升是一致的。他推荐所有的理科老师看两本书:《物理之美》和《科学之美》,前者为物理学家费曼所著,后者为杨振宁、李振道合编,老师们也许能从中体会到真理的发现是有趣和美好的。
校园环境育人苏州为全国做出了榜样
陈教授盛赞苏州教育在全国处于的领先地位,他对苏州各校的校园环境、校园精神的提升印象非常深刻:“像景范中学、苏州十中、一中等许多学校的校园都非常美丽,而外在美的同时,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到其内在美,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是一种精神导向。在环境育人方面, 苏州为全国做出了榜样。”
陈教授最后说,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即使现在教育面临一些困惑和矛盾,但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把目光落在孩子的终身发展上,“教育同样要可持续发展,坚持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孩子将来不会吃亏的。” |
|
■相关链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