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试题评析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研究性学习:2005高考试题解析
来源:综合实践专题网     作者:王建     2006-4-1 9:31:00
 

 

       一、试题解析

卷(选择题

      1.本题以20054月底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的一场沙尘暴为背景,重点考查了天气系统方面的知识。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地区常发生在降水量较少、多风的春季。众所周知,沙尘天气肯定发生在无雨的晴天,晴天是在反气旋控制之下形成的天气系统,天气晴朗;从锋面系统这一角度来看,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时风向为从高纬度吹来的偏北风,所以判定为冷锋,综合四个选项,正确答案为D
      2.
本题重点考查了本次沙尘天气的移动路径状况,要求学生需要认真阅读图1中给出的427515天的API数据,通过分析这5天的数据变化和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三个地点的空间分布来进行综合分析。427没有发生沙尘时三个地点的API数据大致相当。由于本次沙尘天气的移动路径是自北向南,呼和浩特位居沙尘的源地,故其API数值超过500,所以城市必为呼和浩特,答案只有在BD之间选取。又由于北京比石家庄更接近沙尘源地,故在28日时其API数值远远大于石家庄,所以城市为北京,城市为石家庄,正确答案为B
      3.
本组题以我国珠峰测量队于2005522登顶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地球运动、大气、地壳运动和自然带的变化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而本小题以登山运动员为什么在北京时间13时前撤离为情景对大气知识进行了考查,由于提供的四个备选答案迷惑程度较高,故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在珠峰峰顶由于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不可能出现大量冰雪融化的情景,A选项排除;同理,由于珠峰峰顶大气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现,也不可能产生泥石流,B选项排除;选项D强紫外线辐射迷惑程度很大,由于高海拔地区紫外线辐射很强,为防止紫外线辐射,登顶队员身穿登山服,处于密闭状态,所以不必考虑紫外线的影响;由于珠峰地区位于东经90度附近,在北京时间13时(当地中午)前撤离可以有效避开由于太阳辐射产生的对流天气,对于登山运动员来说比较安全,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
      4.
本题通过珠峰峰顶与同纬度海平面的对比,考查了昼夜长短和自转速度方面的知识。考查的出发点是高海拔地区日出时间比同纬度海平面早,日落时间晚,从而白昼时间较长的知识,故正确答案为A。从自转速度上说,角速度无论海拔高低都是相同的;线速度则是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所以选项BCD均不正确。
      5.
本次珠峰测量队主要任务就是准确测量出目前珠峰的海拔,题目意在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方面的知识。由于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板块运动造成的地壳形变是影响珠峰海拔变化的主因,故B选项正确。地面沉降和海平面升降会产生一些影响是次要原因;变质作用属于内部变化,不会对珠峰的海拔造成影响。
      6.
本题考查了珠峰地区自然带的垂直变化。由于登顶队员从积雪冰川带下山,而影响该地区自然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热量,故在四个备选答案中要按照热量从低到高的变化进行筛选。AB选项自然带的排列不符合热量的递变规律,CD选项符合热量的递变规律,但由于C选项在珠峰北坡的热量条件没有达到发育针叶林的程度(在该纬度地区,针叶林一般发育在海拔30004000的高度),故本题答案为D
      7.
本组题以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为背景,考查了交通、功能分区和城市环境问题,图像新颖、考查问题灵活。本小题在学生充分阅读等值线图的基础上来分析车速最快的方向,由于是等时间线,在相等的时间内,距离P点越远则车速越快,观察该图后发现南行方向距离最远,故车速最快,正确答案为B
      8.
本题设计了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要求学生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原理进行合理安排。甲功能区中有钢铁厂、机械厂和化肥厂等企业,故甲应为工业区,至此AB两选项应予排除;城市的中心由于地价昂贵应积极发展商业,形成中心商务区;在中心商务区和工业企业之间为便于上下班和购买日常用品,应形成住宅区;绿地应建在住宅区附近和该地盛行风向的上风向(该地位于华北,西北风为该地区主导风向),以便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故本题选项为C
      9.
本题综合考查了图示地区盛行风向、河流的流向和不同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该地位于华北,西北风为主导风向,所以在西北方向不能布置有大量烟尘的企业;由于该地区的河流自北向南流,所以在河流的上游不能布置有大量工业废水的企业,如造纸厂和印染厂等。在四个备选答案中,服装厂对城市环境影响不大,印染厂和化肥厂位于河流的下游且在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不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钢铁厂位于该城市的上风地带,其产生的粉尘污染会对城市产生较大的影响,故本题答案为A
      10.
本组题是对中国地理的综合考查,考查的实质是地理读图能力。题目提供了两组统计图表,分别是五个省市的粮食分类统计图、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图。在第10小题中要求省区与乙、丙、丁相对应,这就要对两幅统计图进行综合观察。乙省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大,所以可以判断该省土地面积广大且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乙省粮食产量中玉米占了绝对优势,可以判断该省位于我国的北方,故而可直接判断出正确选项为C
      11.
本题的题眼是与全国相比,要求考生必须认真阅读两条折线图。戊省人均耕地高于全国,而人均粮食却低于全国。如果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则人均粮食必然高于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那为什么会出现低于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情况呢?综合分析四个备选答案,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从表面上看会影响到人均粮食占有量,但本题所问为同期两个事物相比。如果不考虑时间变化对事物的影响,就是说耕地数量没有发生变化,故考虑的角度只有在耕地上种植不同种类作物,即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是本题正确答案,应选D

