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透露,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约比去年减少40万,将有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考。
今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为834万人,放弃参加高考的为84万人,也就是说,有近1/10的应届毕业生弃考。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样高比例的青年群体放弃高考这一阶层跃升的重要渠道,本身就是个令人吃惊的现象。任何冷静而细致的分析,都无法掩盖现实背后的无奈。毕竟,在时下,尤其对于普通青年来说,高考仍不失为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尽管高考制度并不完美,甚至近年还受到了无数苛责,但是,30多年前恢复高考的举措却绝对是改变中国人乃至中国命运的关键变革。正是因高考的恢复,才使无数青年重新燃起了理想之火,也为改革开放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人才储备。个人对于前途的积极求索,不甘于落在人后的奋斗精神,某种程度上说,这都是中国飞速发展的动力之一。
无法否认的是,即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仍然处于大国崛起的过程之中,而这也正是个人改变命运的绝佳历史时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以一种极其深刻的方式告诉社会:高考不再是青年实现理想的惟一途径;高考也不再是青年实现理想最好的途径了。对此,我们必须尽快发现和解决青年晋升途径中出现的问题。因为,当青年人放弃了对一直以来梦想的追求,这个社会的活力就可能出现问题。
正如教育部那位官员所说,即便就业难是弃考的原因之一,也不会是主要原因,毕竟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救市政策之后,经济数据方面已经出现了一抹亮色。事实上,这件事很难用一两个原因来解释,这里可能有价值观错位的思想元素,也可能有诸如转变就业观念等种种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能够让毕业生产生“不一定非要通过高考才能向上跃升”想法的,一定是社会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合力。不然不会有人选择弃考这种令本人和家庭都难于抉择的下策。
在个别时候,确有诸如冒名顶替案等热点事件的发生,但是由于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也大多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尽管还存在着深层次上的原因,也无法从制度上彻底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但广受国民关注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一定会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这肯定是不容置疑的方向。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弃考事件关系到的不仅是84万青年的命运,更是一个严肃的社会命题。必须对以往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把被诸多原因淤塞的阶层跃升渠道全力贯通,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兴旺发达;也只有这样,“少年中国说”那样动人心魄的宣言,才会在中华民族崛起的路上辉煌再现。 |