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考试情绪的自我调适
|
来源:北京天利经济文化发展公司 2006-4-13 10:16:00 |
|
高考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与临考时身心状况,尤其是临场心理 状态有很大关系。影响考生心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考试焦虑。大多数学生临近考试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当紧张过度成为焦虑时,它就 成了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所以许多学生一到关键性考试前夕就有心神不定、长夜失眠、注 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一旦进入考场,便觉得神志不清,思维停滞,有的连平常很熟练简单的 知识也回忆不起,有的老半天写不出一个字,严重的还会当场昏倒。 2心理定势。影响考试的心理定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习惯定势。二是思维定势。如考 试时碰到与平时练习相似或相近的题目,有的学生就会非常高兴,因而不再仔细审题就匆匆 下笔。 3瓶颈效应。指在考试的过程中,心里觉得似乎容易解决而一时又解决不了的心理现象。 这时学生答题一会儿感到似乎已经茅塞顿开,一会儿又觉得毫无办法,欲行不能,欲罢不忍 ,时间不知不觉溜过去了。 4自暴自弃。有的学生遇到连续几个题做不出来时,立即紧张起来。而情绪一紧张,思路 就展不开,觉得整卷题目可能都是难题,于是抱着“反正做不出”的心理破罐破摔。 5过分自信。这类学生与第四种学生刚好相反,他们在顺利完成几道题后,开始沾沾自喜 ,继续答题时粗心大意,不求精确,答好题后也不进行认真检查,整个思维过程被自己得意 的心情所阻碍。 以上这些心理因素反映非正常的情绪状态会导致考生的考试失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调 适,常用的措施有: 1考生要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避免过分自卑和盲目自信。成绩优秀、性格外向的学生应 多想自己的不足,而成绩不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应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考试信心。考生 应该明白,个人之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发挥长处,考出最 好水平。 2坚信“我行,我能考好”。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精神支柱,高考之前有没有必胜的信心, 取决于能否正确对待自己的考试目标,能否把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出来。 树立信心、强化信心有一种简单易行的心理暗示方法,就是:每天在家、宿舍的时候,挺胸 抬头快步走,经常默念“我行,我能考好”,这会对自己有一个心理暗示作用。 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考生一定不能迷信,有的考生考前看到了乌鸦,就觉得自己完了,看 到喜鹊则认定对自己是个好兆头。还有许多考生考前爱扔硬币来判定自己的成功几率。这些 都是要不得的,只会搅乱你的情绪,打击你的自信。 3掌握答题原则和正确方法,科学分配答卷时间。如“先易后难、先快后慢”的原则,暂 时跳过难以解答的问题,对无把握的选择进行猜测等方法。考生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速度训 练,使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对更多的题目,提高整张试卷的得分率。 4加强细节训练,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考试时不仅要弄明白题目的条件、内容、范围及 其重点,还应注意答题形式、计分方法及分值等细节。认真审题,则有助于消除定势,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和周密性。 5重视临考前的充分休息和睡眠。一般考生愈临近考试日期,精神愈紧张,甚至日夜复习 ,不作必要的休息,使他们的大脑细胞持续地处于既疲劳而又虚假的兴奋状态,从而抑制了 对原有知识的回忆。由于记忆恢复的最佳状态是在学习以后大脑皮层得到充分休息,精神处 于放松的情境下,因此,使考生在临考前进行必要的休息和积极的娱乐活动,看似“失去” 一些复习时间,实际上有利于应考时的记忆恢复。高考前要注意营养搭配,多吃鱼、鸡蛋、 水果和蔬菜。可以适当的看电视,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最好别玩电脑。因为电 脑游戏、网络容易着迷。要适当放松,但不能做剧烈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6考前放松身心。放松身心有如下简单有效办法;深呼吸放松法--闭上眼睛,鼻式呼吸 ,缓缓吸气,徐徐呼出,这样可以使自己心平气静;想象放松法--可以想象天上下着毛毛 雨,感觉雨水淋湿自己的头、胸、背、腿、脚。想象毛毛细雨可以使自己清醒,感觉细雨冲 刷了自己的紧张、疲劳。保持自己的生物钟--考试前几天千万别早睡,这样会打破自己的 生活、心理节奏。有的同学在考试前一天,八九点钟就睡上床,反而睡不着。睡不着,心里 就着急,越着急越睡不着,这样会影响自己的休息,也会影响自己的心情。 7保持适当的紧张情绪。 考场上情绪过分紧张或满不在乎不能考出好成绩。只有保持适当的紧张度才能信心十足,平 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为此,要确立信心,稳定的情绪,避免恶性刺激 。同时要从容进考场,到考场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提前20分钟左右到考场为宜。出考 场路上缓行忌谈。不要在意别人提前交卷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