卷(非选择题)

      36.(1)〔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学生必须清楚什么是海水性质,温度与盐度是表征海水性质的物理量,学生只要从这两个角度回答即可。通过读图观察可发现,南海处于低纬度地区,北海处于中高纬度,受太阳辐射影响使南海水温高于北海;而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蒸发、降水以及淡水河流的汇入等。综合以上分析,南海的盐度比北海高;从资源优势上说,北海与南海地区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北海地区又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从两个地区存在的问题考虑,由于两个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石油污染,又由于两个海域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运输繁忙,污染在所难免;两岸沿岸国家向海洋中排放的污染物也不同程度地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故本题的答案为:北海的温度和盐度均低于南海。两者油气资源丰富;北海有世界著名的渔场。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2)
〔解题思路〕本题的切入点是地质灾害,解题思路应当放在板块构造学说上,要求学生能够回忆起南海在板块构造学说图中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处于板块交界地区地壳活动频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南海地处亚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
〔解题思路〕本题重点考查了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天然橡胶属于热带作物,对热量和降水的要求高;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非常适合天然橡胶的生长。故答案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
      (4)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学生阅读文字和图像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回答。第一问通过阅读图像可以看出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在下降,同时在三个国家中的排名也在下降。产生下降的原因需要阅读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中明确告知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中马来西亚最高,但由于天然橡胶在生产过程中其劳动力的成本压力过大,致使产量下降。
      (5)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学生观察图中这六个国家的相对地理位置。六国均为临海国,而天然橡胶属于大宗货物,且时限性不强,故可以选择运输成本低的海洋运输。答案为:海洋运输。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成本低,适合运输大宗货物;橡胶运输时限要求不高。
(6)
〔解题思路〕本题以北海沿岸气候为依托,实质是考查了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此题难度较低,只要回答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即可。答案为: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量较多且全年分配均匀;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39.(2)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表1中提供的材料,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两地人口增长的差异。北京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省为正,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因为北京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高,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的总增长率高于河南是由于人口的机械增长(迁入人口)造成的,反映了不同经济水平对吸纳劳动力的影响。
      40.(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要求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方面回答问题。学生在分析了经纬网地图之后,可确定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从地形区上看,井冈山地区地处江南丘陵,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水资源丰沛,中小河流众多,土壤以红壤为主。
      (2)
〔解题思路〕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本小题考查的问题属于非常简单的基础问题,在发展旅游时都应尽可能避免环境污染和文物破坏现象的发生。

      二、试题特点
      1.注重了地理主干知识和思维方式的考查。
     
本套试卷主要考查了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地壳运动和自然带等自然地理知识,人文上突出了对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环境问题方面的考查。尤其突出的是在第36题中运用了地理比较的方法,考查了地理学的思维方式,为高考地理复习指明了方向。
      2.
设问灵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套试卷中的地理题目在设问上灵活新颖,不落俗套。如选择题第3登顶队员在北京时间13时前撤离36(1)海水性质的差异、(5)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等,都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方能作答。
      3.
突出了对材料解析能力的考查。
      2005
年北京卷地理部分试题的亮点就是对材料解析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的第21011小题,36题的(2)(4)题,39题的(2)题,都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题意,而且能够深入分析设问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4.
资料新,时代感强。
     
本套试卷选取了距离高考时间相当近的材料作为出题背景,有20054月底的沙尘天气;也有522我国珠峰测量队的成功登顶。选取了2002年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2004年的橡胶产量;也选取了2003年北京与河南人口增长率的指标等,从而体现出的特点。再有,通过考察红色旅游这一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增强了试卷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

       三、2006年高考预测与展望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2006年高考应本着稳中求新、稳中求改及稳中求变的精神进行。从分数比例上说,地理、历史和政治三科各占1/3;从内容上说,考查以地理主干知识为主,强调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的应用。
     
高考试题出题角度应更加突出能力立意、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材料解析能力的考查。在试题情境的设置上则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联系社会热点,反映时代要求。

■相关链接  
  • 注意!高考报考指南上考试时间有误
  • 教育部提醒高考考生勿信有关命题信息传言
  • 改变高考科类 应届生须再参加反向小综合会考
  • 今年我省逾35万人报名高考
  • 今年高考报名公安机关将介入
  • 留学热潮今年将更甚往年
  •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解析-英语
  • 连词与高考试题解析
  • 申请赴美攻读研究生中国学生增逾二成
  • 站内资讯搜索:  
    考 研 高 考 自 考 外 语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考试攻略
    考研“牛人”的备考之路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